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東
摘 要:隨著近年來網絡的普及和發(fā)展,初中生接觸到了前所未有的網絡閱讀時代,如何讓學生對課本里的經典作品保持興趣感,提高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并獲得對閱讀的樂趣,使之衍生到課外讀物,從而提升自我的人文素養(yǎng)和精神境界是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
關鍵詞:閱讀能力;興趣;引導;人文素養(yǎng)
一、明確閱讀教學目標和規(guī)劃
(一)制定明確閱讀目標
有目標才有前進的動力,在教學開展之前,首先要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讓目標有一個導向作用,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情感。在教學之前要讓學生有明確的閱讀目標,目標有遠近,可以是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個學期甚至是一年,可以與教學大綱相結合,在學習不同類型文學作品的過程中,使學生形成對不同類型文章的閱讀、理解和賞析能力,并讓學生明白要在哪些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閱讀這些文章。讓學生課外所讀和文本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做到對知識融會貫通。
(二)制定相關閱讀書籍清單
教師應當根據(jù)實際教學計劃、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不同年級的不同學生各自不同的情況,擬定適合個人的相應的書籍目錄。內容可以圍繞正在學習相應的作者及其行文思路,風格,文體背景等方面確定。比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文章時 可以讓學生閱讀他的其他散文,還有當時年代的相關背景資料,這樣能更好對文本有所理解。采用此方法,不但能夠起到完成教學計劃的目的,并且還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閱讀學習興趣。
二、樹立民主輕松的教學氣氛
(一)注重學生自主學習
為了適應新教改的要求 ,現(xiàn)階段的教學不再采用原來的單邊教學模式,而在課堂注意的是激發(fā)學生熱情和興趣的挖掘。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閱讀其實是讀者對文本作品的主觀感受和審視,進行個性化的理解。閱讀教學不是讓學生被動接受一種觀點,而是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感受作品,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感,思想和既有經驗來領悟作品。要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通過自主的朗讀,感悟文章意味,體會人文情感,悟出其中蘊含的作者想要傳達給讀者的精髓,得到和作者的情感共鳴。
(二)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動口動腦,而且由于每個學生都擁有不同的背景,所以要允許學生對作品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差錯。知識就是在這樣的討論中,逐步形成和掌握,這是讓每個同學都參與的表現(xiàn)。語文課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課程,雖然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性,但是切記不能給學生強行地灌注某些思想。作為一個思想已經逐漸發(fā)育成熟的初中生,對于任何事物,都會擁有自身的的體驗和感受,所以對文本的反應是多元的,體驗也是各不相同的,作為老師要對不同的想法有包容的態(tài)度,珍視這些來自新生代的想法,只有尊重和鼓勵才能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勇敢表現(xiàn)自身的閱讀體驗,才能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三、體驗式閱讀教學達到對文本的感同身受
(一)創(chuàng)造良好的體驗式教學環(huán)境
體驗式的教學就要讓學生能夠進入相應的文本環(huán)境中,有一個好的導入,學生才能把浮躁的心平靜下來,沉浸到作者創(chuàng)造世界中去。在學習《春》的時候,可以用幻燈片展現(xiàn)一些代表春天美麗景色的圖面,讓學生感受到春意盎然的感覺。在學習戰(zhàn)國策里面的文本時,可以播放相應的戰(zhàn)國時期的影視劇片段,讓學生進入那個諸侯爭霸的時代感受一下紛爭的氣氛。
(二)注重教學與實際相結合
閱讀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在平常教學工作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將實際生活和文本相結合,教學不只是語文知識的傳送,而且是一種價值觀的影響。例如,當看一篇感人文本或是其中的某一細節(jié),都可以作為與實際相結合的例子,運用于實際教學中。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講述自己和父親的感人故事,其中父親為作者翻過站臺的背影打動了無數(shù)人,由此并可引導學生聯(lián)想自己和父母那些感人的畫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并得到相應的情感領悟和人生感觸。
四、對閱讀成果的檢驗
(一)注重引導式教學
教師是閱讀活動的引導者,需要對學生的閱讀過程和成果有所了解,對閱讀過程有所調控。首先一個非常切實有效辦法就是讓學生做讀書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把覺得有所感悟的部分進行摘抄,并且將自身的切實的感想和體悟都記錄下來,到了以后看的時候可以迅速的想起,長久以往可以形成一個長期的記錄 ,記錄了自己的閱讀軌跡和成長之路。
(二)注重鼓勵個性化
鼓勵思想的碰撞。學生進行閱讀活動都渴望與人交流并且表現(xiàn)自己的閱讀成果。為了檢驗學生閱讀能力,可以舉辦相應閱讀活動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趣味問答,優(yōu)秀讀書感悟文章的評選,更深的可以開展相應文本的話劇排演和相關故事的編寫,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閱讀能力的體驗。比如在《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的教學后 ,就可以讓學生續(xù)寫叔叔于勒回來之后的故事。在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展現(xiàn)自己個性才華有獲得知識的積累,同時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趣味。
五、一切以多讀為主
閱讀歸根到底以讀書為本,讀是最重要的,不僅僅在課外,在我們日常課堂教學中,必須注意預留固定的時間給學生閱讀相應的文本 ,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閱讀不僅讓學生們的閱讀速度得到鍛煉,并且能夠保證到部分不會在課下進行閱讀訓練的學生完成了固定的閱讀量,保證了學習過程中必須的閱讀量。為了檢驗同學們對文本的理解,可以配合一個簡單小問題的訓練,從而檢驗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度。這樣長時間的積累可以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快速的提高,一定數(shù)量的文章積累后,考試中,閱讀理解部分就不費力氣了。
參考文獻:
[1]竇昕.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2,14:172.
[2]張壽山.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導刊,2010,07:79-81.
[3]史振泉,韓克思.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3,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