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琴
摘 要?合作學習理念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種學習方式。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合作學習的培養(yǎng),應努力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從而真正做到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本文將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跟隨節(jié)氣去探究——小暑》的合作學習理念與實踐進行論述、分析,希望能夠尋求出一條適合小學生綜合實踐教學合作學習的有效路徑,從而促進教學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暑;合作學習;對策
中圖分類號:D03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2-0099-01
在小學綜合實踐課程《跟隨節(jié)氣去探究——小暑》教學實踐中,教師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合作學習,是本文探究的重點。根據(jù)合作學習教學理念,我在教學《跟隨節(jié)氣去探究——小暑》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設必要的情景,引導學生學習合作;參與實踐過程,學會合作;深入合作,體驗樂趣,這三方面進行論述。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學習合作
合作學習與我們平常的教學相比,更具有藝術性,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更需要老師創(chuàng)設必要的情景,讓學生能夠獲得合作學習的機會。針對這種情形,老師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還應巧妙地結合教材,并且借助多媒體技術,將學生引入情景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并在濃烈的合作氛圍中學習合作,從而加強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跟隨節(jié)氣去探究——小暑》時,我先通過多媒體,向學生介紹有關二十四節(jié)氣的相關知識,然后引出小暑:小暑從7月7日或8日開始,至7月22日或23日結束,此時正值初伏前后。小暑的到來,標志著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炎熱季節(jié),農(nóng)諺有“小暑交大暑,熱的無處躲”,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間,故農(nóng)諺又有“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的說法。然后拋出問題讓學生討論:面對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你想要和老師、同學們說些什么呢?學生暢談小暑的氣候、歷史、習俗、詩歌以及養(yǎng)生文化,然后圍繞“小暑”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接著組內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疑問,并進行歸納整理,形成各種探究小組。通過一系列的討論、探究、歸納、整理,學生合作意識不斷增強。
二、參與實踐過程,學會合作
在小學實踐課程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接觸的不多,實踐的機會較少,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較為薄弱。因此,更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從而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在教學《跟隨節(jié)氣去探究——小暑》時,我指導學生按自己所在小組的研究內容利用課余時間到圖書館、資料室、博物館有針對性地搜集小暑的有關資料,并寫好研究記錄、感悟和及時記錄采訪內容、活動成果。將成果匯總給小組長,小組長加以選擇,分類整理,形成結論,做好展示的各項準備。例如,探究小暑來源小組的同學,按照自己組內的分工,利用課余時間到圖書館、資料室、博物館等地方有針對性地搜集小暑的來源,將收集的資料匯總給小組長,小組長加以選擇,分類整理,形成結論,并進行匯報。在實踐的過程中,每個小組的成員各有獨立的任務,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長,協(xié)作互補。實踐活動采用個人研究與小組集體討論相結合的“開放式作業(yè)”形式,小組成員圍繞同一個小暑的不同課題,各自搜集資料、開展探究活動、取得結論或形成觀點,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思考、動手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以及小組合作能力。
三、深入合作,體驗樂趣
隨著合作學習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廣泛應用,它的優(yōu)勢也越來越突出。合作學習不再是一種活躍課程的工具,更多地體現(xiàn)學生之間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這時,可以讓孩子們走出課堂,學習采訪。在采訪的過程中,體會合作探究的樂趣。
在教學《跟隨節(jié)氣去探究——小暑》過程中,在收集信息以及交流分享以后,為了進一步合作交流,我讓孩子們學習去采訪。我先指導孩子們如何學習采訪,比如在采訪的過程中學會會問、善聽。會問就是要提出容易回答又有一定價值的問題,提出讓采訪對象樂于回答的問題,提出與采訪對象親身經(jīng)歷有關的問題獲得更多回答。善聽在采訪中首先要做到注視對方、認真傾聽并及時做出反應。另外采訪也是一種交流、溝通有禮貌,讓人感受到你的真誠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接著提醒孩子們采訪之前要有哪些準備。孩子們通過采訪加深了彼此之間的交流,并且體驗采訪的樂趣!采訪結束后,并不意味著這次的綜合實踐活動結束,還可以將這次的成果,運用到生活實際。比如,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了解到小暑節(jié)氣蚊蟲比較多,這時可以引導孩子們合作收集有關驅蚊蟲的妙招,并將這些妙招運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并且告訴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做到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在小學綜合實踐教學中,合作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調動學生課程的主動性,而且還能加強學生之間彼此的交流、學習,而且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動手以及思維能力、合作意識,促進自身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包永勝.依托“二十四節(jié)氣”的德育課程整合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8).
[2]高衛(wèi)欣.二十四節(jié)氣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策略[J].甘肅教育,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