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話題鏈的《永州韋使君新堂記》的

      2019-05-04 04:28陳紅鄧仁華
      關(guān)鍵詞:對比分析主題主語

      陳紅 鄧仁華

      〔摘要〕 語篇的銜接和連貫無論是在語篇的構(gòu)建還是在語篇的翻譯中都尤為重要,話題鏈是構(gòu)建語篇銜接與連貫的一種統(tǒng)攝機制。因此,文章結(jié)合漢英兩種語言在主語、主題和話題鏈方面的差異,對柳宗元的《永州韋使君新堂記》及其英譯本(羅經(jīng)國譯)進行對比分析。研究表明:《永州韋使君新堂記》的英譯文基本忠實于原文,但在話題鏈的銜接方面需要完善,以保證譯文的銜接和連貫,使譯文更加忠實于原文,從而提升譯文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 主語;主題;話題鏈;《永州韋使君新堂記》;對比分析.

      〔中圖分類號〕H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2689(2019)02-0047-06

      引 言

      話題鏈和話題結(jié)構(gòu)是翻譯中必須關(guān)注的問題。有不少學者研究如何將話題鏈和話題結(jié)構(gòu)應用于英漢翻譯實踐,如徐莉娜[1]在對比英漢語類型差異的基礎(chǔ)上探索了主謂句向主題句轉(zhuǎn)換的翻譯策略,她還研究了英譯漢話題句取向翻譯模式,并提出了主謂句轉(zhuǎn)換為“話題—說明”句的5種模式[2]。劉富麗[3]探究了英漢翻譯中的主位推進模式的轉(zhuǎn)換規(guī)律,指出只有順應譯語主位推進規(guī)范,才能構(gòu)建出銜接得當和語意連貫的譯文,再現(xiàn)原文信息結(jié)構(gòu)所產(chǎn)生的交際效果。

      此外,孫坤[4]探究了話題鏈在英漢篇章翻譯中的應用策略與模式,指出話題鏈是漢語篇章組織的核心機制之一,對漢英翻譯具有很強的解釋力。鐘書能[5]探究了話題鏈在漢英篇章翻譯中的統(tǒng)攝作用,指出話題鏈在古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和現(xiàn)代英語中以零形或有形的手段統(tǒng)攝整個篇章,因此古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和現(xiàn)代英語在篇章銜接和連貫形式以及文體風格上存在許多差異,對話題鏈進行解構(gòu)與重構(gòu)是翻譯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話題鏈的理解和釋義直接關(guān)系到譯文翻譯質(zhì)量的好壞[6]。

      可見,在漢英篇章翻譯中,不僅要注重形式上的對等,也要注重動態(tài)對等[7],即關(guān)注話題鏈在漢英篇章翻譯中的統(tǒng)攝作用,篇章的銜接和連貫在原文和譯文中的對等。因此,很有必要探討如何應用話題鏈在漢英篇章中的統(tǒng)攝作用來提升譯文的翻譯質(zhì)量。不過,相關(guān)的研究多屬于理論探討(如孫坤[4]),或只適用于處理單句(如徐莉娜[1][2])。雖然有少數(shù)學者(如鐘書能[5][6])將話題鏈應用于漢英篇章翻譯,但其分析的篇章主要以游記、人物傳記等寫景記人語篇為主,對其他類型的語篇(如議論文和敘事語篇等)卻研究較少。

      因此,本文選取古文名篇《永州韋使君新堂記》這一敘事語篇及其英譯文(羅經(jīng)國[8]譯)作為研究對象,從主語、主題和話題鏈的角度對其古代漢語原文、現(xiàn)代漢語原文和現(xiàn)代英語譯文進行對比分析,以探討漢英語言在主語、主題和話題鏈處理上的差異, 特別是探討話題鏈在敘事語篇中的統(tǒng)攝作用以及在漢英翻譯中的差異,以期為翻譯研究和教學以及對外漢語教學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也期望為翻譯研究提供另一視角。

      一、 主語、主題和話題鏈

      漢英兩種語言具有相似性,也具有顯著的差異。語言學界普遍將漢語歸為主題顯著的語言,而將英語歸為主語顯著的語言,即漢語突出的是主題而不是主語,英語突出的是主語,并且英語的各個句子成分的排列順序是依據(jù)其與主語的關(guān)系疏密程度而定的[9]。因此,一般情況下,英語句子的主語必不可少,而漢語則可以省略主語,從而促成了零代詞的產(chǎn)生。因此,漢英兩種語言若要進行翻譯或者語碼轉(zhuǎn)換,則必須合理處理“主語”和“主題”在漢英兩種語言中的差異。主語和主題是漢語語法研究中的核心課題之一,長期以來受到了廣泛的討論[10] (165),國內(nèi)外語言學研究者們經(jīng)常將主語和主題進行對比研究。Halliday & Matthiessen[11] (78)認為主語是命題中的重要成分,也是決定命題真實性的基礎(chǔ)和動作的施行者。石毓智[12]認為主語常常居于句首,具有認知上的凸顯性,所以可以被看作無標記的主題。但對于有標記的主題,人們常常將其與主語混淆。他認為主題是句子里表示語境中已知的成分和句子其余部分的陳述對象;在英語等多種語言中,主題常常是無標記結(jié)構(gòu)中的主語,當主題和主語不一致時,主題常常帶有某種標記標示,英語的有標記的主題結(jié)構(gòu)通常是把一個成分置于句首[12] (166)。主語一般要求是定指的,且主語一般由名詞、代詞、名詞詞組或名詞性從句擔任。除祈使句外,英語句子的主語必須是顯性的,而漢語句子的主語既可以是顯性的,也可以是隱性的(如無主句)。

      曹逢甫[13] (36)指出漢語主語主要具有以下特征:主語總是不帶介詞的;從位置上來說,主語總是動詞左邊第一個有生名詞組或者是緊挨動詞前面的名詞組;主語與句子主動詞總有某種選擇關(guān)系;主語在同指代名化或刪略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如反身、系列動詞結(jié)構(gòu)、祈使和同等名詞組刪略)。

      曹逢甫[13]還提出了“主題串”(即“話題鏈”)的概念,認為“主題串”是在同一話題統(tǒng)攝下,由一個以上的分句組成的確保某一旨意得以連貫的語段(段落)或篇章,是主題句與述評句組成的連貫性篇章(段落),其中主題是幾個分句的“公分母”[13] (40)。楊彬[14]認為話題鏈是(敘事性)語篇建構(gòu)的基本單位,它是一個由具有同指關(guān)系的NA(名詞性回指)、PA(代詞性回指)和ZA(零回指)等三種形式的話題引領(lǐng)的單個或多個小句聯(lián)綴而成的話語鏈條。可見,話題鏈實際上體現(xiàn)的是一種回指,其中包括名詞與名詞、名詞與同義詞、名詞與代詞、名詞與零形、代詞與代詞和代詞與零形之間的回指。也就是說,作者在重提前面提到的人物、事物、事件、概念、現(xiàn)象等可用名詞、代詞、同義詞、或零形來指代這一事物。

      在漢語中,主題總是占據(jù)主題串(“話題鏈”)首位,且可以由四個停頓語氣詞[“?。ㄑ剑?、呢、嘛、吧”]之一將其與句子其余部分隔開,它必須是定指的已知信息,可由名詞、代詞和名詞詞組充當;主題是語段概念,具有延續(xù)性,常常可以將其語義范圍擴展到一個句子以上,并且它在主題串中控制同指名詞組代名化或刪略,但它在反身、被動、同等名詞組刪略、系列動詞和祈使化過程中不起作用(除非它在句中本身也是主語)[13] (38-39)。

      由于話題鏈涉及一個以上的分句,同一主題往往以原形、變形或零形三種方式映射到各分句的主語或賓語的位置上。在第一分句(即主句)的主位上,漢英主題一般都以全稱名詞或代詞的形式直接投射,并且經(jīng)常與主語實現(xiàn)重合;從第二分句開始,英語主題往往以變形(以代詞為主)的方式映射到主語或賓語位置之中,而漢語主題經(jīng)常訴諸零形的方式(偶爾使用變形)投射到各分句的主語或賓語位置之中。主題與主語或賓語常常發(fā)生重合之后蟄伏在一個話題鏈上,確保主題的連貫一致。

      漢英篇章段落意識往往是不同的,因此漢英語的段落結(jié)構(gòu)也不同[15](6-8)。Bander[16]和Quirk et al[17]指出英語的一個段落只允許容納一個話題,一個段落基本是表達一個中心思想;而漢語的一個段落可以容納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話題,因此一個段落也就可以包含幾層意思[18][19]。也就是說,漢語中的一個語段往往蘊含一個以上的話題鏈,而英語中的一個語段僅存在一個話題鏈[18] (59)。陳偉英[18](59)認為“篇章是多重主題鏈(即“話題鏈”)的組合”。

      總的來說,主語是句法概念,強調(diào)結(jié)構(gòu)形式特征,而主題是篇章概念,突出語用語義特征;主語與謂語動詞有某種選擇關(guān)系,主題與各句子的主語有某種轉(zhuǎn)喻關(guān)系;主語與主題雖然不同但可通達。主題有時也是主語,主語有時也是主題,尤其是主語與主題同時處于主位位置時。主題統(tǒng)攝主語,但主題寄生于主語之上;主語可以單獨存活,但主題必須在兩個分句以上(即靠兩個以上的主語)才能存活。兩個不同的話題鏈之間一般用全新名詞或名詞詞組來標示。同一話題鏈中,主題的延續(xù)依靠轉(zhuǎn)喻投射的認知機制,第一次投射往往使用全稱名詞,第二次以后的投射經(jīng)常使用代詞或零形。第二次以后的投射若還是使用全稱名詞則一定是有語用意圖。

      二、 《永州韋使君新堂記》原/譯文

      對比分析

      漢英篇章段落意識存在顯著差異,漢語的一個段落可以容納幾個主題(即漢語的一個段落可以包含幾個中心思想),而英語的一個段落只有一個主題(即英語的段落基本上只表達一個中心思想)。英語的一個段落可以依靠主題句和輔助句清晰地得到識別,而漢語的一個段落可以包含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主題,因此要完全依靠讀者的語感加以識別。英語語篇中的主題必須以名詞或代詞的方式映射到各分句中,但以零形的形式進行映射卻比較少見。漢語的主題則可以以原形、變形或零形的形式投射到話題鏈上各分句的主語或賓語的位置上。

      有鑒于此,漢英篇章翻譯中通常需要重新組織段落結(jié)構(gòu)。下面將通過《永州韋使君新堂記》的原/譯文的對比分析來說明在翻譯中如何通過話題鏈的統(tǒng)攝作用來重新組織譯文的段落結(jié)構(gòu)。

      《永州韋使君新堂記》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古文名篇,作于公元 812年。柳宗元時任永州司馬,其上司刺史韋宙,喬遷之時,邀其為新居作序。此序文筆巧妙,洋溢出韋使君的喬遷之喜和清明之治,使人心生一種順應自然的美感和積極向上的情懷。《永州韋使君新堂記》的原文如下:

      將為穹谷嵁巖淵池于郊邑之中,則必輦山石,溝澗壑,陵絕險阻,疲極人力,乃可以有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狀,咸無得焉。

      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難,今于是乎在。

      永州實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環(huán)山為城。有石焉,翳于奧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貍鼠之所游。茂樹惡木,嘉葩毒卉,亂雜而爭植,號為穢墟。

      韋公之來,既逾月,理甚無事。望其地,且異之。始命芟其蕪,行其涂。積之丘如,蠲之瀏如。既焚既釃,奇勢迭出。清濁辨質(zhì),美惡異位。視其植,則清秀敷舒;視其蓄,則溶漾紆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竅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棟宇,以為觀游。凡其物類,無不合形輔勢,效伎于堂廡之下。外之連山高原,林麓之崖,間廁隱顯。邇延野綠,遠混天碧,咸會于譙門之內(nèi)。

      已乃延客入觀,繼以宴娛?;蛸澢屹R曰:“見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勝,豈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擇惡而取美,豈不欲除殘而佑仁?公之蠲濁而流清,豈不欲廢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遠,豈不欲家撫而戶曉?夫然,則是堂也,豈獨草木土石水泉之適歟?山原林麓之觀歟?將使繼公之理者,視其細知其大也。”

      宗元請志諸石,措諸壁,編以為二千石楷法。

      因《永州韋使君新堂記》的篇幅較長,所以我們將選取其中主語、主題和話題鏈較為明顯的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古代漢語原文、現(xiàn)代漢語原文及其英譯文進行對比分析。

      首先,我們來看第三段。

      古代漢語:

      永州實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環(huán)山為城。有石焉,翳于奧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貍鼠之所游。茂樹惡木,嘉葩毒卉,亂雜而爭植,號為穢墟。

      現(xiàn)代漢語:

      永州位居九嶷山的山腳下。那些當初整治規(guī)劃此地的人,圍繞著山修建了永州城。城中滿是山石,被深草叢遮蔽著;城中有山泉,卻被泥土所埋沒。毒蛇在這里穿梭盤踞,野獸在這里追逐出沒。茂盛的樹與樣子丑惡的樹,好看的花與有毒的草,雜亂地生長在一起,因此永州被稱為污穢的荒涼之地。

      羅經(jīng)國譯:

      Yongzhou is in fact at the foot of the Jiuyi Mountain. The earliest planner built the city around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There are rocks, but they have been tangled in thick weeds. There are springs, but they have been choked in thick mud. It has become a place inhabited by venomous snakes and frequented by wild cats. Luxuriant trees intermingle with rotten trees and beautiful flowers with noxious weeds. They contend with each other in violent confusion. The place is indeed a rubbish heap.

      從這一段的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可以分析得出,該段的主題是永州城,第一句的主語是永州,主題也是永州,主語和主題重合。后面的“城和 ”則分別以全稱名詞和零形的形式回指永州城,形成完整連貫的話題鏈。在英譯文中,從第一句的主語Yongzhou ,到后面以 the city, it, the place 來回指主題Yongzhou。但值得注意的是譯文中的兩個“there”只是表達存在意義,并不指代具體的地點。因此羅經(jīng)國譯文用“there”并不能達到銜接話題鏈的作用,因此本文作者認為,可以在兩個“there”引導的存在句前加上“in the city”來保證篇章的銜接與連貫。英譯文中插入了wild cats, trees, rotten trees, flowers, weeds 這些主題則將話題鏈的連貫性切斷了。按照英文的習慣,一個英文段落中只能包含一個主題,因此這一部分應當另起一段。而漢語一個段落中則可包含多個主題,該段中“茂樹惡木,嘉葩毒卉,亂雜而爭植”似乎將主題的連貫性打斷了,但是后面的“號為穢墟”則以零形回指的方法將主題又回歸到永州城。

      因此,考慮到話題鏈的連貫性以使譯文更加忠實于原文,可將“有石焉,翳于奧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貍鼠之所游。茂樹惡木,嘉葩毒卉,亂雜而爭植,號為穢墟?!边@一部分譯為:“In the city there are rocks tangled in thick weeds and there are springs which have been choked in thick mud. It has become a place inhabited by venomous snakes and frequented by wild cats. Moreover,there are luxuriant trees intermingling with rotten trees and beautiful flowers with noxious weeds, which contend with each other in violent confusion.修改的譯文中Moreover之后的零形與前面的“(In) the city”,“It”和后面的“The place”,形成完整連貫的話題鏈,從而保持譯文的連貫性。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第四段:

      古代漢語:

      ①韋公之來,既逾月,理甚無事。望其地,且異之。始命芟其蕪,行其涂。積之丘如,蠲之瀏如. ②既焚既釃,奇勢迭出。清濁辨質(zhì),美惡異位。 視其植,則清秀敷舒; 視其蓄,則溶漾紆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蛄谢蚬?,或立或仆,竅穴逶邃,堆阜突怒。③乃作棟宇,以為觀游。凡其物類,無不合形輔勢,效伎于堂廡之下。外之連山高原,林麓之崖,間廁隱顯。邇延野綠,遠混天碧,咸會于譙門之內(nèi)。

      該段只有一個總主題即韋公新居,首先我們來看第一部分:

      古代漢語:

      ①韋公之來,既逾月,理甚無事。望其地,且異之。始命芟其蕪,行其涂。積之丘如,蠲之瀏如。

      現(xiàn)代漢語:

      ①韋公到永州擔任刺史,已過了一個月,政事治理得很好,轄區(qū)內(nèi)太平無事。他查看了當?shù)氐牡匦?,覺得很奇怪。于是他讓人割掉叢生的雜草,鏟去那里的污泥。割掉的雜草堆起來像小山一樣,清除了污泥后的泉水透徹清亮。

      羅經(jīng)國譯:

      ①Wei Gong had made great administrative achievements a month after his arrival at the post. There was nothing more for him to do. He was surprised at the sight of this neglected wilderness. He gave instructions to clear the ground of weeds, sweep and clean the paths, heap the weeds into a manmade hill, and cleanse the water of the springs to make it crystal clear.

      從第一部分的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可以看出,這一部分的主題是韋公,第一句的主語是韋公,后面的四個 以零形的方式回指前面的主題,使該部分形成完整連貫的話題鏈。而英譯文中則以Wei Gong, his, him, he, he 來將該部分的主題連接起來,形成完整的話題鏈。值得注意的是,“始命芟其蕪,行其涂。積之丘如,蠲之瀏如. ”這一部分可改譯為:He gave instructions to clear the ground of weeds and sweep clean the paths, heaping the weeds into a manmade hill and making the water of the springs crystal clear.即用連詞and , heaping 和making 作結(jié)果狀語來使文章銜接得更加得當,相比于羅經(jīng)國先生譯文更加符合英語段落的習慣,同時也更突出該段的主題He(韋公)及他下達的旨意產(chǎn)生的效果。

      接下來看第二部分:

      古代漢語:

      ②既焚既釃,奇勢迭出。清濁辨質(zhì),美惡異位。視其植,則清秀敷舒;視其蓄,則溶漾紆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蛄谢蚬?,或立或仆,竅穴逶邃,堆阜突怒。

      現(xiàn)代漢語:

      ②焚燒了雜草,疏通完河道之后,奇特的美景便一一顯露出來了,清泉與濁水分開流淌,好看的與難看的景物也不再混在一起了。看那些樹木生長得蒼翠清秀,繁茂舒展;看那蓄積的水微波蕩漾,曲折環(huán)繞。奇異的石頭森然而立,散布在四周,有的似排成隊列,有的如跪拜之狀,有的似站立,有的像臥倒。洞穴蜿蜒幽深,土堆石山聳立。

      羅經(jīng)國譯:

      ②Once the wild rubbish is burned off, the water of the springs flows unobstructed, and beautiful scenes emerge one after another. Cleanness has substituted filthiness and fine scenery replaced wilderness. Look at the trees; they are tall and graceful, their branches and leaves spreading in all directions. Look at the streams; they run in a tortuous course, gently rippling. All around are rocks of grotesque shapes and appearance, looking aweinspiring, some arranged in rows, some kneeling, some standing, and some lying prone. The caves are winding and deep, and the small hills rise up abruptly.

      從該部分的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可以看出,該部分的主題是描寫韋公新居內(nèi)的景物,主要寫了清泉、美景、樹木、怪石和洞穴小山。雖然每個句子主語不同,但它們反映的主題都是韋公新居內(nèi)的美景。該部分英譯文的總主題是“beautiful scenes”,這幅美景以Cleanness,fine scenery, trees,streams,rocks,the caves和 the small hills這一話題鏈構(gòu)成,但在這個總主題之中又包含了兩個局部(突出)的主題“trees”和“rocks”,分別統(tǒng)攝兩個次要的話題鏈(trees和their branches and leaves;rocks,some,some,some和some)。總話題鏈和兩個次話題鏈將主題貫穿起來,從而促進了譯文的連貫。

      接下來看最后一部分,

      古代漢語:

      ③乃作棟宇,以為觀游。凡其物類,無不合形輔勢,效伎于堂廡之下。外之連山高原,林麓之崖,間廁隱顯。邇延野綠,遠混天碧,咸會于譙門之內(nèi)。

      現(xiàn)代漢語:

      ③于是韋公在這里修筑了房屋,作為游覽的居所。那里的所有景物,沒有不與原有的地形地勢結(jié)合起來的,在廳堂之下顯現(xiàn)出自己的特色。廳堂外面是連綿起伏的峰巒,還有林木籠罩的山麓,她們?nèi)跒橐惑w,若隱若現(xiàn)。近處連接著碧綠的原野,遠處天地交融,一片碧藍。這些所有的景物全都匯聚在望城樓門內(nèi)。

      羅經(jīng)國譯:

      ③Wei Gong then has a tall built for his pleasure. Since all things are designed in compliance with the terrain, their beauties are displayed before the main hall and the west and east wings. Outside, there are uninterrupted mountain ranges and high land as well as precipices and the foot of the forestclad mountains. All intermingle with one another. They are sometimes visible and sometimes hidden from view. The green fields stretch far into the distance in union with the blue sky. The watchtower of the hall commands a good view of this scenery.

      從該部分的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可以看出,該部分的主題是韋公新居的外景,主要寫了峰巒、山麓、原野和藍天這些美景,表達了作者對該美景的贊嘆與喜愛。雖然零散,但是緊扣主題,使篇章具有連貫性。而英譯文則用all things,their beauties,Outside,mountain ranges,high land,All,They,green fields,blue sky和this scenery 這些詞匯來將文章的主題連接起來,使篇章銜接得當,更加忠實于原文,體現(xiàn)原文要表達的意義。

      不過,筆者認為原文“廳堂外面是連綿起伏的峰巒,還有林木籠罩的山麓,她們?nèi)跒橐惑w,若隱若現(xiàn)?!边@一部分的英譯文可以修改為:Outside, there are uninterrupted mountain ranges and high land as well as precipices and the foot of the forestclad mountains,all of which intermingle with one another andare sometimes visible and sometimes hidden from view. 修改的譯文中的uninterrupted mountain ranges and high land as well as precipices and the foot of the forestclad mountains,all of which 和零形構(gòu)成一個話題鏈,使篇章銜接更加緊湊,從而增強語篇的連貫性。

      三、 結(jié) 語

      本文以柳宗元的《永州韋使君新堂記》及其英譯本(羅經(jīng)國譯)為研究語料,以主語、主題和話題鏈為基本理論框架,結(jié)合漢英兩種語言中主語、主題和話題鏈的差異對比分析《永州韋使君新堂記》及其英譯本(羅經(jīng)國譯)。研究表明,把古代漢語翻譯成英語時,不僅要注重體現(xiàn)原文的意義,也要注重文章的段落形式是否符合英語的段落習慣,以及詞匯的銜接與搭配是否符合英語的慣常表達。漢英兩種語言在轉(zhuǎn)換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合理處理其主語、主題和話題鏈之間的差異,以使?jié)h英兩種語言的轉(zhuǎn)換更加順利。本研究從主語、主題和話題鏈的角度對比分析漢英譯文,為翻譯質(zhì)量的評估提供了一個新視角。

      〔參考文獻〕

      [1] 徐莉娜. 主題句和主謂句的比較與翻譯[J]. 外國語,2009,(5):75-82.

      [2] 徐莉娜. 英譯漢話題句取向翻譯模式研究 [J]. 中國翻譯,2010,(3):63-69.

      [3] 劉富麗. 英漢翻譯中的主位推進模式 [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5):309-312.

      [4] 孫坤. 話題鏈在英漢篇章翻譯中的應用策略與模式 [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4):70-74.

      [5] 鐘書能. 話題鏈在漢英篇章翻譯中的統(tǒng)攝作用 [J].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6, (1): 85-91.

      [6] 鐘書能,肖倩玉. 中華文化典籍翻譯中話題鏈的解構(gòu)與重構(gòu)機制研究——中華文化典籍英譯探微之四 [J]. 外語研究,2018, (1) : 75-80,93.

      [7] Nida, E. 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 Leiden: E. J. Brill, 1964.

      [8] 羅經(jīng)國. 古文觀止(精選,漢英對照)[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5.

      [9] Li, C. N. & Thompson, S. A. Mandarin Chinese: 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M]. Berkeley & Los Angeles: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1.

      [10] 石毓智. 漢語語法 [M] .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0.

      [11] Halliday, M. A. K. & Matthiessen, C. M. I. M.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4th edn.) [M]. London: Routledge, 2014.

      [12] 石毓智. 語法化理論—基于漢語發(fā)展的歷史 [M] .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1.

      [13] 曹逢甫. 主題在漢語中的功能研究——邁向語段分析的第一步 [M]. 謝天蔚譯. 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14] 楊彬. “話題鏈”的重新定義 [J]. 當代修辭學,2016,(1):72-78.

      [15] 聶仁發(fā). 漢語主語和話題問題研究 [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3.

      [16] Bander, R. American English Rhetoric [M].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8.

      [17] Quick, R., Greenbaum, S., Leech, G. & Svartvik, J.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London: Longman, 1985.

      [18] 陳偉英. 現(xiàn)代漢語主語省略的認知語用研究 [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9.

      [19] 秦洪武,王克非. 英漢比較與翻譯 [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0.

      猜你喜歡
      對比分析主題主語
      主語從句用法“大揭秘”
      消除隔閡,呈現(xiàn)新面孔
      掌握八大考點玩轉(zhuǎn)非謂語動詞(二)
      成渝經(jīng)濟區(qū)城市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比較研究
      英漢動物詞匯文化內(nèi)涵的對比分析
      淺析古詩詞教學中意象教學的策略
      農(nóng)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巖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談
      近十年武俠電影主題的新探索
      基于數(shù)據(jù)庫的唐詩宋詞對比研究
      孟州市| 婺源县| 华宁县| 宣化县| 和顺县| 武胜县| 滨州市| 辉南县| 中方县| 宜兰县| 绍兴县| 富源县| 枣庄市| 龙里县| 延寿县| 华容县| 晋宁县| 南京市| 鱼台县| 香格里拉县| 长武县| 宜阳县| 堆龙德庆县| 历史| 稻城县| 石台县| 章丘市| 高密市| 娄底市| 栖霞市| 高碑店市| 怀来县| 望奎县| 乌海市| 扎鲁特旗| 湘潭市| 信阳市| 宿迁市| 枣阳市| 镇赉县| 新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