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曉芬
【摘 要】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智能手機的普及、微信的出現(xiàn)為幼兒園構(gòu)建家園共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通過微信供公眾平臺這種新型的家園互動模式,實現(xiàn)了家園良好的互動,對于提升幼兒的責任意識、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本論文以微信公眾平臺為研究切入點,對其在家園共育中的實踐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guān)鍵詞】微信公眾平臺;家園共育;責任意識;實踐
【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059-01
在新《綱要》中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應(yīng)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在這種形勢下,為了進一步提升幼兒的責任意識,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我園提出了構(gòu)建微信公眾平臺,以更好地實現(xiàn)家園共育。
一、建立微信公眾平臺,發(fā)揮家園共育優(yōu)勢
1.建立一個微信公眾平臺。
良好的幼兒教育模式必須要開啟家園共育的模式,我園為了更進一步加強幼兒教育,建立和守護兒童的責任心,建立了“童心同育”微信公眾平臺,實施家園共育模式。
在“童心同育”微信公眾平臺的下,主要分為五個頻道,即:(1)主題視頻——整合每月每周的中班幼兒責任意識主題教育視頻,避免海淘網(wǎng)絡(luò)視頻內(nèi)容的參差不齊。(2)主題兒歌——每月每周的中班幼兒責任意識主題教育兒歌。(3)在園分享——根據(jù)每月每周的主題教育,教師分享幼兒在園的表現(xiàn)片段。(4)親子體驗——家長分享幼兒在家的相關(guān)生活片段,體現(xiàn)家園的同步教育責任意識。(5)家園溝通——“一鍵多號”家長選擇對應(yīng)班級的教師進行一對一家園溝通,保護了家長的隱私。最重要的是,同一個主題活動,連接了家園的同步教育。
2.借助微信“童心同育”公眾平臺開展家園共育的優(yōu)勢分析。
在當前形勢下,在構(gòu)建家園共育教育模式下,微信是最為理想的平臺。具體來說,通過微信平臺,構(gòu)建微信公共號開展家園共育的優(yōu)勢,集中體現(xiàn)在四方面:(1)可行性。在信息技術(shù)迅猛發(fā)展時代中,幼兒園的家長都在以不同的形式接觸互聯(lián)網(wǎng)。尤其是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微信已經(jīng)成為家長日常使用的聯(lián)系工具。(2)便捷性:與其他的溝通和交流方式相比,利用微信公共平臺具有顯著的便捷性。教師可以在微信公共平臺上建立班級的主頁,并將每一個幼兒的學生、生活情況發(fā)布在網(wǎng)上,而家長則可以通過網(wǎng)絡(luò)了解到孩子在幼兒園的具體情況、發(fā)展水平,并在此基礎(chǔ)上對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3)平等性:在微信公共平臺上,教師和家長之間的交流方式由最初的“面對面交流”轉(zhuǎn)變?yōu)椤疤摂M交流”。如此一來,彼此之間的交流氛圍就變得更加平等和輕松,進而使得交流更加徹底;(4)能動性:在微信公共平臺的家園共育模式下,家長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建議提出來,教師則對其進行采納和利用,改變了以往家長被動等待教師安排的方式,進而使得家長成為幼兒園教育的參與者[1]。
二、微信公眾平臺在家園共育中的實踐結(jié)果分析
1.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培養(yǎng)幼兒責任意識。
培根曾經(jīng)說過:責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貴的種子,它若早早播種在孩子的心田,將會收獲一生一世的幸福。在幼兒園教育中,加強幼兒責任意識培養(yǎng),歷來是教育的重點。只有加強幼兒的責任意識培養(yǎng),才能幫助幼兒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并在生活中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進而促使幼兒的全面成長和發(fā)展。但是幼兒的責任意識培養(yǎng),不單單需要在幼兒園內(nèi)完成,更需要家長配合,在家園共育的模式下,加強幼兒的責任意識培養(yǎng)。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開展幼兒責任意識教育的過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對幼兒實施責任教育。在具體實施責任意識教育的過程中,該公眾平臺主要從“知、情、行”三方面對幼兒的責任意識進行培養(yǎng),包括: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集體負責、對社會負責。
在具體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意識過程中,以學期為單位,每個月實施一個培養(yǎng)主題。其中,第一個月:培養(yǎng)孩子對自己負責。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是幼兒自覺地獨立地完成自己的事情,形成自律的意識,提高幼兒對自己的身體,生命,成長負責的意識;第二個月:培養(yǎng)孩子對他人責任感。讓幼兒知道有過失要勇于承認,要動腦筋予以彌補,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之間要友好相處,分享互助等,認識到自己言行對他人的重要性;第三個月:培養(yǎng)孩子對集體責任感。讓幼兒知道在集體活動中,有初步分辨是非能力的意識,自己的言行對集體的影響,要有集體榮譽感,通過教育引發(fā)幼兒的共鳴,萌發(fā)了孩子的責任意識;第四個月:培養(yǎng)孩子對社會責任感。讓幼兒知道自己也是社會的一份子,有對社會盡責任的意識,要遵守一定的規(guī)定和秩序,為能參加社會的有益活動感到快樂。在具體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可將幼兒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視頻上傳到公眾號的“在園分享”中,以加強幼兒的責任意識培養(yǎng)。
2.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促進幼兒全面成長。
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一些幼兒因為性格內(nèi)向等,不愿意在外人面前展示自我。長此以往,性格內(nèi)向的幼兒就會慢慢喪失自信心,并產(chǎn)生不健康的心理,嚴重影響了幼兒的全面、健康成長。而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幼兒可以在虛擬的平臺中,盡情地展示自我,進而不斷提升其自信心,并激發(fā)幼兒的潛能,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尤其是針對手工、繪畫、音樂、語言等方面能力較高的幼兒來說,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展示,讓幼兒盡情地展示自己的特長,讓小伙伴和教師對其擁有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并給予一定的鼓勵和肯定,這就在無形之中激勵了幼兒,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2]。
3.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增進了家園之間的互動。
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下,家園之間的互動機會較少,家長僅僅是通過家長會等對幼兒進行一定的了解。這種有限的互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值了家園教育。而在微信公眾平臺下,可充分利用該平臺對幼兒園組織活動進行詳細的呈現(xiàn)。例如,對幼兒園的學習活動進行直播,邀請教師開展各類知識講座等,家長則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了解幼兒園的各類活動,同時還可以對幼兒園的活動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意見,進一步深化了家園之間的互動。
再比如,在微信公眾平臺上,教師可以發(fā)布教學進度和教學安排、日?;顒拥龋⒗霉娞栠M行直播。還可以定期利用公眾號舉辦家庭教育分享會、親子游戲活動等,進一步提升了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的積極性。
同時,家長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針對遇到的難題,還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向其他家長、教師等請教,通過幼兒教師、幼兒專家與家長的直接對話,幫助家長解決了教育難題,并提升了家長幼兒教育水平。
4.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傳播知識,輔助幼兒家庭教育。
幼兒教育是一個復(fù)雜的工作,許多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均存在一定的誤區(qū)。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定期推動一些幼兒教育的經(jīng)驗和相關(guān)知識,并讓家長在閱讀的過程中,更新幼兒教育理念,拓寬幼兒教育事業(yè),豐富幼兒教育的相關(guān)知識,進而不斷提升幼兒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為幼兒家長提供豐富多彩的幼兒教育活動、幼兒時間活動,使得家長正確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各種有意義的活動,以促使幼兒的全面、健康成長[3]。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微信公眾平臺已經(jīng)成為幼兒園實施家園共育的一條重要途徑,通過這一平臺,可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意識、提升幼兒的自信心,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同時,通過微信公眾平臺也增進了家園之間的互動,豐富了幼兒家長的育兒知識,提升了家長育兒能力。
參考文獻
[1]薛寅燕.家園共育中模式化使用微信的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
[2]陸雅琦.微信公眾平臺在家園共育中的應(yīng)用研究[D].寧波大學,2017.
[3]劉翠蘭.微信平臺在家園共育中的運用[J].教育信息技術(shù),2017(Z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