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閱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熱愛閱讀的孩子將擁有更美好的人生。雷夫·艾斯奎斯說,“要讓孩子在長大后成為與眾不同的成人——能考慮他人的觀點、心胸開闊、擁有和他人討論偉大想法的能力——熱愛閱讀是一個必要的基礎?!?/p>
那么,閱讀興趣與習慣、品位與能力是如何培養(yǎng)起來的?成人在其中應當扮演什么角色?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知名兒童閱讀專家艾登·錢伯斯在1991年出版的《打造兒童的閱讀環(huán)境》一書中,提出了令人矚目的“閱讀循環(huán)圈”理論。
此循環(huán)圈由“選書”“閱讀”“回應”三個環(huán)節(jié)組成,一本好書,一段愉快的閱讀經(jīng)驗,將為讀者開啟下一段閱讀旅程,周而復始,幫助孩子的閱讀視野、興趣、品位與能力在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中不斷升華。
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教師只是開出書單,只是精心打磨一兩節(jié)完美讀書課在某個論壇上展示一下是不夠的。將整本書閱讀帶入日常語文教學的課堂,才是一個真正的閱讀導師該做的事情。
在閱讀教學實踐與思考中,我們提煉出其中幾個重點環(huán)節(jié),初步探索出讀書課的大概模樣。
一、讀書課不是一節(jié)課,整本書閱讀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流程。
讀書課不是只上一節(jié)的,而是一個不斷深入的動態(tài)的過程,這個過程大概的樣子是這樣的:
現(xiàn)在有很多老師誤以為整本書閱讀教學是一錘子買賣的事,實際上,師生共讀一本書是一個不斷深入的動態(tài)的過程,并且總是在結(jié)束的時候會延伸到更廣闊的世界去。
二、幾種常見的讀書課課型的大概模樣。
(一)引發(fā)閱讀興趣,喚起閱讀期待的導讀課。
導讀課的目的是激活兒童強烈的閱讀愿望,喚醒閱讀期待,引領兒童推開整本書閱讀之門。好的導讀就像寫文章時好的開頭,或設下懸念,或定下基調(diào),給孩子們推開一扇門,愿意去奔跑,去探索一個廣闊而新奇的世界。導讀課是什么樣子的呢?恰如《愛麗絲夢游仙境》,“遲到了!遲到了!”如果一只穿著馬夾的兔子一邊看著懷表,一邊從你眼前急匆匆跑過,你會如何?好的導讀就應該這樣,在最短的時間迅速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讓他們像愛麗絲一樣追著兔子,跳入那個無底洞,開始有趣而神奇的漫游。這是上導讀課的最重要的目的。同時,導讀課要把最后進行的主題探討巧妙地隱含其中。
導讀一本書的常用方法有:大聲讀給孩子們聽,讀最精彩,最具懸念的部分。如《小豬唏哩呼嚕》;分享一些孩子熟悉的名家的讀后感受與讀書評論。如《綠山墻的安妮》;從課本出發(fā)。從一個片斷到整本書,從一篇文章到一個作家。比如:從《祖父的園子》到《呼蘭河傳》從《跨越百年的美麗》到《居里夫人傳》……
(二)確保盡可能多的孩子讀完整本書的閱讀推進課——細節(jié)問答活動課、持續(xù)默讀課等。
導讀之后,老師還要確保學生認真地進行閱讀。推薦了好書,進行了導讀,不過才跨出第一步,我們還得確保孩子的閱讀。請注意,是確保,而非僅僅鼓勵、提倡或期盼?!按_?!保馕吨鴷r間上的保障、環(huán)境的打造以及氣氛的營造。
制定簡單的閱讀計劃,讓全體師生有一個共同的時間軸,知道什么時間進行細節(jié)問答、小劇場表演,開班級讀書會……把這樣的計劃張貼在教室醒目的位置上,可以形成一個很濃烈的氛圍。制定這樣簡單的閱讀計劃不需要一節(jié)課,一般放在導讀課的最后,花幾分鐘就可以完成。細節(jié)問答賽活動課,由學生自己出題,活動的形式有趣又輕松,小組成員互相督促,可以確保盡可能多的孩子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整本書的閱讀,并確保他們的閱讀是完整的,認真的。這一課型既適用于文學類的書,也適用于科普類,人文類的書?!俺掷m(xù)默讀課”也是閱讀推進的一種有用的課型。默讀課上,教師應盡量減少對學生的干擾,教師要做的是保持教室內(nèi)莊嚴鄭重平和喜悅的感覺并關注孩子的閱讀困難。
(三)抓住關鍵事件的“精彩情節(jié)小劇場”表演活動課。
“精彩情節(jié)小劇場”活動課,它的意義在于讓全體學生參與,再次熟悉整本書的內(nèi)容,他們選擇表演情節(jié)的水平,往往就是他們抓住書中關鍵事件的水平,通過一次次訓練會不斷得到提高。多次訓練之后,學生會明白,實際上,再長的小說,真正決定人物命運的,往往就是幾個關鍵事件。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孩子來說,將選定的情節(jié)改編成小劇本的過程,就是將書中場景“視覺化”的過程,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孩子來說,參與自己小組的表演,欣賞別的小組的表演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關鍵事件來加強對書中人物形象的理解。(純科普類或百科知識類的書不適用此課型,但一般來說,優(yōu)秀的童書都是有情節(jié)的。)
(四)對孩子的閱讀做出回應的深入討論課——“班級讀書會”。
很多語文老師的讀書課的概念就是從“班級讀書會”中來的,班級讀書會是最常用也最重要的一種讀書課型。一節(jié)好的班級讀書會大概是怎樣的呢?
1.課中的討論是有濃郁的文體意識的。討論一部童話故事、一部兒童小說、一本散文作品集與一部人文百科類的書籍,課堂設計的思路、課堂結(jié)構(gòu)、討論的形式完全不同。以兒童小說為例,班級讀書會中討論的問題要緊扣住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環(huán)境描寫來討論,同時鑒賞小說在表達方面的特色,比如講述角度、虛構(gòu)與現(xiàn)實等等。
2.課堂中的每一個孩子都是明確要討論的問題的,不慌張的,所以要用討論提綱來指向討論的焦點。好的討論提綱成形有這樣一個過程:首先整合學生提出的問題,再進行加工,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最后是結(jié)合具體文本,進行閱讀策略地引導。討論提綱可以讓學生先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深入的思考,同時能明白別人分享的內(nèi)容是關于什么。
3.課堂中的討論是平等的,討論的都是兒童真正關心的內(nèi)容,應該是充滿兒童視角的。班級讀書會中討論的內(nèi)容必須是孩子們感興趣的內(nèi)容,孩子們讀完一本書愿意分享的是他們的熱情、他們的困惑以及書本與他的生活的關聯(lián)性。比如我們有一位老師在上《城南舊事》一書的討論課時,將討論焦點指向“生命中的傷逝感”,讓學生想想自己“突然長大的感覺”,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根本討論不起來。而孩子們的困惑是“秀貞母女倆到底哪兒去了?”“為什么英子看到爸爸拉住蘭姨娘的手心里突然覺得一陣難受呢?”
4.讀書會是充滿智慧的,孩子在討論中可以得到閱讀策略的引領。注意兒童視角并不是就只討論學生關心的問題,而是通過討論解決困惑、分享感動,提高閱讀的能力。好的討論,將促進學生各種閱讀能力的提高,包括整體感知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推斷解釋能力、評價鑒賞能力、聯(lián)結(jié)運用能力等。
5.讀書會是安全的、富有探索性的。在班級讀書會中,老師的語言應該是真誠、自然的,給參與討論的孩子以安全感,常是用的是探尋、邀約的語氣,如:“說來聽聽”“你的意思是……”同時,老師的語言是富有解釋智慧的,畢竟小學生有時候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所想,老師要認真傾聽,并用自己的語言幫助學生做出解釋。
(五)輻射更遙遠開闊的閱讀世界“延伸活動課”。延伸活動可以根據(jù)每本書的內(nèi)容的進行。比如可以寫信給作者,如《狼王夢》;可以組織影片欣賞,如《城南舊事》,可以講講我自己的相關故事,創(chuàng)作自己的童年書,如《小公主》……還有其他延伸活動形式:藏書票、閱讀存折、辯論大賽、上網(wǎng)找書評、超級演一演、作家進校園……通過這些延伸活動,引出下一本書,引出接下來的閱讀計劃。
至此,我們完成了一個循環(huán),這個循環(huán)圈描述了一種理想的兒童閱讀狀態(tài),要強調(diào)的一點是,這個循環(huán)圈的中心,站著一個有能力協(xié)助兒童閱讀過程中的每一步的老師。正如錢伯斯所說“不閱讀的孩子是由不閱讀的大人造成的……一位虔誠的成年閱讀者,一位懂孩子們需要什么的成年人,他才是閱讀教育中最不可或缺的要素?!?/p>
讀書課是什么模樣?它應該能向兒童展示絢爛多姿的文學世界、應該能引領孩子用一顆開放柔軟的心去閱讀去感受、應該充滿歡樂與智慧……愿我們每一個教師都能不斷學習,逐漸具備推薦讀物、指導閱讀、組織閱讀活動、引領兒童探索閱讀策略的能力,真正成為兒童的閱讀導師。
謝海燕,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qū)第十六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