魏淑娟
【摘要】散文在藝術形象方面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優(yōu)秀的散文或以生動鮮明的形象見長,或在闡述哲理和發(fā)表議論的文章中以語言的形象描述來表達志向?!栋⒎繉m賦》傳統(tǒng)名篇,通過學習這篇賦,引導學生學習文賦“體物寫志”的特點,也培養(yǎng)學生賞析賦“鋪采摛文”的藝術素養(yǎng),更讓學生學有所思,國家的命運取決于統(tǒng)治者的治國方針與對待人民的態(tài)度,不愛民將導致身死國滅的下場,這也是后代統(tǒng)治者要借鑒的歷史教訓。
【關鍵詞】漢賦;誦讀;素養(yǎng);學生;主體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阿房宮賦》是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四單元中的一篇,通過學習這篇賦,引導學生學習文賦“體物寫志”的特點,也培養(yǎng)學生賞析賦“鋪采摛文”的藝術素養(yǎng)。在講解《阿房宮賦》時,我立足文本,以教材內容為核心引導學生感悟文章內容,從最后一段入手,通過反復誦讀明確作品主旨、再倒推原因,基本達到了預設目標,具體操作如下:
教師PPT出示酒池肉林、鹿臺、驪山陵寢、靈渠、京杭大運河等圖片以及相關建筑事實,引導學生聯系所學歷史知識說出自己的看法。
生:“酒池肉林、鹿臺”是寫商紂王的奢侈與享樂,正是由于商紂王的縱情聲色、窮兇極奢,導致商朝六百多年的基業(yè)毀于一人之手。師:“驪山陵寢、靈渠”,秦朝統(tǒng)治者濫用民力、大肆揮霍,讓學生認識到統(tǒng)治者的窮兇極奢終將導致二世而亡、身死國滅的歷史悲劇。今天我們就通過學習《阿房宮賦》了解秦王朝覆滅的悲劇。早讀時已經預習過本文,相信大家已經對內容有所了解,現在請同學們速讀本文,找出作者的寫作意圖,用原文回答。生:最后一段,“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是后人而復哀后人”。師:現在請大家齊讀最后一段,師生共同研習文本。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所學歷史知識,秦朝統(tǒng)治者的暴政體現:秦統(tǒng)治者為滿足奢侈生活,濫用民力筑長城、修陵寢、通靈渠、建宮殿、征匈奴。據史學家統(tǒng)計,秦代的賦稅是前代的30倍,徭役是前朝的20多倍,充分揭露了統(tǒng)治者殘酷壓迫百姓不愛惜百姓的歷史事實。其次,再從治理百姓的政策入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焚書坑儒”等惡行導致天怒人怨,這一切都揭露了秦統(tǒng)治者不愛民的事實,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秦朝暴政,從而把握作者意圖,引入文本第一段教學。
師:開篇“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描寫有何好處?提示:用四個三字句交代了阿房宮的歷史背景,剛剛結束諸侯國紛爭混亂的局面,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的國家。抓住關鍵詞進行賞析。
生:“一”字用得妙,寫出了“秦王掃六合,氣勢何雄哉”的磅礴氣象,開篇不凡,符合秦一統(tǒng)天下的霸氣。
生:“?!弊痔貏e具有表現力,四川的樹都砍光了,用夸張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揭示了建筑阿房宮勞民傷財、耗資巨大的特點,為后文發(fā)出警示做了鋪墊。
師:《阿房宮賦》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一賦”,確實名不
虛傳。現在請大家齊讀第一段,找出作者如何用文字來描摹這天下第一宮的。
生:首先,作者對阿房宮進行一個全景式的摹寫?!绑P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交代了阿房宮依山傍水、地勢險要的建筑特點。
師:這句不僅寫出阿房宮地勢險要,更凸顯了統(tǒng)治者意圖據天下之險而永保江山的意圖,只可惜不愛民導致二世而亡。
生:“二川溶溶、流入宮墻”在結構上很巧妙,將宮外與宮內聯系起來,過渡自然,巧妙引入對宮內建筑的描摹。
師:賞析很妙,從結構入手分析此句,確實別出心裁,讀出了味道。那接下來就具體描寫了宮內的各種建筑,展現了巧奪天工的阿房宮建筑,請大家反復誦讀、認真體會,學習杜牧是如何用文字再現一個巧奪天工的古代建筑。給10分鐘自由誦讀,然后請同學自選感興趣的建筑進行賞析。
生:用“五步、十步、幾千萬落”等數量詞突出了宮殿建筑數量之多、規(guī)模之大,實在是令人驚嘆,怪不得二世而亡。
生:“蜂房水渦”則用比喻的修辭表現了建筑巧奪天工的特點,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宮內建筑物數量多而密集的特點。
生:在描寫長橋和復道時還是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阿房宮之大、宮殿規(guī)模之雄,給人強烈的震撼。
師:長橋、復道就是連接建筑物的通道而已,為何作者要著力描寫?
生:要突出其大而高的特征,為了表現阿房宮的雄偉,通道都令人驚嘆,主體建筑物規(guī)模龐大就可想而知了,統(tǒng)治者真是窮兇極奢,肆意浪費。
教師以點帶面,通過部分的描摹展現主體的特征。由表及里引導大家認識到奢華的背后是無數受苦受累的老百姓,正是宮內人笙歌燕舞、縱情聲色,讓觀者居然有了“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同”的時節(jié)變化的錯覺,說明歌舞之盛實在令人難以想象,委婉地表達了對統(tǒng)治者縱情享樂的不滿,也為下文描寫宮內女性的生活以及財物的眾多做了鋪墊。學生在學習此段時能抓住樓閣、復道、長橋等代表性建筑進行分析,并能找出表現宮殿建筑特點時所用的修辭手法,還能通過誦讀分析語言的特點,進而感知賦語言華美、善用比喻和排比、反復描摹的文體特點,自然而然引出“漢賦”文體特征的知識點,課堂生成比較順暢。同時在引導過程中,我側重引導學生誦讀,通過齊讀、男女生分開讀、分組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品讀的過程中體味文字、理解文本,同時設置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拓展思維,促進其從多個角度研習文本,進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創(chuàng)新求異的學習能力,基本達到了理解文意、賞析句子感悟作品主旨的目標,同時也深化了理解此文旨在通過阿房宮的興毀來揭露秦統(tǒng)治者荒淫享樂的現實并警示當今統(tǒng)治者以秦亡為鑒的寫作意圖。
師:通過前文的學習,相信大家已經對賦有了一定的認知,現在請大家以第一段學習為例,自主探究剩下的段落,并分四組討論并整理結果,下節(jié)課匯報討論結果。(用時一節(jié)課)
組1:第三段連用四個排比句,寫出了宮女梳妝打扮的場景,將統(tǒng)治者紙醉金迷的奢侈生活展現得淋漓盡致。但是這些美貌宮女的下場卻很凄慘,“有不見者,三十六年?!庇每鋸埖男揶o手法充分寫出了統(tǒng)治者的奢靡生活,宮女只是玩物而已,根本沒有尊嚴,也喪失了自由和青春,美好的歲月白白浪費在龐大的阿房宮中,但是反觀現實,很多民間的男子卻連一個妻子都沒有,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揭露了統(tǒng)治者的縱情聲色。組2:宮內人的命運自己無法做主,物品就更加隨意處置。緊接人的命運,寫出了物品的命運。統(tǒng)治者大肆搜刮、四處掠奪來的寶貝,卻隨意亂丟,毫不珍惜。“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迆,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寫出了統(tǒng)治者奢侈浪費的現狀與揮金如土的惡習。組3:第四段中夾敘夾議,運用六組排比句,揭露了統(tǒng)治者的奢靡生活給老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災難, 同時將統(tǒng)治者窮兇極奢的生活和老百姓的生活做對比,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真可謂是水深火熱。即便如此,還要為統(tǒng)治者修筑宮殿滿足統(tǒng)治者的奢欲,這一切暴行最終導致百姓怒而起義,最終推翻了秦朝。組4:“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短短十四個字,交代了強大的秦王朝迅速滅亡的現實,精悍有力,發(fā)人深思,為后世之人敲響警鐘!
師:同學們的發(fā)言很精彩,回歸課本又有所闡發(fā),吃透文本卻不拘泥,能從文本衍生出新的認識,舉一反三。這就是如今語文學習提倡的正本清源、培養(yǎng)素養(yǎng),希望我們能繼續(xù)探究,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樂趣。
總之,教學是一件常學常新的工作,正所謂“教學有路? 研為徑,書海無涯學為舟”。作為一線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嘗試、不斷探索,在一次次實踐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最終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