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春英
[摘要]懂得感恩是優(yōu)秀人才必須具備的道德品質。當前,我國教育對學生感恩精神的培養(yǎng)日益重視。小學是塑造學生思想和行為的關鍵時期,其中語文不僅是小學階段的重要科目,而且還具備良好的育德功能,利用語文的育德功能來滲透感恩教育,必然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感恩教育有利于完善學生的思想和人格,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因此,充分挖掘語文素材中的感恩資源,發(fā)揮語文的育德功能來開展感恩教育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語文;育德功能;感恩教育
當今社會,是否具備感恩精神已經(jīng)成為衡量一個人道德品質的重要標準,學校對感恩教育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小學是學生思想發(fā)展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而小學生的素質直接影響國家和社會未來的發(fā)展,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感恩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和人文性較強的學科,既具備文化功能,又具備育德功能,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因此,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發(fā)揮語文的育德功能是教育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挖掘內(nèi)容豐富的感恩資源,開展感恩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nèi)容都是經(jīng)過長期使用和篩選的,包含很多經(jīng)典的知識和內(nèi)容,對小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教育大有裨益。小學教材中體現(xiàn)感恩的內(nèi)容占較大比例,是開展感恩教育的良好素材。當前,小學生大多感恩意識較為缺乏,在學習感恩內(nèi)容的課文時理解和感悟不深,因此,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資源,然后通過科學的講解將感恩的意識和思想傳遞給學生,促進學生思想的提升和行為的轉變。小學教材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包含的感恩資源具有多樣性。
一是對大自然的感恩。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時,壯麗的山河和美好的自然景觀也為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豐富和美化了我們的生活,因此,教師要教導小學生感恩大自然,體會大自然的偉大和壯闊。例如,課文《黃山奇石》《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等都是讓學生感恩自然的良好素材。
二是對父母的感恩。對父母感恩是小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品質,教師要通過教材內(nèi)容的挖掘引導學生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偉大和對孩子無私的愛,以此培養(yǎng)學生對父母的感恩之情。例如,課文《媽媽的賬單》和《地震中的父與子》等都體現(xiàn)了父母對子女深沉的愛,教師要充分運用這些素材培養(yǎng)學生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三是對祖國的感恩。祖國是小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強大后盾,我們擁有美好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都要感恩祖國的發(fā)展,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愛國意識,讓他們感恩祖國的美好和繁榮是非常有意義的。在教學中,可以利用課文《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千年夢圓在今朝》等,引導學生感受祖國的偉大,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感恩之情。
二、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體驗感恩教育
在挖掘和搜集了感恩教育的素材后,如何通過科學有效的方式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感受和體驗到感恩教育,這是當前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閱歷和認知水平有限,對于很多知識理解不足,感恩之情對小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要理解和領悟這一情感,并將其融入自己的生活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教師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和體驗感恩之情,開展感恩教育。首先,指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課文來體會其中包含的情感,反復朗讀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領悟,可以挖掘其中隱含的思想和情感。例如,在學習課文《千年圓夢在今朝》時,讓學生朗讀課文,要充滿激情,體會課文中表達出的自豪感和驕傲感,激起學生心中的愛國情懷和對祖國的感恩之情。其次,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然后將觀察結果與感恩相關的課文內(nèi)容結合,使學生有更深的體會。例如,在進行感恩父母教育時,讓學生回家觀察父母一天的生活和工作,早上起床為自己準備早餐,工作一天后做家務、輔導功課,節(jié)假日帶自己出游等,父母的付出是無私和偉大的,然后結合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對父母產(chǎn)生感恩之情。再次,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提升學生對感恩的認識,以此滲透感恩教育。例如,在講解到自然之美或者破壞環(huán)境的內(nèi)容時,讓學生思考大自然給我們帶來了哪些財富,如果自然遭到破壞,我們會面臨什么問題,以此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三、設計形式多樣的感恩活動,實踐感恩教育
僅僅依靠課堂教學中書面內(nèi)容的講解來開展感恩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實踐是感恩教育滲透的有效策略,通過實踐,小學生可以對教學內(nèi)容有更深的理解和領悟,在實踐中更好地學習感恩。因此,教師要重視感恩活動的設計和組織,讓學生有更多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滲透感恩教育,發(fā)揮語文的育德功能。首先,可以組織以“感恩”為主題的各種活動,如感恩演講、交流會、分享會等,讓學生收集自己親身經(jīng)歷或者身邊的感人事跡。例如,學生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得到陌生人的幫助,別人的舉手之勞對自己來說非常溫暖,這時心中就會產(chǎn)生感恩之情。另外,還可以收集一些缺乏感恩之心的反面例子,如不孝敬父母、破壞自然環(huán)境等。小學生可以將這些事例整理成演講稿或者心得體會與他人分享,通過具體事例對感恩產(chǎn)生更深的理解。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學會表達感恩之情。例如,在父親節(jié)和母親節(jié)時,讓學生制作感恩卡片,表達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回家后主動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體會父母的辛苦。再比如,在重陽節(jié)時,可以給爺爺奶奶制作禮物,回家為爺爺奶奶做一件事情,如捶背、洗腳等。除此之外,還可以開展植樹、保護環(huán)境活動等,通過各種實踐活動滲透感恩教育。
四、培養(yǎng)以身作則的教師榜樣,引領感恩教育
小學生正處于模仿意識和能力很強的階段,喜歡模仿他人的語言和行為。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教師的言行是很多小學生模仿的對象,因此,在滲透感恩教育和發(fā)揮語文育德功能過程中,教師要以身作則,完善自己的言行,為小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通過言傳身教來引領學生。首先,教師不論在課堂上還是課堂外,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將自己想對學生傳遞的品德、價值觀等融入到自己的言行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和熏陶。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時,不能僅僅依靠口頭說教和長篇大論,而要從思想和心靈上感染和影響學生,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榜樣作用來學習和模仿。例如,教師在日常言行中要貫穿感恩意識,自己要做到感恩父母和感恩他人的幫助等,教師可以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感恩故事分享給學生,在講述的過程中將感恩的意識傳遞給學生。其次,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除了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外,還要關注學生的生活以及心理和思想發(fā)現(xiàn)狀況,定期與學生交流談心,了解學生在學習上的困難和思想上的困惑,并及時提供指導和幫助,讓學生對教師的關愛產(chǎn)生感恩之心,并以此影響學生去幫助關愛別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五、利用科學先進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感恩教育
當前,現(xiàn)代信息科技發(fā)展迅速,并逐步運用于教育領域,小學階段的教學手段得到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為小學生營造了更為豐富和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基于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有更多的教學手段可以選擇,教師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從多個角度滲透感恩教育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充分發(fā)揮語文的育德功能。首先,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開展感恩教育。當前多媒體已經(jīng)廣泛運用于教學,進行感恩教育時,通過多媒體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直觀的圖片和視頻等,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沖擊來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對感恩之情有更深的理解,語文教學的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例如,在引導學生對自然產(chǎn)生感恩之情時,可以先用多媒體播放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美景、資源和財富等,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和珍貴,然后再播放森林、海洋、環(huán)境遭到污染和破壞的畫面,在強烈的對比和沖擊下加深學生的印象,產(chǎn)生對大自然的愛護和感恩之情。其次,運用網(wǎng)絡資源開展感恩教育。當前網(wǎng)絡發(fā)達,信息資源豐富,教師可以從網(wǎng)絡中尋找感恩教育的素材,并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豐富感恩教學的形式和內(nèi)容。另外,教師可以給出不同的主題,如“最令人感動的圖片或文字”等,讓學生廣泛搜索信息資源,以此為基礎組織分享交流活動,讓每一名學生都對感恩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見解,使感恩教育的效果更好。
總之,語文是具備良好育德功能的學科之一,通過語文教學滲透感恩教育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意義重大,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升。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滲透感恩教育,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和特點,通過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讓感恩成為學生品德的閃光點,在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陳金釵,朱成華.淺論小學語文教學與感恩教育[J].文學教育(上),2017,(07).
[2]羅先榮,陳迪春.讓墨香浸潤心靈——語文學科課程育德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2,(05).
[3]呂立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5,(11).
[4]余杰.試論語文學科育德的四大特征[J].新課程學習(中),2015,(03).
[5]尚艷霞.嘗試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感恩的心[J].湘潮(下半月),2013,(01).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