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娜 鄒循東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和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多邊形的面積》一章為研究對象,從內(nèi)容編排、呈現(xiàn)方式、例題、習題四個維度進行研究,比較兩個版本教材編寫的異同和優(yōu)缺點,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人教版 蘇教版 《多邊形的面積》 教材比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3A-0039-02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對于學習者來說,它是系統(tǒng)地學習一門學科的“必讀書”,對于教學者來說,它是教學的“必備參考書”,因此,教材的編寫至關重要。比較不同版本的教材有利于教師了解教材的優(yōu)缺點,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從而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在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人教版與蘇教版這兩個版本的教材是我國使用較為廣泛的教材。由于教材編寫團隊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人教版教材與蘇教版教材在各方面都存在著差異。筆者以人教版教材和蘇教版教材中《多邊形的面積》一章為研究對象,比較兩個版本教材編寫的異同和優(yōu)缺點。
一、內(nèi)容編排比較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將“多邊形的面積”內(nèi)容安排在第二學段,具體目標為: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三角形的面積
3.梯形的面積
4.組合圖形的面積
5.解決問題(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 蘇教版 五年級(上)
2.梯形的面積,公頃和平方千米
3.簡單組合圖形和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 ]
兩個版本的教材在內(nèi)容的編排上基本上是一致的,都包含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組合圖形以及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且都安排在五年級上冊,只是單元的位置稍有不同。不同點是蘇教版教材在這一章加入了認識公頃與平方千米的內(nèi)容,而人教版教材將此部分內(nèi)容安排在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另外,蘇教版教材將單元的內(nèi)容分為三個部分,每一個部分包括兩個知識點。人教版教材則是將每一個知識點分別進行呈現(xiàn)。
二、呈現(xiàn)方式比較
教材編寫的呈現(xiàn)方式不僅使各個版本的教材別具一格,而且關系到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
(一)知識引入
人教版教材在開篇引入單元主題圖,圖中包含了本單元要學習的所有圖形,以作為新舊知識過渡的橋梁,不僅聯(lián)系了生活實際而且滲透了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德育功能。而蘇教版教材則是直接進入主題,出示方格紙,提出問題“下面每組的兩個圖形面積相等嗎?你是怎樣比較的?與同學交流”,滲透平移和轉(zhuǎn)化的思想,為本章的學習奠定基礎。
人教版教材和蘇教版教材這部分的共同點在于都起到導入作用。但是蘇教版教材的導入過于生硬,缺少一個把學生帶入課堂的過程,而人教版教材的導入則顯得自然和貼近生活,蘇教版教材在這里應該編排一個更自然的導入部分。
(二)欄目設置
人教版教材與蘇教版教材在欄目的設置上基本相同,人教版教材本章節(jié)分為“例題”“做一做”“練習”“整理與復習”“你知道嗎”五大版塊,蘇教版教材分為“例題”“試一試”“練一練”“練習”“整理與練習”“你知道嗎”六大版塊。此外,兩個版本的教材在特色欄目的設置上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人教版教材在章節(jié)的最后設置了“成長小檔案”,帶領學生回顧自己在知識、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等各方面的收獲,感受學習的樂趣。蘇教版教材在單元結束部分設計了“評價與反思”,讓學生通過自我評價,了解自己的優(yōu)點與不足。兩個版本的教材都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評價的多元化,這也是這兩個版本的教材編寫的一大亮點。
(三)版面設計
兩個版本的教材在版面設計上都呈現(xiàn)出文字表述簡潔、圖畫色彩鮮明、取材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特點,能夠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版面設計上,人教版教材與蘇教版教材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插圖的數(shù)量和類型。
人教版教材在例題中的插圖比較貼近實際生活,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動手實踐的主動性。蘇教版教材在例題中的插圖主要是學生的學習工具和操作的流程圖,這種圖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但是缺少插圖的趣味性。因此兩個版本的教材可相互借鑒,可以將情境圖與流程圖相結合。
三、例題比較
在例題的編寫上,兩個版本的教材都體現(xiàn)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不是將現(xiàn)有的結論直接呈現(xiàn)給學生,而是采用動手操作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經(jīng)歷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動,利用知識的遷移逐步推導出新知。
不同點是蘇教版教材在對知識點的處理上更加細化,注重圖形面積的推導與探索的過程,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學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時,分別設計了兩個例題。第一個例題引導學生初步體會轉(zhuǎn)化的方法。第二個例題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動手操作,剪拼圖形,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轉(zhuǎn)化的意義。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在習題的數(shù)量上,蘇教版教材要多于人教版教材。
四、習題比較
本部分依據(jù)布魯姆認知領域的學習目標對“多邊形的面積”進行量化統(tǒng)計。將習題的水平分為識記、領會、運用三個階段。識記——記住學習過的知識、方法或過程。領會——借助轉(zhuǎn)換、解釋、推斷等形式領會學習材料。運用——在新的情境中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從習題的數(shù)量上看,人教版教材的習題數(shù)量少于蘇教版教材;從習題水平上看,兩個版本教材的習題在領會和運用領域涉及的題目較多,而在識記領域涉及的題目較少。由此,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和蘇教版教材在題目的編寫上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應用意識,這也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相符合。
五、總結與建議
蘇教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在編寫上注重以學生為本,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兩個版本的教材在編寫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欄目的設置別出心裁,習題的編寫別具一格。人教版教材插圖豐富、生動有趣,蘇教版教材注重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但是,兩個版本的教材也存在著各自的不足之處。蘇教版教材缺少生動的單元導入,插圖較少;人教版教材基礎練習題較少。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合理地使用教材,汲取各個版本教材的優(yōu)點,以更好地服務教學。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