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輝
摘 要: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普及,幼少兒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文章基于寧波財經(jīng)學院教學實踐,探究幼少兒英語教學方法。研究發(fā)現(xiàn),全身反應法、游戲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是最常用的三種教學方法。本文進一步提出了綜合運用幾種教學方法的建議與策略,以期對幼少兒英語教學有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guān)鍵詞:教學方法;問題;教學策略
隨著英語教育事業(yè)的興起與發(fā)展,幼少兒英語市場前景廣闊,在國內(nèi)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重視。但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教學方法的有效運用上仍存在著不足。本文以學校繪本班、晴園幼兒園、英孚學校等教學實踐為數(shù)據(jù)來源,研究幼少兒英語教學方法的運用情況,分析并提出教學對策與建議,優(yōu)化教學方法,更好地促進幼少兒英語教育的發(fā)展。
一、幼少兒英語教學法研究簡述
常用幼少兒英語教學方法通常包含:全身反應法、游戲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根據(jù)常用的教學法,本研究做出以下簡述:
全身反應法,最早是由Asher提出,通過動作與語言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學習。學生在聽力理解的基礎上,逐步發(fā)展成說的能力、讀寫能力。全身反應法能幫助學生克服緊張的情緒,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有效學習語言知識。
游戲教學法,根據(jù)教學目的,可分為三種游戲類型:重復記憶類游戲、知識應用類游戲、場景扮演類游戲。分別有助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訓練語言表達,增加語言輸出。游戲教學的運用,既能豐富教學內(nèi)容,激發(fā)學習興趣,又能增加不同知識間練習的機會。
任務型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它強調(diào)的是教學過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完成課堂任務參與學習,提高英語運用的能力。任務型教學,既強化學生語言,又能充分體現(xiàn)語言運用的本質(zhì),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合作溝通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以上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英語能力。但在具體運用中,還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心理特點,綜合使用教學法,以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二、幼少兒英語教學方法實證分析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本文研究對象分別來自不同的年齡階段,選取了晴園幼兒園的幼少兒學生、寧波財經(jīng)學院繪本班的少兒學生、英孚培訓學校青少兒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筆者通過課堂觀摩,對教學方法的運用現(xiàn)狀進行了調(diào)查,同時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深入了解教學效果,并對教師進行了訪談,整理出有效的對策與建議。
(二)研究結(jié)果。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在幼少兒英語教學中,主要的教學方法有:全身反應法、游戲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教學方法的運用取決于具體的教學對象。總體而言,全身反應法對各個年齡段的學生都具有顯著的教學效果。游戲教學法適用于年齡較小的學生,運用頻率較高,但它也容易帶來教學問題。對于中高級水平的學習者,則比較適用任務型教學法進行教學。
全身反應法運用情況見表1與表2。該方法適用于各個年齡段的學生,且普遍運用在詞匯、句型等教學活動中,尤其對于動詞,TPR可以很好地將單詞與動作結(jié)合,讓學生跟著教師模仿,掌握知識。對于低年齡段的兒童,在語言方面表現(xiàn)為視覺記憶,他們傾向于記住具有特定意義的單詞,TPR在教學中所占比例為37%,可以有效地加深詞匯學習,減輕學習壓力。對于高年齡段的學生,TPR為學習者提供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在原有單詞的基礎上,能有效過渡到新詞匯的學習中,其所占比例為41%。
游戲教學法適用于年齡較小的學生,在聽說方面有著廣泛的運用。游戲教學能吸引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緩解課堂緊張的情緒。運用情況見下表,對于初學者,游戲教學法在詞匯教學中所占比例為37%。但對于教學重難點,游戲教學法所起的作用則十分有限,例如在初學者語音教學中(28%),中高級學習者語法教學中(27%),游戲教學法所占比例相對較低。
任務型教學廣泛運用于語法教學中,通常面向高年級的學生,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語法教學時,該方法在兩個群體中所占的比例達到35%和46%。該方法以訓練學生技能為重點,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同時檢驗、鞏固學生所學知識。通常任務形式有自主或合作學習,個人學習要求學生自主完成任務,主要是書本上的填空、匹配練習等;合作學習要求學生用學過的詞匯、句型進行溝通,在組內(nèi)交流、討論,共同完成對話任務。對于內(nèi)容與表達方式,學生可自行選擇,不用過于注意語法錯誤,最后由教師評價與講解。因此,在任務過程中,有助于學生表達能力與合作意識的提高。
(三)幼少兒英語教學中現(xiàn)存的問題。本文通過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中主要存在以下三類問題:
(1)學生對于詞匯的誤解。以全身反應法為例,有時在進行活動時,教師無法將完整的單詞展示給學生,學生對于詞匯拼寫可能存在困難。此外,全身反應法無法覆蓋所有詞匯,無法介紹全部單詞。教師很難用TPR表達抽象概念,尤其是形容詞,在新授詞匯時,容易產(chǎn)生歧義。
(2)學生對于學習過程的忽視。主要體現(xiàn)在游戲教學法的運用上。在晴園幼兒園英語教學中發(fā)現(xiàn),相較于教學過程,兒童對于游戲獲勝后的獎勵更感興趣,學生更關(guān)心的是游戲結(jié)果,他們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游戲本身上。語言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日常交流的氛圍中逐漸形成,如果一味進行游戲,會使得課堂變成無目標的教學。因此,游戲教學法可能會降低學生學習效率,影響學習。
(3)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體現(xiàn)在任務型教學法的運用中。由于班級內(nèi)學生英語水平能力存在差異,教師在任務難度設置上較難達到統(tǒng)一的標準,難以調(diào)控好課堂練習時間,而造成學習者注意力的分散。基礎薄弱的學生,在課堂中容易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無法按時完成練習而注意分散;基礎較好的學生,學習進度較快于普通同學,在完成任務以后,通常會進行與課堂無關(guān)的活動。
(四)對策建議。針對教學實踐中潛在的問題,并結(jié)合訪談結(jié)果,本文提出以下教學建議:
(1)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教師要牢記在課堂上預期達到的目標和原則,理解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優(yōu)先順序。分析班級學生特點,準確把握學生的知識水平與理解能力,根據(jù)教學目標開展活動,確保教學多樣化與個性化,使得課堂更有趣。
(2)精簡課堂指令。教師應時刻關(guān)注學生學習過程,給予正面反饋,檢查學習者對任務的接收、完成情況,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同時需要強調(diào)規(guī)則,特別是在進行游戲活動時,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3)注意教學過程的具體化。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多使用直觀教具進行講解,例如借助單詞卡片,為學習者提供生動的視覺效應。對于高年級學生,教師在運用TPR時,需將單詞從字面意思延伸到隱喻意義,特別是對于抽象類詞語,應該集中精力于介紹“描述性動作動詞”【6】??傊?,教師應多舉實例,多以例句引導,支持學生組內(nèi)合作與提供互動體驗,讓學生掌握具體的知識與技能。
四、結(jié)語
本文在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教學方法的運用情況。研究發(fā)現(xiàn):全身反應法適用于各個年齡段的學生,且教學效果顯著。游戲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興趣,讓課堂更加生動,因此,在英語初學者中運用次數(shù)較多;而任務型教學法對于英語水平較好的學生而言,具有指導意義,能確保學生有效學習,明確學習目標。但是教學方法沒有限定,根據(jù)不同教學內(nèi)容,綜合使用各類教學方法,才能帶來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程曉堂.英語教學法[Teaching Methodology Made Easy] [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2013,09.
[2] Meyer, B. (2013). Game-based language learning for pre-school children: A design perspective. The Electronic Journal of e-Learning.
[3] 董振頤.運用任務型教學法進行小學高年級英語寫作教學的實驗研究[J].教育導刊,2011(04):34-37.
[4] 楊瑩子. 克拉申語言監(jiān)控理論對小學英語教學的啟示[D].上海師范大學,2009.
[5] 董海婷,方瓊.少兒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10):124-125.
[6] Georgia, A. (2014). TPR and TPRS for all ages and stages learning language through action. Retrieved June, 2014, from (mlmccloskey@gmail.com).
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省寧波財經(jīng)學院校內(nèi)科研項目(名稱:幼少兒英語教學方法研究,編號:1042118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