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18世紀法國翻譯理念框架下元雜劇《趙氏孤兒》法譯本研究

      2019-03-29 08:13:16
      關鍵詞:程嬰趙氏孤兒趙氏

      唐 果

      內(nèi)容提要 法國來華傳教士馬若瑟于1735年翻譯了第一部傳進歐洲的中國悲劇《趙氏孤兒》,開啟了中國戲劇海外傳播的序幕。現(xiàn)有針對《趙氏孤兒》法譯本的研究多采用歷史學視域,探討《趙氏孤兒》在18世紀“中國熱”的語境下在歐洲傳播的過程,很少有人從啟蒙時代法國翻譯理論的視角透視馬若瑟譯介中國戲劇的策略。然而,翻譯是在特定社會語境中發(fā)生的社會互動行為。馬若瑟有意選取具有濃郁“悲劇精神”的元雜劇《趙氏孤兒》為譯介文本,通過改譯、增刪等翻譯策略,率先把戲劇譯介活動作為傳播中國儒家思想的手段。本文通過梳理18世紀法國翻譯理念,重點考證馬若瑟對源語言文體風格的改動,源文化內(nèi)涵的保留,還原翻譯所處的時代語境以及歷史表現(xiàn)。

      引 言

      中國文化通過典籍外譯的方式傳向西方,歷史悠久而又曲折。如果說十六世紀的探險家開啟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大門,那么18世紀的來華傳教士則從更加專業(yè)的角度來研究中國的語言和文化。18世紀,法國正經(jīng)歷著浩浩蕩蕩的啟蒙運動,中國正處在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在當時的情況下,法國來華傳教士起到了文化交流的橋梁作用。我國學界對傳教士在華期間所從事的中國典籍翻譯活動持肯定態(tài)度,普遍認為“其翻譯工作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②趙文利.《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來華與中國翻譯》.中國科技翻譯,1998年第11期,第36頁。。戲劇方面,18世紀法國傳教士馬若瑟(Joseph de Prémare)會通中西文化,1698年(清康熙三十七年)來華后被白晉(Joachim Bouvet)介紹給康熙,在京城生活,潛心研究漢學,翻譯了元雜劇經(jīng)典劇目《趙氏孤兒》,開創(chuàng)了把中國戲劇介紹到西方的先河。馬若瑟翻譯的《趙氏孤兒》作為“走出去”的成功典范,在法國啟蒙社會具有充分的現(xiàn)代性,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值得深度挖掘和仔細探究。

      迄今為止,有關馬若瑟《趙氏孤兒》的國內(nèi)外研究多圍繞18世紀歐洲掀起的“中國熱”,探討《趙氏孤兒》遠涉重洋來到歐洲傳播的過程,但對《趙氏孤兒》法譯本的個案缺乏系統(tǒng)性的考察?!囤w氏孤兒》的劇情吸引了法、英、德、意等戲劇家的興趣,在各國都有改編本。但是這些版本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翻譯,而是在原劇情基礎上的改編版本。此類研究多從歷史的角度,梳理《趙氏孤兒》引入各國的歷程,以及各國戲劇家塑造悲劇人物的特點。代表文獻有劉艷春和趙長江的論文《〈趙氏孤兒〉在海外的傳播及影響》,主要以伏爾泰(Voltaire)和墨菲(Arthur Murphy)編寫的《中國孤兒》為例,探索分析中國悲劇人物形象在異質文化中的闡釋。楊馳名(Yang Chi-Ming)的論文《美德時尚:18世紀舞臺上東方的真實性考證和中國的商品化現(xiàn)象》(Virtue's vogues:eastern authenticity and the commodification of chineseness on the 18th century stage)從流傳學的角度討論《趙氏孤兒》改編版本中舞臺人物的演變。呂世生的論文《元劇〈趙氏孤兒〉翻譯與改寫的文化調(diào)適》探討了西方作者如何對馬若瑟翻譯的《趙氏孤兒》進行文化調(diào)適。此外,相比《趙氏孤兒》法譯本研究的匱乏,其英譯本的研究較為豐富。雖然翻譯的目的語言不一樣,但是此類研究對了解中國戲劇文化西傳的現(xiàn)實途徑有較大的幫助。陳守以(Chen Shouyi)的《元雜劇趙氏孤兒對18世紀歐洲戲劇的影響》(The Chinese Orphan,a Yuan Play.Its influence on Europe drama of the Eighteen Century)和賴文斌的《元雜劇〈趙氏孤兒〉在18世紀英國的譯介與傳播》有異曲同工之妙,皆揭示該劇甚至中國形象在18世紀英國的傳播,進而對英國國內(nèi)社會生活產(chǎn)生的影響。

      根據(jù)已有國內(nèi)外研究可以看出,關于《趙氏孤兒》海外傳播脈絡的歷史研究領域已有不少成果,但針對作為翻譯主體的來華傳教士馬若瑟及其法譯本的專題研究還處在薄弱環(huán)節(jié)。更是很少有人從18世紀法國翻譯理論視角透視《趙氏孤兒》。18世紀歐洲的翻譯理論雖然還未走上學科的路線,但其翻譯理論積極尋找新的原則和方法,正處在發(fā)展期,馬若瑟作為著名漢學翻譯家,深受當時翻譯環(huán)境影響。因此,本文擬通過對18世紀翻譯理論史的研究,更好地勾勒出馬若瑟的翻譯策略,更深層次地研究其“歷史的合理性”,也為今天中華戲劇名著“走出去”的現(xiàn)實道路提供歷史借鑒。

      本論文首先選取宏觀掃描的視角,從整體上梳理18世紀文學界對外來文學譯文的整體態(tài)度,將馬若瑟的翻譯標準延伸到更為科學的理論層面。之后,選取《趙氏孤兒》翻譯為個案研究,研究內(nèi)容包括文本表現(xiàn)特征與社會語境的關系。最后,從語言與文化相結合的角度歸納總結馬若瑟譯《趙氏孤兒》對中國戲劇西進的歷史作用。

      一、18世紀的法國翻譯觀念

      18世紀隨著海上貿(mào)易的發(fā)展,“中國風尚”影響著法國人對瓷器、茶葉和園林藝術這些同生活密切相關的器物創(chuàng)造,但是中國文學西傳的媒介環(huán)境僅限于來華傳教士的翻譯活動。馬若瑟作為有廣泛影響的傳教士,深刻參與了中國典籍在歐洲的跨時空嫁接。作為《趙氏孤兒》的譯者,馬若瑟的語言文學素養(yǎng)無需置疑。目前研究海外漢學的學者們對馬若瑟的代表作《漢語札記》(Notice sur la langue chinoise)給與較多的關注。海外漢學研究領域代表學者張西平教授認為“《漢語札記》真正開拓了中國語法研究”③張西平.《清代來華傳教士馬若瑟研究》.清史研究,2009年第5期,第40頁。。馬若瑟在給《漢語札記》作序時強調(diào)這是世界上第一部將漢語白話口語與文言加以區(qū)分并分別論述的著作:“我可以驕傲地說在我之前,沒有任何傳教士做出相關研究”④原文:Mon ouvrage(Notitia Linguae Sinicae)a deux parties,la première pour apprendreàparler,la seconde pour apprendreà lire les livres en grand style,àcomposerégalement dans ce genre.Quantàcette grande partie,j'avoue qu'aucun missionnaire n'en avait parléavant moi.Joseph de Prémare.L'Orphelin de la maison de Tchao.Paris:Sorel-Desflottes,1755,p.89.。此外,《漢語札記》也反映了馬若瑟在中國戲劇文化理解上的真知灼見。馬若瑟對白話研究的素材多選自質樸通俗、具有白話語體色彩的元雜劇。馬若瑟從豐富的元雜劇劇本中提煉具有代表意義的對白,糅合進語言分析中,首次向18世紀的法國人展示了一個博大精深的元雜劇文學典籍寶庫。18 世紀法國知名年刊《耶穌會士作者書庫》(La Bibliothèque desécrivains de la compagnie de Jésuites)多次強調(diào)馬若瑟是“中國古典文字與文學研究領域的開拓者”⑤原文:Prémare,Joseph Henri de,savant jésuite fran?ais,est celui des missionnaires de la Chine qui a fait les plus grands progrès dans la littérature de cet empire,et a le mieux approfondi la théorie de la langue et les antiquités chinoises.PP Augustin,Alois de Backer.Bibliothèque desécrivains de la compagne de Jésus.Liège:Imprimerie de L.Grandmont-Donders Librairie,1761,p.467.。綜上所述,馬神父深厚的漢字功底以及對元雜劇研究的學術沉淀,是可以勝任《趙氏孤兒》翻譯工作的不二人選。

      然而,從技術角度看,馬若瑟《趙氏孤兒》的翻譯因其對源文本大幅度的刪減改動,并不符合當今翻譯學的“忠實”的標準。前面筆者已經(jīng)總結道,馬若瑟作為首位中國元雜劇海外譯者,具有極高的語言文學素養(yǎng):“于十三經(jīng)、廿一史、先儒傳集、百家雜書,無所不購,廢食忘寢,誦讀不輟”⑥轉引自方豪.《方豪六十自定稿》.臺北:學生書局,1969年,第242頁。。也就是說,馬若瑟對原作的改動,并非“讀不懂”,而是“有意為之”。但是,馬若瑟并不認為其翻譯有誤,相反,他非常滿意其翻譯作品對原著的忠實度,并且謙虛地給《趙氏孤兒》作序道:“敬愛的讀者,如果您認為我對這部中國悲劇的翻譯不夠文學,至少,它足夠忠于原著?!雹咴模篸ans ma traduction,si vous ne trouvez pas que le texte soit assez littéraire,du moins,il est le plus souvent assez fidèlement rendu.De Prémare.L'Orphelin de la maison de Tchao.Op.cit.,p.88.造成這一認識偏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當今翻譯理論與18世紀的截然不同。談翻譯理論必談翻譯標準,法國當代知名翻譯家阿爾弗雷德·阿爾德里奇(Alfred Aldridge)指出:“18世紀和20世紀在翻譯問題上是對立的,18世紀翻譯標準傾向于閱讀的舒適性,20世紀傾向于文字的忠誠性。”⑧Alfred Owen Aldridge.?Le Problème de la traduction au XVIIIe siècle et aujourd'hui?.In Revue Belge de philosophie et d'histoire.Paris:Langues et littératures modernes,1961,p.749.實際上,啟蒙時代法國盛行“不忠實”翻譯方法。18世紀的法國還未有形成學科體系的翻譯理論著作,達朗貝爾(D'Alembert)所著的《翻譯藝術通論觀察》(L'Observation sur l'art de traduire en général)作為啟蒙時代為數(shù)不多的翻譯史料讀本,顯得尤其珍貴。達朗貝爾在書中研究了從法國宗教改革及文藝復興到啟蒙時代多位學者的譯論和譯著,并總結道:“一個翻譯家如果在翻譯時完全遵照原文,而不加入自己的理解,那就不能稱之為翻譯者,只是一位文字抄錄人員?!雹嵩模篖e traducteur est un simple copiste médiocre et servile s'il traduit un texte sans aucune interprétation.D'Alembert.?Observation sur l'art de traduire en general?.In Mélanges de littérature,d'histoire et de philosophie.Amsterdam :Chatelain,1766,p.5.18世紀的法國文學家普遍認為高質量的翻譯取決于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讀者接受源語言的不適感。18世紀的法國文學家常用“不忠貞的美女(Les Belles infidèles)”這一來自拉丁文的表達方式來形容優(yōu)秀的翻譯作品?!安恢邑憽敝肝淖謱用嫔戏g文本對源文本的修改?!懊琅眲t象征讀者閱讀翻譯文本的愉悅感。法國當代知名翻譯理論家羅杰·博瑞爾(Roger Poirier)進一步解釋道:“18世紀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翻譯文學的成功秘訣來自翻譯家‘自由翻譯’的理念,即翻譯的目的是取悅讀者,完成一份高雅的翻譯有時不得不以犧牲文本的忠誠度為代價。”⑩原文:La notion de libertéd'interprétation,ayant comme but le plaisir du public et comme conséquence l'élégance de la traduction au dépens de la fidélitéau texte original,sera la règle suivie par les traducteurs qui,tant fran?ais qu'étrangers auront du succès au XVIIIe siècle.Roger Poirier.La Bibliothèque Universelle des Romans.Genève:Librairie Droz,1977,p.68.在這樣的翻譯環(huán)境下,精通漢語的馬若瑟選擇了極具中國戲劇精神的《趙氏孤兒》進行翻譯,并根據(jù)自身所處的法國翻譯傳統(tǒng)對譯入語的文字和文化意識加以修改和內(nèi)化,最終實現(xiàn)了《趙氏孤兒》法譯本在法國的廣泛傳頌。

      二、《趙氏孤兒》的翻譯策略

      在證明了馬若瑟的語言文學素養(yǎng)、考證了18世紀法國流行的翻譯思想后,本文將以個案研究的方式解讀《趙氏孤兒》法譯本,剖析馬若瑟的翻譯動機、翻譯策略以及翻譯方法。馬若瑟之前,從未有西方學者翻譯過中國戲劇,這與戲劇文本本身的性質有關,因為戲劇翻譯面臨的困難在于戲劇藝術固有的二重性,即語言與演出相結合。為了讓法國讀者閱讀流暢,馬若瑟對《趙氏孤兒》的翻譯實際上脫離了“可演出性”這一中心。至今為止,有關《趙氏孤兒》法譯版的研究均認為馬若瑟翻譯最重要的改動即是刪掉了所有的唱詞。事實上,筆者仔細比較了紀君祥的《趙氏孤兒》與馬若瑟的法譯本,發(fā)現(xiàn)馬若瑟在其譯本中保留了一些重要唱詞。這一“刪”一“留”恰恰體現(xiàn)了馬若瑟靈活的翻譯策略。

      1.部分唱詞的刪減:保證戲劇敘事的流暢

      首先,為什么馬若瑟要刪除大部分唱詞? 18世紀法國戲劇家延續(xù)17世紀古典戲劇的風格,認為一部完整的戲劇應該包括三大要素:時間,空間,行動。自從亞里士多德以來,歐洲古典戲劇理論反復強調(diào)“三一律”的原則,要求戲劇創(chuàng)作在時間、地點和情節(jié)三者之間保持一致性、集中性和緊湊性。馬若瑟認為,元劇《趙氏孤兒》里不斷出現(xiàn)的唱詞以一種非常令人不快的方式打斷了人物的對話,著實破壞了行動的連貫性:“我感到非常震驚,人物正在對話的時候,演員突然唱起了歌?!痹模篘ous sommes choqués de ce qu'un acteur au milieu d'un entretien vient toutàcoupàchanter.De Prémare.L'Orphelin de la maison de Tchao.Op.cit.p.87.因此,馬若瑟大幅度刪除唱詞,以保證本國讀者閱讀流暢。如第四場,第七幕:

      Acte IV,Scène 7

      Tching-Poei,seul

      (...)Que veut dire tout cela?Il n'y a aucun nomécrit.Je n'y comprends rien.(Il chante).(...)Cette dame qui se metàgenoux devant lui et veut lui donner un enfant qu'elle porte?Pourquoi s'étrangle-t-elle avec sa ceinture? (Il chanteàplusieurs reprises).

      原文:(正末云)(……)可是甚么故事? 又不寫出個姓名,教我那里知道! (唱)

      【紅繡鞋】畫著的是青鴉鴉幾株桑樹,鬧炒炒一簇田夫。這一個可磕擦緊扶定一輪車。有一個將瓜捶親手舉,有一個觸槐樹早身殂,又一個惡犬兒只向著這穿紫的頻去撲。

      (云)(……)又有個醫(yī)人手扶著藥箱兒跪著,這一個婦人抱著個小孩兒,卻象要交付醫(yī)人的意思。呀! 元來這婦人也將裙帶自縊死了,好可憐人也! (唱)

      【石榴花】我只見這一個身著錦襜襜,手引著弓弦藥酒短刀誅。怎又有個將軍自刎血模糊? 這一個扶著藥箱兒跪伏,這一個抱著小孩兒交付,可憐穿珠帶玉良家婦,他將著裙帶兒縊死何辜。好著我沉吟半晌無分訴,這畫的是徯幸殺我也悶葫蘆。

      例文顯示,元雜劇中的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diào)(樂調(diào))、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馬若瑟認為,無論是從文字層面、音調(diào)層面還是戲劇結構層面,18世紀的法國人都不可能理解《趙氏孤兒》的唱詞。關于中國古典音樂的音色音調(diào)方面,法國當代漢學家安田樸(RenéEtiemble)在其著作《中國之歐洲》(L'Europe Chinoise)中做出了詳盡的研究,并從音樂學的角度指出18世紀的法國“耳朵”無法接受充滿異域風情的中國音樂RenéEtiemble.L'Europe chinoise.Paris:Gallimard.1989,p.148-154.。關于中國古典音樂唱詞意義方面,18 世紀傳教士杜赫德(Du Halde)在其《中華帝國全志》中寫道:“中國戲劇中常常充滿對歐洲人來說很難懂的歌詞,這些包含暗示的、意向的東西,對我們來說是神秘未知的文:Il y a des pièces dont les chansons sont difficilesàentendre,surtout aux Européens,parce qu'elles sont remplies d'allusions àdes choses qui nous sont inconnues,et de figures dans le langage,dont nous avons peineànous apercevoir.Du Halde.Description de l'Empire de la Chine.Paris:chez Henri Scheurleer,1736,p.421.?!标P于戲劇結構方面,18世紀傳教士普樂維斯特(Prévost)在其《旅行史記》(Histoire générale des voyages,1749)中指出,唱詞穿插在文本中,顯得過于突兀:“中國的悲劇常常貫穿著歌曲,對話時而被歌曲打斷,而演員唱著唱著又突然停下來說兩三句對白。這樣的表演對歐洲觀眾來說是非常奇怪的?!痹模篖es tragédies chinoises sont entremêlées de chansons,comme le chant est quelquefois interrompu pour faire placeàdeux ou trois lignes de récitation.Il est choquant,pour un Européen,d'entendre un acteur qui se metàchanter au milieu d'un dialogue.Prévost.Histoire générale des voyages ou nouvelle collection de toutes les relations de voyages par mer et par terre.Paris:Chez Pierre Hondt,1749,p.178.綜合這三方面的原因,馬若瑟總結出刪掉唱詞的必要性:“對歐洲人來說,中國戲劇里的歌曲生澀難懂,因為我們從未學過歌詞里富含的各種細節(jié)所指的寓意和暗示。中國人有自己的詩歌,就像法國人有自己的詩歌一樣。如果我們告訴一個中國人世上存在四位美惠女神、兩位維納斯和十位繆斯,一首詩就像一位美惠女神、一位維納斯和一位繆斯的集合體,他們肯定什么也聽不懂?!痹模篒l n'y a des pièces dont les chansons sont difficilesàentendre,fut tout aux Européens,parce qu'elles sont remplies d'allusions et de délicatesses auxquelles nous ne sommes point faits.Les Chinois ont leur poésie comme nous avons la n?tre.Si nous disons aux Chinois il y a quatre Graces,deux Vénus et dix Muses,parce qu'une telle est tout ensemble une Grace,une Vénus et une Muse,ils n'y pourraient rien comprendre.Ainsi de nous par rapportàleurs chansons délicates et poétiques.De Prémare.L'Orphelin de la maison de Tchao.Op.cit.p.86.因此,馬若瑟大幅度刪除《趙氏孤兒》的唱詞部分,完成了一個簡單、易懂、清晰的翻譯。

      2.部分唱詞的留存:傳播儒家思想

      在法國18世紀翻譯語境下,馬若瑟的《趙氏孤兒》是一部公認的優(yōu)秀翻譯作品。1755年,法國18世紀權威外國文學雜志《外國期刊》(Journalétranger)如此評論:“由馬神父準確無誤翻譯的中國悲劇《趙氏孤兒》是巨作《中華帝國全志》中必不可少的精致裝飾?!痹模篖a tragédie chinoise,exactement traduite par le P.de Prémare,Jésuite,n'est pas le plus petit ornement de la Grande Description de l'Empire de la Chine.Anonyme.?La tragédie chinoise?.Journalétranger,1755,n°9,p.218.《趙氏孤兒》法譯本的優(yōu)點并不體現(xiàn)在語言的精準上,而是體現(xiàn)在中國古典悲劇思想和道德準則上。無論在什么時代,翻譯都具備社會性、文化性、符號轉換性、創(chuàng)造性和歷史性,這些屬性使其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語言轉換,還包含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理解。馬若瑟雖然刪掉了大部分唱詞,卻有意保留了幾段。馬若瑟希冀通過戲劇藝術在法文語境中體現(xiàn)中國儒家思想的翻譯策略通過保留的唱詞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馬若瑟從四套中國古典文學集里上百部元雜劇中選擇了儒家思想突出的《趙氏孤兒》。在他寫給傅爾蒙(Fourmont)的信中,馬若瑟稱他選擇《趙氏孤兒》的理由正是因為此劇中豐富的“中國情感”:“在這場悲劇中誕生了他們(中國人)大悲大喜的情感:取悅、觸摸、激發(fā)美德,以及憎惡。”原文:Il y a dans cette tragédie plusieurs naissances de très grands sentiments.(...)Ils(les Chinois)gardent le principe de toutes,qui est de plaire,de toucher,d'exciteràla vertu et rendre le vice odieux.L'Orphelin de la maison de Tchao.Op.cit.p.88.杜赫德在為《趙氏孤兒》作序時,也強調(diào)了此劇包含豐富激蕩的“中國精神”:“中國戲劇家在創(chuàng)作此劇時只有一個目的:使同胞感動,激勵他們對美德的愛和對邪惡的恨。我認為《趙氏孤兒》這部劇已經(jīng)足夠讓法國讀者了解原本非常陌生的中國戲劇精神?!痹模篒ls n'ont pour but dans leurs pièces de théatre,que de plaireàleurs compatriotes,de les toucher,de leur inspirer l'amour de la vertu et l'horreur de vice.S'ils y réussissent,cela doit,ce semble,leur suffire:il me suffitàmoi-même de faire conna?tre leur go?t dans ce genre d'ouvrage,quelqueéloignéqu'il soit du n?tre.Du Halde.Description de l'Empire de la Chine.Op.cit.p.419.馬神父有意保留的少量唱詞很好地體現(xiàn)了該劇包含一些令法國社會感興趣的道德觀念:比如第一幕第七場,程嬰將趙孤藏在藥箱中,慌張出宮,途遇守宮將軍韓厥,而韓厥發(fā)現(xiàn)藥箱里的“人參”趙孤后,出于同情滿門三百口遭屠殺的慘烈景象以及感動于程嬰為報恩一諾千金、舍子救孤的偉大道德,決定放程嬰出宮:

      〔程嬰云〕是知恩報恩,何必要說。〔正末唱〕你道是既知恩合報恩,只怕你要脫身難脫身。前和后把住門,地和天那處奔? 若拿回審個真,將孤兒往報聞,生不能,死有準。

      Han-Kué:(il chante).Tu dis que tu veux répondre aux bienfaits que tu as re?us.Mais je crains que tu ne puisses te sauver.(Il fait retirer ses gens).Retirez-vous,et ne venez que lorsque je vous l'ordonneraiDe Prémare.L'Orphelin de la maison de Tchao.Op.cit.p.37..

      馬若瑟有意翻譯了極具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的正末唱詞,因為“你道是既知恩合報恩”顯示了韓厥吩咐士兵退下讓程嬰有機會獨自離開的原因:趙氏曾對程嬰有恩,程嬰救孤不失為一種報恩的行為。馬若瑟在翻譯致辭中反復強調(diào)中國文化自古就格外看重“恩情”,施恩、報恩,是中國歷來傳唱的價值理念。劇中,程嬰即便處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也顯示出履行責任的勇氣。韓厥之所以會幫助程嬰,也是因為其心中的責任感。因此,馬若瑟認為此段唱詞很好地表達了程嬰和韓厥之間的惺惺相惜。接下來的一幕,馬若瑟繼續(xù)翻譯了正末(韓厥)的唱詞:

      〔帶云〕程嬰,〔唱〕你既沒包身膽,誰著你強做保孤人? 可不道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

      Han-Kué:Tching-ing,pourquoi revenir tant de fois? (Il chante).Tu crains que je ne te trompe.O Tching-ing,si tu n'as pas le courage d'exposer ta vie,qui t'obligeàsauver l'orphelin malgrétoi?Apprends qu'un fidèle sujet ne craint point de mourir,et que qui craint la mort n'est pas un sujet fidèleDe Prémare.L'Orphelin de la maison de Tchao.Op.cit.p.39..

      馬若瑟希望通過這段唱詞傳達了另一種儒家思想:忠誠。程嬰挪了幾步又掉過頭來反將了韓厥一軍,讓他去屠岸賈那里告發(fā)領賞算了。但程嬰知道,堂堂韓大將軍豈是卑鄙小人。為自己的英名氣節(jié)而活的韓厥自然明白程嬰的意思,于是二話不說便拔劍自刎,只留了句:待趙孤成人報仇后,別忘了他這個大恩人。為斷訊息,將軍死了,死在自己忠誠的名分上。馬若瑟并不關心曲調(diào),而是看重唱詞中傳達的中國倫理精神。通過這些唱詞,馬神父想要展示“忠”與“義”,這都是中國傳統(tǒng)道德的核心,責任感和正義感是作為一個正人君子的基本意識。18世紀西方來華傳教士是一個具有特殊身份的社會群體,馬若瑟來自西方強國法國,代表基督教會與國家利益,同時又受啟蒙運動影響,擁有文化多樣性,他翻譯的《趙氏孤兒》表現(xiàn)了他接觸中國儒家文化、社會的方式。在掌握漢語的同時,馬若瑟深深意識到儒家思想在中國社會和民眾心理中的重要地位,為了突破中西文化之間的壁壘,馬若瑟通過翻譯方式把代表中國儒家思想的著作傳播到歐洲,以便西方人學習中國文化。張豫紅在其論文《明清時期傳教士與中國文化在歐洲的傳播》中指出馬若瑟翻譯的動機:“傳教士通過翻譯把中國典籍所承載的思想價值和美學價值等傳到西方,促進了中西文化的借鑒吸收與融合。在中國文學研究方面,法國耶穌會士馬若瑟用法文翻譯的元雜劇《趙氏孤兒》最先出現(xiàn)在了解中國最權威的書《中華帝國全志》第3卷中。由于該劇謳歌高貴的英雄,與法國古典主義戲劇有切合之處,一經(jīng)出版便在歐洲廣為流傳?!睆堅ゼt.《明清時期傳教士與中國文化在歐洲的傳播》.中州學刊,2017年第6期,第134頁。馬若瑟在翻譯的過程中,意識到中西戲劇文化里貫通的悲劇性總是占據(jù)主導地位,成為貫穿始終的戲劇沖突的基礎。通過《趙氏孤兒》這一莊重、嚴肅、沉重的悲劇主題,引發(fā)法國讀者對救孤這一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在悲劇氣氛與悲劇情節(jié)相始終、相表里、相輔相生的推動過程中,馬若瑟通過體現(xiàn)儒家仁禮忠孝道德觀念,引導法國觀眾在道德準則上認同主人公的人品,并通過翻譯挖掘人物內(nèi)心活動的唱詞,使元雜劇中“扁平化”的人物飽滿起來,凸顯人性光輝,因而也更能為受人文主義熏陶的法國受眾所接受。這無疑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也為中國古典戲劇在海外的傳承和發(fā)展開啟了新篇章。

      結 語

      18世紀,中國戲劇能夠成功“西漸”,跨越文化障礙的翻譯者中介起了決定作用。翻譯中介過程主要涉及翻譯的理念以及翻譯文本特征兩個方面。研究顯示,正是啟蒙時代“不忠誠”的翻譯理念和馬若瑟對戲劇文本翻譯獨特性的足夠認識突破了中國戲劇“走出去”的雙重制約。

      本文通過檢驗《趙氏孤兒》法譯本在譯入語環(huán)境中的接受和影響,總結出馬若瑟對源文本翻譯采取以下原則:第一,對文本形式的修改;第二,對戲劇精神的尊重。具體策略分為兩大步:首先,在戲劇文學文本與舞臺演出過程兩個維度之間,馬若瑟選擇了前者,放棄了對視覺、聽覺符號系統(tǒng)的翻譯,將《趙氏孤兒》當做如小說、詩歌等以意義的轉換為特征的文學翻譯。接著,馬若瑟忠實于原作的文化內(nèi)涵和精髓,通過強調(diào)《趙氏孤兒》懲惡揚善的主題與忠信義的儒家思想實現(xiàn)在法國人文主義語境中傳播中國思想的抱負與使命。

      馬若瑟靈活的翻譯策略消解文本布局差異帶來的不適,引導法國讀者尋找《趙氏孤兒》文本中的精神密碼,最終促成了《趙氏孤兒》在歐洲的廣泛傳播與經(jīng)典化的實現(xiàn),吸引法國劇作家伏爾泰、英國作家墨菲、德國作家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意大利作家梅達斯泰斯(Pietro Metastasio)紛紛改寫。這些改編在形式和內(nèi)涵上都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源文本中的中國古典悲劇精神也發(fā)生了裂變。裂變背后,蘊藏的是不同民族文化心理的碰撞與火花,標志著歐洲文學界以中證西的比較視野初步形成。

      猜你喜歡
      程嬰趙氏孤兒趙氏
      恢弘震撼的北昆《趙氏孤兒》
      旅游(2021年5期)2021-07-21 10:52:26
      《趙氏孤兒》的改編與創(chuàng)新——從元雜劇到電影
      A new species of the Southeast Asian genus Opisthotropis (Serpentes: Colubridae: Natricinae) from western Hunan, China
      趙氏孤兒
      論《趙氏孤兒》的民族悲劇體現(xiàn)
      從戲劇到電影論《趙氏孤兒》的現(xiàn)代化解讀
      戲劇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9:20:33
      中國式理性
      論“趙氏孤兒”故事演變及其文化意義
      趙氏的祖先造父
      不同程嬰的不同主題——由程嬰看豫劇《程嬰救孤》,以及話劇、電影《趙氏孤兒》的主題
      军事| 新宁县| 方城县| 怀宁县| 二连浩特市| 阳原县| 淳化县| 宁海县| 乌拉特前旗| 崇明县| 靖远县| 桐庐县| 罗定市| 秀山| 定安县| 松桃| 虞城县| 兖州市| 固始县| 亳州市| 江永县| 聂拉木县| 天津市| 富阳市| 江阴市| 平和县| 富宁县| 宜川县| 渭源县| 康乐县| 禹城市| 包头市| 长治县| 称多县| 雷山县| 贵港市| 孟村| 肃南| 湘乡市| 石狮市| 怀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