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旨在提高小學生的全面綜合素質,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理念及其核心目的。文章通過分析當前實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具體問題,提出實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tài)化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tài)化;策略
作者簡介:陳云香,廣東省東莞市鳳崗鎮(zhèn)端風小學教師。(廣東 東莞 523000)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04-0114-02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為學校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途徑,符合現代教育的需求。它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發(fā)展,讓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主動進行探索,敢于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為宗旨。落實小學綜合活動課程常態(tài)化必須從學生、家長、資源、環(huán)境、教師、學校等方面著手,全面分析相關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推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tài)化發(fā)展。
一、實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必要性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對學生和教師都是十分有益。從學生角度看,小學生本身年齡特點決定了其對知識探究欲望較為強烈,但受限于自身知識面有限,閱歷也不夠豐富,尚未對社會形成全面的認知。小學綜合實踐課程可以有效彌補學生這方面的不足,將學生從課堂引入社會,使其能夠探究生活中的很多實際問題,同時讓學生盡可能地融入教學實踐活動中,使學生的知識探究能力和綜合實踐運用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最大限度地保障其身心發(fā)展。從教師角度看,教師可以通過開發(f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提升自身的知識實踐能力,促進職業(yè)發(fā)展。
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學生往往不能占據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實踐活動也多是在教師的幫助下開展,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則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實踐活動的主體,確保教師的教學更加有效。與此同時,教師通過教學發(fā)現自身不足,改進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教學質量。
二、當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所存在的問題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至關重要,然而因課程改革實施時間較短,現有的經驗、參照的標準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tài),難有突破性的進展。但從當前調查結果來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和關注,與此同時,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存在的問題也較為明顯。具體如下:
1. 學校缺乏實施標準和依據。部分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過程尚不適應,整體積極性和參與性不高;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學校也缺乏一定的教學經驗,沒有相關機制約束和實際性的指標指導,使得課程無法發(fā)揮自身價值,最終只能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開展相應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2. 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夠重視。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時安排上,部分學校的排課時間跨度較大,而部分學校的上課時間則較為集中,使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無法同步和統(tǒng)一,整體差異較大;甚至個別學校并未真正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將綜合實踐課程做自習、自由活動設置,從而導致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tài)化難以落實。
3. 教師短時間內難以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教師在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fā)設計時,會遇到諸多困難,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在短時間內難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觀。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教師領會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具體內涵,也無法將其有效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而教師指導不到位的現象會讓學生所學內容無法呈現,造成整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無法達到預期。
三、實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tài)化的策略
1. 注重綜合實踐活動全過程管理。對實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tài)化所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方案策略,學校應注重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全過程管理。健全的管理制度是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tài)化的關鍵,因此教師要樹立“常態(tài)化”觀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傳統(tǒng)課程雖然有一定相似性,但其差異性也較為明顯,教師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點進行全面總結,設定相應的規(guī)范標準,堅持以注重實施效率為基本原則,保證課程實施的方向性和流暢性。
2. 制定教師培訓及教研制度。學??刹扇∪珕T參與一人專職負責的方式,進行全面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資培訓工作,使教師建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知識觀,明確總結實踐活動基本流程及活動方式,最大限度地推動課程實施的常態(tài)化。針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獨特性,學??芍贫ㄈ娴慕萄兄贫?,按照校級教研和年級教研制度來開展進行相應工作。校級教研主要以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成員為主體,按照綜合實踐活動開發(fā)、實施、評價、管理等環(huán)節(jié)進行綜合實踐活動宏觀進程的實時把控。年級教研制度則主要是以年級為單位,按照學期活動主題為基礎,對同年級不同學科教師做全面整合總結,以此使綜合實踐活動完善性和專業(yè)性得到有效保障。
3. 引入家庭教育開發(fā)課程資源。學校應注重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確保課程得到家長的支持,可以通過家長會、“致家長的信”等方式,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全面的介紹,引導家長積極參與課程活動的策劃。在此過程中,學??山⒓议L資源庫并成立家長委員會,為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tài)化形成有力的保障。學校還應注重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全面開發(fā),明確它是一門綜合性、開放性較強的課程,將個人、自然、社會的資源進行整合,并充分考慮到學生差異、地區(qū)差異、環(huán)境差異等各方因素。
4. 關注學生安全問題。學校必須注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生安全問題,根據實際情況做好專業(yè)性的防范工作,加強安全教育,保障學生在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期間的自身安全。通常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期間需要深入社會,而在面對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時,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易產生負面體驗,教師針對此現象及時矯正學生負面情緒,做好心理疏導工作,確保學生能夠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5. 加強學生、家長、教師、學校之間的交流。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使家長明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引導家長轉變觀念,使家長支持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同時,在學習期間學校及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實時關注學生發(fā)展,并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針對性的補充和完善。
6. 健全教師激勵機制。學校應建立健全的教師激勵機制,全面激發(fā)教師開發(fā)及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工作熱情,并可通過適當提高教師課時補貼等方式,確保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tài)化效果得以體現。
參考文獻:
[1] 林華.堅持常態(tài)化 做到“五必須”——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實施探索[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12):136-138.
[2] 徐惠娟.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tài)化開展的可行性及思路研究[J].知識文庫,2017,(22):77.
[3] 肖升碧.積極開發(fā)地方教材,助推綜合實踐活動課常態(tài)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fā)芻議(小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4):15-16.
責任編輯 郝 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