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
摘 要:多媒體有它豐富的內容和呈現方式,所以,它能在課堂上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樂于參與,樂于學習、思考,從而獲得思想的拓展,知識的積累,達到提高成績和學習能力的目的,是小學語文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多媒體運用
現代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不僅刷新了課堂教學模式和質量,使過去傳統、古板、單一的教學模式走出課堂,而且其豐富的內容和多樣化的呈現方式,大大化解了小學語文抽象、難懂的一些知識,緩解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心理恐懼,激發(fā)了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樂于參與整個教學活動過程,獲得新知,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績。在此,本人就以現代信息技術下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談談其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希望能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小學生喜歡有趣、新鮮的事物,也喜歡活躍輕松的課堂氛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合理、科學地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和技術,使其用圖像、聲音、文字、動畫于一體的呈現方式,給學生展現內容,不僅可以使那些枯燥的數字、符號變得生動、有趣,還會讓深奧的數學知識變得簡單、易懂,促進學生理解,激發(fā)學生興趣,實現有效教學。比如,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把一些枯燥、單一的知識練習題,如默寫、回答問題、理解課文等,設計成金字塔的圖示,讓學生一邊練習做題,一邊不斷挑戰(zhàn),看誰能登上金字塔的頂峰,給予獎勵精美圖像。當然,在做題時,為了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融入學習氛圍,我們可以給學生放一些充滿積極氣息的輕音樂,引導學生前進。這樣學生不但能專注地進行思考、做題,提高學習能力,還能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獲取知識,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有利于激刺學生的感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上,既沒有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也沒有更多的教學設備,老師也習慣于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張黑板的教學,雖然教學方法簡單、直接,但是對于一些知識難免有語言難以講清楚、說明白的地方,這既影響課堂效果,也影響學生的學習?,F在有了多媒體教學技術,它既看得見、聽得見,老師或者學生還可以動手操作,使復雜的知識、語言以及講不清的知識簡單化、直觀化,這樣能充分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呈現輕松的、多邊互動的學習氛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給學生講《頤和園》這篇課文時,老師采用傳統單一的方法不但難以講清楚相關的知識點,而且花費時間長,效果不佳,更沒法讓學生對《頤和園》被毀之前的歷史進行了解。如果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呈現一些關于頤和園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了解一下關于頤和園的歷史,既能有效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通過觀察《頤和園》被毀前后景象分析、對比,增強學生對重點、難點的理解和掌握,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想象能力和學習能力,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思維
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老師只能依靠教材,頂多加一些相關的教學資料,內容相當有限,老師在教學中只能用板書的方式呈現,用講解的方式傳遞,不利于學生學習,更不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和發(fā)展,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現代信息技術下的多媒體,完全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從內容到形式,滿足課堂教學需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給學生講解《秦兵馬俑》這一閱讀課的時候,如果沒有真實的圖片展示,老師用語言是難以讓學生了解真實的秦兵馬俑狀現的,也難理解那段歷史。但是老師如果在教學中,給學生整理幾段關于講解秦兵馬俑的視頻,還有圖片,學生一下子就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對于學習課文非常有用。
四、有利于突出教學重點,提高課堂質量
多媒體的運用,讓不易理解的重點、難點變得生動、具體、形象且清楚易懂,使教學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使學生積極參與,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比如,在給學生教學《趵突泉》這一課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老師也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演示給學生展示趵突泉這個景點,問問學生有沒有人去過濟南,領略過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的美麗景色嗎,聽沒聽過它的美麗傳說,喝沒喝過甘甜的泉水等。學生看著視頻或圖片,聽著老師的講述,產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這會讓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充滿興趣,使課堂教學達到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效果,實現高效教學。
總之,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大大增強了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活躍了課堂氣氛,優(yōu)化了課堂結構,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