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燕
摘 要:鑒于幼兒對童話故事的濃厚興趣,幼兒教師通常把童話故事講讀活動作為園本教育的重要手段。為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發(fā)展需求,激發(fā)小班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其閱讀習慣,幼兒教師不僅應在童話故事選材方面讓幼兒自主選擇,而且應注重講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尤其是發(fā)揮家園合作的優(yōu)勢,還應不斷豐富童話故事講讀的形式,以進一步提升幼兒對童話故事講讀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表達能力與交往能力、自信心與成就感。
關鍵詞:童話故事;講讀;選材;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G6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2-01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2.161
心理學家的研究發(fā)現,3~6歲是發(fā)展幼兒語言能力的關鍵期,而幼兒階段最容易接受的就是故事?!?~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幼兒的語言發(fā)展目標中指出“喜歡聽故事,看故事”。其教育建議是“經常抽時間與幼兒一起看書,講故事”[1]。由此可見童話故事為依托的講讀活動對幼兒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剛進入小班的幼兒情緒不穩(wěn)定,常常會有幼兒會因為想念父母而產生情緒上的哭鬧,為了安撫幼兒的情緒,教師準備了大量童話故事,講讀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了,哭鬧的幼兒也慢慢安靜了下來,注意力轉移到傾聽童話故事中,可見幼兒對童話故事有著很大的興趣,童話故事啟蒙講讀思路和實踐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尊重幼兒的童話故事選材
小班幼兒閱讀經驗少,理解能力弱,教育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原理”中提出“教學的內容應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過于超前,幼兒不能接受,過于滯后,又會失去教育的意義?!盵2]以往的故事選材是教師自行選材,考慮到的是:我們要給幼兒什么樣的故事,通過故事要讓幼兒得到什么樣的“營養(yǎng)”,而忽略了幼兒到底喜歡、想要什么樣的故事,忽略了幼兒的真實想法,他們是被動的,因此在故事選材上我們首先可以發(fā)放通知,以短信通知的形式告知家長和幼兒一起選擇感興趣的故事書帶到幼兒園。其次布置“媽媽寶寶好書推薦”角,通過這個平臺讓其他幼兒和家長了解到更多優(yōu)秀的故事書。最后可以將故事繪本進行篩選并根據幼兒投票結果開展講讀活動。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幼兒自己選擇讀故事,并投票,幼兒喜歡什么樣的故事書,要讀什么樣的故事書,這樣的想法就更真實,更迫切,教師便可以順應幼兒的需要,為之后的講讀活動做好鋪墊。
二、啟蒙講讀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英國當代著名青少年文學大師艾登·錢伯斯在《打造兒童閱讀環(huán)境》中說:閱讀總是需要場所的,閱讀的場所和我們閱讀的樂趣、情緒、專心度有著極大的關系[3]。所以創(chuàng)設出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班級講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
家庭和幼兒園是幼兒生活與學習的主要場所,幼兒的發(fā)展都是來源于這兩個場所所獲得的學習經驗。為了營造一個寬松愉快、敢說、想說、會說的閱讀氛圍,我們可以和家長一同討論如何規(guī)劃教室里的圖書區(qū),因為幼兒第一個閱讀環(huán)境是自己的家,自己的小臥室、小書房,那我們就可以模仿家庭的布置,為幼兒營造一個家庭式閱讀氛圍,教室也可添置懶人小沙發(fā)、和隨處可見的閱讀小書架,當幼兒看到這些“熟悉的”物件時,閱讀的興趣就自然而然產生了。同時我們可以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喜歡玩模仿游戲,在玩游戲時會出現許多閱讀的情節(jié)。比如,過家家游戲中,有的“媽媽”抱著小娃娃,手里還拿著圖書像是給娃娃講故事,有的“爸爸”吃早餐時,一邊喝著牛奶一邊看書;有的孩子會把喜歡的故事書放在“寶寶”的小床邊上,就像他們在家會把自己喜歡的書放在床邊一樣。除了這些方法,我們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豐富幼兒閱讀形式,如可以在區(qū)角里投放小音箱,供幼兒聽故事錄音,這樣在經過反復多次的聽故事錄音之后,幼兒在聽故事中的模仿能力也加強了。
在班級講讀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通過家長資源的利用,不僅營造了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而且幼兒的游戲情節(jié)也會更豐富,他們會把生活中有關閱讀的情景投射到游戲中,使得游戲更加生動。
(二)家庭講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
家庭中為幼兒提供閱讀材料的數量、種類、場所環(huán)境可以促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能對幼兒產生積極的影響,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和愿望。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請自己的爸爸媽媽在家中為自己創(chuàng)設一個圖書小天地,布置后可以把家中的“圖書小天地”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的照片帶到幼兒園中和其他伙伴分享,秀一秀自己的小書柜。
在家庭講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中,因家長參與的積極性存在差異,有部分家長還未能有這方面的意識,家中幼兒的閱讀氛圍不明顯,閱讀機會也較少,因此我們教師還要進一步宣教,提高家長重視幼兒閱讀的意識,或者可以開一個家長沙龍,請這方面做得出色的家庭、家長代表來交流經驗,通過實例,讓家長真切了解一個好的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能給幼兒帶來那些好處。家長的積極配合和參與不僅可以增加幼兒閱讀興趣,還可以拉近親子的感情。
三、開展豐富多樣化的講讀形式
(一)教師講述故事
故事的選擇與幼兒的發(fā)展及年齡的關系非常緊密,我們要根據不同年齡特點選擇作品。針對3~4歲的小班幼兒,應該選擇內容單純、情節(jié)簡單、形象生動的故事。教師講述的故事可以由之前的自己選材到根據幼兒興趣需要選材,這樣更尊重幼兒的想法,教師在講述過程中也更能觀察到幼兒對心儀故事的渴望,不僅如此,在講讀幼兒喜歡的故事時,我們也要捕捉幼兒更真實的情感,了解幼兒發(fā)展的需要,為以后的講讀活動的進一步開展做預熱。我們可以通過貼小紅花的投票方式,了解幼兒對故事書籍的喜愛程度。
(二)借助多媒體看、聽故事
小班幼兒年齡小,鮮明、新穎、具體形象的刺激是引起幼兒無意注意的主要因素。多媒體技術以鮮艷的色彩、多變的動態(tài)畫面、聲音的配合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提高他們看、聽故事的興趣。除了教師講述故事之外,在和幼兒的交談中,講讀形式也可以有新花樣:如可以利用午睡時間,聽賞電腦里的故事,還可以利用童話時間看一看電視機里的小故事。利用這樣的多媒體形式一下子就可以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豐富多彩的視聽效果可以讓故事角色更生動形象,幼兒更感興趣,但是教師在借助多媒體看聽故事的同時應該把握好時間的度,在看完故事之后可以對故事進行有效提問以及小結。
(三)幼兒講述初嘗試
幼兒講故事是展現幼兒語言表達、自信心的時刻,而學習講故事的過程卻是穩(wěn)固師幼、親子關系的重要階段。幼兒學習講故事都是先從聽故事開始的,當父母或教師把故事講給幼兒聽、提問幼兒,指導幼兒理解故事情節(jié)的時候,都能與幼兒進行有效互動,增進情感交流,從而更全面地認識、了解幼兒。在教師講述和利用多媒體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幼兒會對故事中一些有趣的對話及動作產生的表現的欲望,在自由閱讀中會一邊點著圖片,一邊模仿故事中小動物的動作。我們可以根據幼兒這一興趣點讓個別幼兒嘗試講述故事,有了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故事的先例,也會激起其他幼兒的表現欲,很多幼兒也會參與到這樣的活動中來,但又由于幼兒的個體差異,有部分幼兒表達了自己講故事的意愿后卻不敢在集體面前講出來,我們可以用錄制故事小視頻的方法來引發(fā)了一些內向的想表現又不敢表現的幼兒的表現欲,為他們創(chuàng)設了表現自己的“小舞臺”。
這樣在幼兒主動參與的過程中,根據他們在活動中的即興表現萌發(fā)的形式更加豐富了、多樣了,趣味性也增強了,不僅提高了家長參與度,也提高了幼兒的積極性。通過這些講讀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豐富了他們的詞匯量,而且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有了初步地提高。在活動中,幼兒是真正參與的主人,活動的形式讓每個幼兒都產生了成就感和愉悅感,我想這正是童心回歸的表現。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2]王潔.小班幼兒早期閱讀的內容選材[J]. 考試周刊, 2014(5):188.
[3]馬麗娜.創(chuàng)設良好家庭氛圍,讓幼兒愛上閱讀[J].基礎教育論壇, 2015(4):44.
[責任編輯 薛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