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相關工作的逐步開展以及小學教材的不斷完善,童話故事開始逐漸融入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來。童話通過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以及豐富的人物形象將一些晦澀難懂的人生哲理通過極為生動有趣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并且以其生動有趣的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獲得了顯著的效果。故以下就小學語文童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對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反思以探尋幾點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兒童教育;反思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根據其內容進行劃分可以概括為復雜的語言表達、寫作技巧、思想情感、審美情趣、社會生活和生活感悟等,是新的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自身認知能力水平有限,因此對于一些較為晦澀難懂的人生哲理等內容有較高的理解難度。而童話以其豐富的表現形式以及生動的人物形象贏得了低年級學生的喜愛,并且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發(fā)揮了顯著的效果,童話故事中所蘊含的例如:勇敢、善良以及追尋夢想等優(yōu)秀價值觀對于低年級學生人生價值觀的樹立也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故以下通過對我國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現狀的反思以探尋幾點可行性建議。
一、
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重要性
正如上文所言,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自身認知能力水平有限,因此興趣愛好對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但小學語文課文中所包含的一些關于人生理想以及愛國情懷等方面的內容,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有著較高的理解難度,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進行相關教學內容的學習造成了極大的困難,與此同時,這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于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進而直接影響到后續(xù)教學工作的開展。童話故事獨有的豐富的幻想內容、生動立體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對于學生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其中所包含的一些優(yōu)秀的人格品質以及價值觀對于學生未來的成長也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與此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兒童的精神世界,童話世界中幻想的美好世界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對于兒童未來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幫助。
二、
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 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由于我國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的限制,教師在開展童話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重視對于其中重難點字詞以及重點內容的講解,而忽視了童話在學生價值觀養(yǎng)成方面的重要作用。童話其具體情節(jié)以及人物形象的編寫是根據兒童的特點進行的,因此兒童對于童話具有更強的欣賞能力以及審美能力。換言之,學生應當是小學語文教師開展童話教學的主體。小學語文教材往往是根據學生自身認知能力水平來進行編寫的,因此小學語文教材所包含的童話故事其形式以及內容通常較為簡單,教師僅僅需要為學生進行基本內容來講解便可。但許多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往往進行大量的重點字詞的講解,并且引導學生進行一些段落的背誦,這些教學方式大大地打擊了學生對于童話故事的學習積極性,忽視了學生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二) 童話故事選文過于注重說教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所包含的一些語文童話故事大多是經過重新編寫過的,童話故事原文由于篇幅較長因此難以放到小學語文教材之中供師生進行閱讀,所以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者需要在選定教材的過程中進行適當的修改,從而使其內容以及篇幅更加適合小學生進行閱讀以及學習。但正是在編者進行童話改寫的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融入個人的主觀色彩,甚至由于刪減的不當導致童話本身的主旨發(fā)生改變。與此同時,小學語文教材選取的童話故事其故事的主人公大多包含著一些優(yōu)秀的人格品質,因此在其選入小學語文教材的一刻起便被賦予了一定的說教職能。這種說教性質的改寫將在語文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扭曲了童話的本質,使得小學語文童話教學過于注重道德說教而忽視了對于學生自然天性的開發(fā)。
三、
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策略以及方法
(一)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將童話教學的多數時間留給學生自己進行消化吸收,改變傳統(tǒng)的過于注重重點字詞等教學性內容講解的教學方式,將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進行充分的想象。
例如在小學童話故事《丑小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事先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丑小鴨的動畫片段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了基本童話故事內容的講解之后,教師應當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我的消化吸收。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丑小鴨的話劇排練,給予學生一節(jié)課的消化吸收的時間并引導學生在這一階段進行課文內容的深層次理解,最終在第二節(jié)課進行丑小鴨的話劇演出。從兒童的角度開展教學工作不僅更符合兒童的接受方式,也有利于童話的教學效果的發(fā)揮。
(二) 給予學生自我發(fā)揮的空間
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工作的核心目的仍然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應當通過合理的教學方式的選擇以給予學生足夠的發(fā)揮空間,并且避免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大量道德說教,從而讓學生在童話學習的過程中開發(fā)自身的天性。
例如,在小學童話故事《雪孩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進行了童話故事內容的講解之后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故事的自我改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力以及自己的生活經歷來想象雪孩子在天亮之后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以及后續(xù)會發(fā)生一些怎樣的精彩故事,在此過程中不僅將學生與童話故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同時充分調動了學生自己的想象力以及思維能力,將童話故事在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的作用發(fā)揮到了極致。
四、
總結
綜上所述,童話以其獨有的豐富的人物形象以及多彩的故事情節(jié)對于學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盡量給予學生自我消化吸收的時間,從兒童的角度開展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更符合學生的理解方式,有利于充分發(fā)揮童話故事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想象力方面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宣平.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反思[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
[2]烏彥博.小學語文童話教學誤區(qū)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6).
作者簡介:
任炳,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青江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