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繼林
【摘 要】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將歷史知識傳授給學生,以便讓學生的成長得到有效的促進,使學生能夠得到更為全面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能夠將教學立足于學生的成長,讓學生能夠獨立自主的去進行學習,這樣才能將課堂教學有效性予以提高。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0-0154-01
一、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興趣”是教學中最為關鍵的點,學生只有先對歷史知識感興趣,才能夠想要去主動的接近它、了解它、思考它,并主動的對其提出一些個人的意見或者見解。反之,如果學生無法提起對初中歷史知識的興趣,那么就無法感受到歷史知識中所蘊含的樂趣,也就會感覺初中歷史學習枯燥無味,從而必然會對歷史課堂教學產生厭惡的情緒。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展的具體過程中,要想對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以便為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一,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以這些問題來對新課進行導入。大家都知道一堂課的成敗開端是極為關鍵的,良好的開端能夠為課堂教學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證。在具體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幫學生開了個好頭,成功的將學生導入到了課堂學習的狀態(tài)之中,那么就使得課堂教學已經成功了一半,讓學生能夠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對歷史知識充滿興趣,令學生能夠以最佳的狀態(tài)來進行學習,從而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例如,教師在向學生進行中國現代史部分知識的教學時,正好需要講授“九一八”事變相關的知識內容,那么教師在課堂教學正式開始前可以向學生放《松花江上》這首歌,再向學生提問:“歌曲中所歌唱的是把一個歷史事件”,如此就一下子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讓學生將目光焦距到了“九一八”事變之上。由此教師就可以展開對這部分歷史知識的教學了,而也正是由于教師在前期對學生進行了合理的引導,因此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表現得十分積極,這樣就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尋找學生的興奮點,促使學生能夠將學習的興趣充分激發(fā)出來。在初中歷史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對教材進行不斷的鉆研,將理性的歷史知識背后的感性材料挖掘出來;另一方面,教師要為教學工作的開展做準備,通過各種手段來收集大量的歷史素材或教學資源。只有通過這一系列的準備,才能夠保證教學得以切實有效的開展,并在教學中將學生的“興趣點”挖掘出來,從而讓學生能夠變得愿意學習。
例如,教師可以去收集一些時事熱點知識,將這些熱點融入到日常教學之中,以此來喚醒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比方說最近很熱的“一帶一路”發(fā)展戰(zhàn)略,其中就包含了對原有“絲綢之路”的從新開發(fā)利用,教師就可以通過“一帶一路”這個現在大為熱門的話題來引出“絲綢之路”這一概念,然后在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成功的引起來過后,順勢向學生介紹“絲綢之路”的相關歷史知識了,以便讓學生能夠切身的感受到祖國的偉大。
二、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保障是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
教育的目的在于學生進行培養(yǎng)和潛能進行挖掘,從而讓學生能夠得到全面、和諧、自由的發(fā)展,進而使得課堂教學有效性得到充分的突出。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習環(huán)境的營造顯得十分重要,如果能夠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自由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那么就有利于整個學習氛圍和諧的方向發(fā)展,有利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持續(xù)的自主和諧發(fā)展。同時,教師有必要對整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進行優(yōu)化,讓課堂的自由度和親和度得到有效的保證。這里的自由度主要是指課堂教學氛圍顯得寬松、自然,“自由”二字主要突出體現在對學生想象力的保護之上,對學生個性的保持和張揚是十分有利的,使得課堂教學有效性得以更好的實現;而所謂的親和度主要是指教師要能夠以較為和藹的態(tài)度來對待學生,并與學生在日常教學中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親和”二字主要是對教師人格魅力的一種要求,為和諧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得課堂教學有效性得以輕松的實現。
目前,就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經驗可以清楚的知道,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學生心理活動是極為重要的,其決定著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過程,并和學生情感因素發(fā)展的過程保持了高度的統(tǒng)一。所以,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向學生傳授知識,而這并不是教師到學生的單方知識傳輸,而是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一個交互過程,其中既有知識的傳輸,也有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整個過程其實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這里情感因素雖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卻是真實存在的并對教學質量水平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正因如此,在具體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對學生抱有一定的耐心,要在具體的教學中主動對學生施以關心,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帶來的溫暖。因為,歷史教師的教學任務不光是在課堂上向學生準確無誤的傳授知識,還應當對學生的學習生活予以關心,并將充沛的情感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從而讓課堂教學氛圍變得和諧起來,使學生能夠在教學中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另一方面,教師要對學生予以足夠的尊重,要在教學中給學生帶來一種被平等對待的感覺,使學生感覺到自己和教師能夠輕松愉快的進行交流溝通,這樣才可以讓教師的教學活動開展得以順利進行,并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這樣一來,教師才能夠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以便能夠對學生進行更具針對性的教學,讓學生能夠在快樂健康的狀態(tài)下獲得進一步的發(fā)展,使得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得以更好的突出。
總之,在當前新課改不斷推行的大背景下,如何讓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得以保證是當前的重要課題之一,這需要廣大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的去進行探索和研究,才能夠讓初中歷史教學變得“真實而有效,有效而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