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芳玉
【摘 要】新課程標準把英語教學定位在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上,英語教師應與時俱進,改變原始的、落后的教學方式,尋找并探索符合時代進程的教學模式,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為以后的英文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方法;素養(yǎng);氛圍;興趣
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教師既要注重教法,又要注重學法,做到“教學相長”。在此,筆者談談自己在英語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一、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氛圍
學語言離不開環(huán)境,但是學生在學校接觸真實英語的機會有限,他們語言學習的主要環(huán)境就是課堂,因此,我在課堂上著重消除學生的保守態(tài)度和妒忌心理,向學生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念,高尚的思想意識,并身體力行地引導學生,促使他們充滿活力、積極向上、勇于表現(xiàn)。比如設置活潑的課堂英語競賽,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在娛樂中獲益。學生想在課堂上有好的表現(xiàn),勢必在課前積極準備。再比如設置情景教學,把生活引入課堂,同時引導學生把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延伸到生活,這樣學生就能時刻感受英語,鍛煉英語,進而突破口語屏障。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愛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是學好英語的首要條件。因為只有l(wèi)ove what you do,才會get what you love。但凡學游泳的人都有這樣的一種體驗,在岸上談如何學會游泳,談一會兒就會使人感到厭煩。但如果能親自下水體驗一下,并努力地去學著游,情況就不一樣了,就會漸漸地會愛上這項運動。人一旦愛上某件事,即使不讓去做,他也會想方設法去做。興趣是在一次次實踐中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來的,而且會變得越來越濃。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興趣呢?筆者認為:作為一個老師,首先要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要熱愛自己的學生,要把自己對英語、對人生、對生活深沉的愛和理解傳授給學生,要把自己最真實、最美麗、最張揚、最健康、最陽光、最富有激情的東西展現(xiàn)給學生,以此來感染學生,讓其產(chǎn)生共鳴,從而激起他們內心深處對語言、對生活的熱愛和激情,從而喚起他們的學習動力;其次,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將教材所設置的情景生動形象的表現(xiàn)出來??梢岳猛队皟x、錄音機、簡筆畫、實物、模型、動作、表情、小表演等多種直觀手段,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化難為易,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將其引入特定的情境,在具有游戲性、趣味性、故事性、探索性、競爭性等各種活動中獲得樂趣,增長知識;最后,讓學生體驗成功是教師進行興趣培養(yǎng)的重要策略。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成功愿望,在課堂教學中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成功的體驗,使每個學生在不斷獲得成功的過程中,產(chǎn)生快感,獲得更大成功的愿望。
三、依據(jù)英語課程特點,全方位操練學習
從語言本身來看,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只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堂質量。無論是語言知識,還是各項語言技能,都要靠學生主動學習,積極練得才能有所長進。現(xiàn)在中學英語新編教材重點突出實踐。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至少要花十分鐘的時間進行各種操練,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中來。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得好,用得活,才能迅速學習能力和學習質量,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每一課學完后,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對話表演情境或直接提問,引導學生改編課本中的對話,讓學生在表演中有所創(chuàng)新地運用語言,并在教師的提問中加深對語言的內心理解和體驗。例如,可經(jīng)常用的表演法讓學生利用每課的前五分鐘,表演鞏固已學的句子。具體做法是讓學習以小組為單位表演對話,把當前學校發(fā)生的事情編入對話,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掌握有效學習方法的前提條件和必要保證。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以下幾方面良好學習習慣:一是制定計劃的習慣。要學習好,首先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用以指導自己的學習。有了學習計劃,學生就有了學習目標、學習動力和努力方向。二是課前自學的習慣。通過課前自學,學生不僅能學好新課,取得更高的學習成果,同時也可以提升自身的自學能力,提高對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三是專心上課的習慣。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渠道,上課時學生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活躍的思維能力,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在課內有意識地識記,力爭在課內就把這節(jié)課最重要的學習內容記住,當堂消化。四是勤記筆記的習慣。記筆記的過程就是對信息篩選、濃縮的過程,有利于學生鍛煉思維、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五是及時復習的習慣。課后及時復習能加深和鞏固學生對新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使學生能夠更加系統(tǒng)地掌握新知識,以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
五、實施分層教學,促使學生成長
實施分層教學,教師才能更好地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更好地挖掘每個學生的內在潛能,才能把轉化差生,培養(yǎng)優(yōu)生落實在教育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才能使各種程度的學生學有所得。教師應該分層制定目標,如較高目標,中等目標和基本目標。通過分層教學,讓不同層面的學生意識到個人目標與集體目標相互依賴的關系,讓學生之間原有竟爭性學習關系轉化為一種新型的互補合作型學習關系。不論從什么角度出發(fā),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應該為了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加入到自我學習行列中來。比如讓記單詞,學生的差異是很明顯的。記憶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有諸多個人心理因素影響著記憶的效果。學習者應學會良好有效的記憶方法。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優(yōu)生的作用,利用優(yōu)生帶動中等生,讓他們盡情表現(xiàn)自己。當然,對于個別啟而不發(fā)的學困生,教師要進行個別輔導,適當強化訓練,加深其對內容和方法的理解和記憶。要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不同的起點上獲得更全面的發(fā)展,讓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得到更全面的提高。教師在選擇學習資料時,應博取眾家之長,可上網(wǎng)和專家、同行交流,甚至可以直接和編訂者溝通,以避免因個人結構和知識層次所限帶來的誤差,爭取達到最佳效果。
六、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
英語教學的特點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運用語言。面對新課程標準,教師要積極開發(fā)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英語課程資源包括英語教材以及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所有學習材料和輔助設施。因此,英語教學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書以外,還應該積極利用其他課程資源,特別是廣播影視節(jié)目,錄音,錄像資料,多媒體光盤資源,各種形式的網(wǎng)絡資源等?,F(xiàn)代教育技術與英語教學資源的整合需要使用信息技術工具。當前信息技術發(fā)展迅猛,校園網(wǎng)的建立的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為英語教學提供了一個信息密集、形式多樣的資源平臺。教師要根椐教學的內容在課前將所需資源整理成文件夾,設置各種書面及聽力測試題、語音、對話、閱讀短文等輔助材料,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向學生提供一些教育網(wǎng)址,引導學生從網(wǎng)絡資源庫中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成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從信息處理中獲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
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重在過程。在整合過程中,要堅持整合的個性特點,既要充分發(fā)揮技術優(yōu)勢,又要嚴格遵循教學基本規(guī)律。信息技術不僅是一種展示手段,解決如何教的問題,還是一種輔助工具,解決如何學習的問題。把現(xiàn)代教育技術同英語學科教學結合起來,既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優(yōu)化英語學科課程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只要在整合過程中注意學習科學的教學理論,深入鉆研教材,運用恰當?shù)慕虒W模式,則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江金華.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技巧淺談[J].校園英語(下旬),2014(9)
[2]高艷.英語課堂快樂天地[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