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詩經(jīng)》與《莊子》中“鳥”意象之比較

      2019-06-28 08:27:43康宏威
      北方文學(xué) 2019年15期
      關(guān)鍵詞:對比詩經(jīng)莊子

      康宏威

      摘要:先秦時代,人與自然聯(lián)系緊密,《詩經(jīng)》與《莊子》中均有關(guān)于鳥類的大量記述?!傍B”之意象,對《詩經(jīng)》和《莊子》的藝術(shù)表現(xiàn)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比較二者藝術(shù)風(fēng)貌,《詩經(jīng)》與《莊子》中的鳥類意象也大有不同,總體來講,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從內(nèi)在意蘊上看,《詩經(jīng)》中的鳥多被寄托情感,《莊子》中的鳥多寓意思想;從創(chuàng)作方法上看,《詩經(jīng)》中的鳥多為客觀描寫,《莊子》中的鳥多為主觀虛構(gòu);從功能作用上看,《詩經(jīng)》中的鳥多是情感媒介,作比起興,《莊子》中的鳥多是說理工具,論道明意。

      關(guān)鍵詞:《詩經(jīng)》;《莊子》;“鳥”意象;對比

      先秦時期,人與自然的聯(lián)系十分緊密,萬物都能引發(fā)人們的思考、聯(lián)想和共鳴?!傍B”類是頗為典型的一種意象,在《詩經(jīng)》、《莊子》中都有大量出現(xiàn)。作為一種形象化的藝術(shù)符號,“鳥”意象反映出了作者們不同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和審美意識。

      一、《詩經(jīng)》與《莊子》中鳥意象內(nèi)在意蘊之比較

      (一)《詩經(jīng)》中鳥意象的內(nèi)在意蘊

      鳥類是先民生活環(huán)境的一部分,鳥類的一些行為在人們眼中與自身的社會活有著許多相同之處。因此,鳥類作為生活中最常被人所接觸到的動物,極易引發(fā)人們的聯(lián)想,文學(xué)中的“鳥”意象,正是人們現(xiàn)實生活中情感的映射與自我關(guān)照。

      1.愛情婚姻的隱喻

      鳥類在生活中有求偶、筑巢、雙宿雙飛等行為,常使人們聯(lián)想起自身的戀愛、婚姻和家庭狀況,鳥意象在《詩經(jīng)》中多為愛情的隱喻。在《詩經(jīng)》描寫男女愛情婚戀之詩中,鳥類意象就頻頻出現(xiàn)于其中,用以表現(xiàn)男女相戀、夫婦相思和棄婦哀怨之情。如《詩經(jīng)》開篇《關(guān)雎》:“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币增馒F鳥之鳴叫,喻男女求偶之意,表現(xiàn)男子對女子的一見鐘情。關(guān)于“雎鳩”,《毛傳》云:“雎鳩,王鳩也,鳥摯而有別”(1)。朱熹在《詩集傳》中強調(diào)這種水鳥“生有定偶而不相亂,偶常并游而不相狎”(2),是一種對愛情忠貞不渝的鳥類,聞一多的《詩經(jīng)通義》中也提到:“鳩之為鳥,而尤篤于伉儷之情”

      (3)若是其中一只死去,另一只也會憂思絕食,憔悴不堪,隨之而死。正因為人們認為鳩鳥具有這種對愛侶專一的習(xí)性,人們才在愛情詩歌中加入了“雎鳩”的意象,來表現(xiàn)男女相戀之情,希望人的愛情能如鳥兒一樣忠貞,“雎鳩”已經(jīng)不再是普通的水鳥,而是成為了愛情專一的象征,寄托了人們對于美好愛情的向往之意。再如《邶風(fēng)·匏有苦葉》中,寫女子在濟水河畔既焦急又喜悅地等待情人前來迎娶自己的情形時,也提到了“雉”:“有彌濟盈,有鷕雉鳴。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鷕”為雌雉鳴叫之聲,雌雉通過鳴叫來尋求配偶,以此來比喻女子對她未婚夫的慕求之意,表達女子內(nèi)心的渴慕與期盼之情。《小雅·鴛鴦》中也以鴛鴦的意象來祝賀新婚,有“鴛鴦于飛,畢之羅之”,“鴛鴦在梁,戢其左翼”這樣的句子,說明早在先秦時期,鴛鴦就被人們視作愛情鳥,以鴛鴦喻愛情的用法也從周代一直流傳至今。

      除了男女相慕之外,詩人也常常使用鳥意象表現(xiàn)棄婦婚姻不幸、家庭破碎的哀怨之情,如《召南·鵲巢》中“維鵲有巢,維鳩居之”,就以鳩占鵲巢之事來指代丈夫迎新婦入門,舊婦被其取代之事。大多數(shù)鳥類都有筑巢的習(xí)性,鳥之巢就像人之家?!睹珎鳌吩疲骸胞\鳩不自為巢,居鵲之成巢?!币曾F喻新婦,以鵲喻舊人,新婦取代舊婦,舊婦辛苦操持的家如今卻被他人霸占,是何等的不甘?!儿o巢》共有三章,但每章開頭都以鳩占鵲巢的意象起興,“鵲巢”即是象征家庭。

      《詩經(jīng)》中所有含有鳥意象的詩歌,婚姻愛情詩的數(shù)量幾乎占據(jù)一半,《詩經(jīng)》中許多具有愛情婚姻內(nèi)涵的鳥類意象,時至今日仍被廣泛使用,比如燕子、鴛鴦、大雁等。除此之外,雎鳩、鵜鶘、鵪鶉等后世不常見的鳥類意象,在當(dāng)時也有愛情的意蘊。以鳥傳情,正是《詩經(jīng)》慣用的藝術(shù)手法。

      2.頌賢諷惡的依托

      程延祚言:“漢儒言詩,不過美刺二端?!薄懊来獭笔窃姼枳顬橹匾纳鐣δ苤唬膫鞑畔壬f:“美和刺,歌頌和諷刺,永遠是詩歌的兩項主要職能?!保?)而詩人贊揚賢人,諷刺惡者,也多以鳥類意象為依托,如王逸在《楚辭章句》里評價《離騷》時說:“《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保?)《詩經(jīng)》中同樣也將人之善惡依托飛鳥,以善鳥比賢人,抒贊頌之情;以兇禽喻惡徒,托諷刺之意。

      《詩經(jīng)》中鶴、鳳凰、鷺等鳥類意象,都常常用來喻指善者、賢人。如《小雅·鶴鳴》一詩,就以鶴象征賢人?!耳Q鳴》為規(guī)勸周王求賢于野而作,是一首“招隱詩”,詩歌兩章皆以鶴意象為開端:“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鶴雖然是于人跡罕至的沼澤之地鳴叫,但鳴聲卻在四野天際皆可聽聞,詩人借此隱喻賢者雖在江湖隱居,但名德卻在朝野流傳。再如《大雅·卷阿》中的“鳳凰于飛,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藹藹王多吉士,維君子使,媚于天子”及以下諸章,也是以鳳凰喻周王,稱贊其德才具備,有眾多賢臣相隨。

      鳥意象是《詩經(jīng)》重要的意象,鳥類既有成為頌詩頌美贊賢的依托之物,就也有成為刺詩諷喻對象的附著之物。鴟鸮,也叫梟、鸮、鴟,就是今日所說的貓頭鷹。鴟鸮一直被視為惡禽,源于古人認為鴟鸮食母,是不孝之鳥?;缸T《新論·貪愛》中載:“炎州有鳥,其名梟,傴伏其子,百日而長,羽翼既成,食母而飛?!保?)許慎《說文解字》中也說:“梟,不孝鳥也?!庇捎谂c人們所提倡的孝道截然相反,鴟鸮被認為是兇惡之鳥,常被用來比喻惡人?!对娊?jīng)》中涉及鴟鸮意象的詩有《陳風(fēng)·墓門》、《豳風(fēng)·鴟鸮》、《大雅·瞻卬》、《魯頌·泮水》四首,都具有貶刺意味。尤其是《豳風(fēng)·鴟鸮》,雖為禽言,卻道人事,以鴟鸮象征持槍凌弱的惡徒,將惡人的殘暴刻畫得入木三分。除鴟鸮外,《詩經(jīng)》中烏鴉、桑扈、鹙、鶉、鵜等意象都曾被詩人用于刺詩之中,可知以鳥刺人乃是詩人特意為之,借此傳達愛憎之情,含蓄委婉又生動有力。

      (二)《莊子》中鳥意象的內(nèi)在意蘊

      寓言是《莊子》一書最為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因此《莊子》中出現(xiàn)了許多動物意象。其中,飛鳥是最為典型的意象之一,它是闡釋莊子思想的重要載體,體現(xiàn)了莊子逍遙自由、順應(yīng)自然、保身全生的精神追求和哲學(xué)理念。

      1.表現(xiàn)“自由”之思想

      鳥類展翅飛翔,遨游于天際,最容易引發(fā)人們對于“自由”的聯(lián)想?!跺羞b游》作為表現(xiàn)莊子自由理想的名篇,開篇即以描繪至高至大的鯤鵬來探究“逍遙”也就是絕對自由的境界。北冥有魚名鯤,本在海中,化為鵬鳥后,則“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鵬鳥徙往南冥,是多么壯闊、令人心馳之景:“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鵬鳥扇動如垂天之云一般的翅膀,怒而飛,拍打水面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乘著旋風(fēng)翱翔于九萬里的高空,是何等的壯觀之象。然而蟬、斑鳩和麻雀不能理解鵬鳥的壯舉,反而加以嘲笑,并滿足和自得于自己數(shù)丈高的飛行,這些越發(fā)顯出鳩雀困于方寸之地的短淺與大鵬翱翔九天的高遠,因此莊子指出“小知不及大知”、“此小大之辯也”。而鵬鳥為大,有大知,又能扶搖直上九萬里,但在莊子眼中,它也沒有到達“逍遙游”的境界?!帮L(fēng)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fēng)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fēng)?!冰i若想背負青天,還有賴于風(fēng)的助力,它徙于南冥,須等待六月之息,所以大鵬還“有所待”,而真正的自由,應(yīng)當(dāng)是“無所待”的,也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莊子借“鵬”之意象,來表達他對自由的精神追求。

      2.表現(xiàn)“自然”之思想

      《莊子·至樂》篇中記載了魯侯因為以養(yǎng)人的方式養(yǎng)鳥,而導(dǎo)致海鳥死亡的寓言。魯侯為了歡迎來到魯國城郊棲息的海鳥,讓它在宗廟中飲酒,為它演奏《九韶》之樂,給它祭祀時的太牢也就是牛、羊、豬為食。魯侯給了海鳥他所能提供的最高規(guī)待遇,但海鳥卻目眩眼花,悲憂不已,既不敢吃一口肉,也不敢喝一杯酒,僅僅過了三天就死去了。究其原因,就是“此以己養(yǎng)養(yǎng)鳥也,非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也?!薄肚f子》指出,要“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就應(yīng)當(dāng)讓鳥在深茂老林中棲息,在水中沙洲上漫游,在江河湖泊里浮游,吃泥鰍和小魚,跟隨鳥群的隊列休止,自在隨心地生活。而它們既然討厭聽到人的聲音,那為什么還要在它們周圍喧鬧嘈雜呢?咸池、九韶這樣有名的樂曲,演奏于廣闊的狂野,鳥兒聽見了就會飛走,野獸聽到后就會逃竄,魚兒聽見了就會潛入深水,只有人聽見了,才會爭相聚集觀看?!昂xB”這個意象也使人想起《應(yīng)帝王》中的混沌,南海之帝倏與北海之帝忽認為人皆有七竅,用以視聽食息,所以也按人的樣子為混沌日鑿一竅,七日后混沌便死了。海鳥與混沌一樣,都是因他人違背自然的舉動導(dǎo)致死亡。莊子借海鳥,從反面證明,萬物須順應(yīng)自然,保持最自然本真的狀態(tài),外在的強行干預(yù)只會導(dǎo)致滅亡。

      3.表現(xiàn)“全生”之思想

      莊子所處時代乃亂世,因而明哲保身、貴己全生的思想也是莊子人生哲學(xué)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點在意怠鳥和鷾鴯的意象上就有所展示?!渡侥尽分刑岬?,東海有一種鳥名曰“意怠”,這種鳥飛行時緩慢又遲鈍,看起來好像非常無能;起飛時一定要有其他鳥引領(lǐng),棲息時則要擠在別的鳥中間;前進之時不敢沖在最前,退后之時也不敢落在最后;進食的時候不敢最先下嘴,而是只吃別的鳥剩余的食物。所以它從不會遭到群鳥的排擠,而別人也終究不能傷害到它,因此能夠避免禍患。意怠鳥,從名字的意思來看,就是性情怠惰的鳥兒,它雖然懶惰、無能,但有“全生”的智慧,甚至有意將自己變得更加懦弱和卑微,正是這份“卑躬屈膝”,使得它能夠避禍免災(zāi),保全自身,可謂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鷾鴯也是如此,《山木》中借孔子之口稱贊道“鳥莫知于鷾鴯”,見到不適宜棲息的地方,絕不再次投放目光,即使果實掉落在地,也會丟下飛離。它害怕人,卻又在眾人間生活,將巢窩寄居于人的房舍之中。鷾鴯與意怠一樣,都深諳生存之道,皆為智鳥,擁有免除災(zāi)禍的智慧,這些鳥意象都體現(xiàn)了莊子的“全生”思想。

      《詩經(jīng)》中鳥意象的內(nèi)在意蘊帶有更多的情感性,無論是隱喻情愛還是頌美諷惡,都能從意象中體會到詩人的主觀情感?!肚f子》一書寫作目的是為說理,鳥意象中包含了莊子的眾多思想理念,是作者的智慧結(jié)晶。

      二、《詩經(jīng)》與《莊子》中鳥意象塑造方法之比較

      (一)《詩經(jīng)》中的鳥意象多為客觀寫實

      《詩經(jīng)》一書中包含了大量名物,與周人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各類草木、蟲魚、鳥獸,于《詩經(jīng)》中均可見其蹤跡,無怪乎孔子曾說,學(xué)《詩》可以“多識于草木鳥獸之名”。據(jù)三國陸璣的《毛詩草木鳥獸魚蟲疏》的統(tǒng)計,《詩經(jīng)》中提到的鳥類有二十三種,清人黃春魁撰寫《詩經(jīng)鳥獸草木考》時經(jīng)過考據(jù),認為《詩經(jīng)》中的鳥類有四十一種。近代的學(xué)者胡樸安先生則認為,共有三十九種鳥類。雖然學(xué)者們考據(jù)出的數(shù)據(jù)各有不同,但鳥類無疑是《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最多的動物之一。即使有如鳳凰這樣只存在于神話傳說中的神鳥,但《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絕大多數(shù)的鳥類都來自于現(xiàn)實生活,具有普遍性?!对娊?jīng)》運用鳥意象時,多從客觀描寫入手,詩人將鳥兒現(xiàn)實生活中的鳴叫、習(xí)性和飛行姿態(tài)等都寫入詩歌,托物起興,最后成為種種意蘊深遠的鳥意象。

      《詩經(jīng)》中塑造鳥意象時,會多描繪其飛翔的姿態(tài)。飛翔是鳥類特有的技能,人與其他獸類只得行走于陸地,鳥兒卻可翱翔于天空,飛翔是人們對于鳥類的第一印象,《詩經(jīng)》中含有描寫鳥類飛翔的詩篇共有二十七首,如“雄雉于飛,泄泄其羽”,“燕燕于飛,頡之頏之”,“鴥彼飛隼,其飛戾天,亦集爰止”等句,都描摹了鳥之飛,使人觀之可以想見鳥兒飛翔的姿態(tài),從而引動心中的無限情感。

      《詩經(jīng)》中的鳥意象,也有許多與鳥的鳴叫聲有關(guān),除了直接曰“鳴”外,形容鳥鳴之聲的詞語也非常豐富,且多為擬聲詞,有“關(guān)關(guān)”、“喈喈”、“嚶嚶”、“嗷嗷”等,不一而足。不同種類的鳥之間鳴叫的聲音也各不相同,如黃鳥之鳴為“綿蠻”、“交交”,雎鳩之鳴為“關(guān)關(guān)”,雌雉之鳴為“鷕”,雄雉之鳴為“雊”,鴻雁之鳴為“嗷嗷”,可見先民對鳥鳴觀察之細致。再者,詩中的鳥鳴也與詩中的時節(jié)相對應(yīng),比如《詩經(jīng)》中共兩處提到倉庚之鳴,一處為《豳風(fēng)·七月》中的“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另一處為《小雅·出車》中的“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二者季節(jié)都是春天。倉庚即黃鶯,以鳴聲清脆婉轉(zhuǎn)著稱。春天是萬物復(fù)蘇的季節(jié),黃鶯開始繁殖,忙于求偶和捕食,因此啼叫頻頻,先民注意到了黃鶯的這種習(xí)性,將此寫入了詩歌,使得黃鶯意象又有了春日的意蘊,后世詩人多以此用之。

      (二)《莊子》中的鳥意象多為主觀創(chuàng)作

      《莊子》素以構(gòu)思精巧,想象奇幻,藝術(shù)風(fēng)格瑰麗詭譎著稱?!肚f子》中的許多意象也以“奇”著稱,與《詩經(jīng)》相比,《莊子》中的鳥類意象具有更多的虛構(gòu)色彩,與現(xiàn)實有著較大差別,是莊子以主觀情感加以創(chuàng)作,特意為之的結(jié)果。

      《詩經(jīng)》中的各類鳥意象,總的來說上都是在現(xiàn)實的基礎(chǔ)上進行描繪的,而《逍遙游》開篇即出現(xiàn)的鯤鵬,則是作者極盡夸張之能事創(chuàng)作的。在化為鵬鳥前,海中之魚名為鯤。《爾雅·釋魚》云:“鯤,魚子?!薄秶Z·魯語》中“魚禁鯤鮞”之句,韋昭注曰:“鯤,魚子也?!笨梢姡蚌H”字本義當(dāng)為魚卵,但《逍遙游》中卻說“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贝癁轾i鳥后,同樣巨大無比,鵬之背,不知有幾千里高,翅膀猶如垂天之云,飛行時拍打起的水花就有三千里,乘風(fēng)翱翔于九萬里的高空??梢哉f,鵬鳥之大,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人們的想象,是神話中最為巨大的鳥類。因此,鯤鵬成為“小大之辯”中代表“大”的一端,莊子為講明“小大之辯”,極力描繪鵬鳥之大,飛行之高,遷徙之遠,“鯤鵬”意象不是莊子觀物起興、有感而發(fā),而是特意進行夸張創(chuàng)造完成的。

      莊子還善于以反常的方式表現(xiàn)意象,通過違反常規(guī)使意象富于奇異色彩?!哆_生》篇中寫紀(jì)渻子養(yǎng)斗雞,將斗雞培養(yǎng)成了“木雞”。他認為斗雞若是驕傲自持、意氣風(fēng)發(fā),或是對響聲影子有所反應(yīng),或顧視迅疾、氣勢強盛,那么就不算好的斗雞。只有當(dāng)斗雞聽到其他雞子的鳴叫也毫無反應(yīng)時,變得如木雞一般,才算培養(yǎng)成功。這樣的木雞德行完備,其它斗雞不敢應(yīng)戰(zhàn),反而掉頭就跑?!澳倦u”意象與一般人想象中的斗雞之王可謂是截然相反的。斗雞既然要與別的雞爭斗,那必然應(yīng)是反應(yīng)機敏、目光炯炯、意氣風(fēng)發(fā)的,然而《莊子》中斗雞的最高境界,竟是呆若木雞。《莊子》借“木雞”意象表明“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表現(xiàn)了“虛己”的思想,而“木雞”因其反常的培養(yǎng)方式和評判標(biāo)準(zhǔn)增添了不少奇異色彩。再如《山木》中的意怠鳥,也是莊子有意為之,“意怠”之名便有深意,意怠鳥性格膽小怯懦,不敢爭先又唯恐落后?,F(xiàn)實世界物競天擇、弱肉強食,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怠惰之鳥,但《莊子》為闡述“全生”思想,反其道而行,虛構(gòu)出了意怠鳥和它的各種習(xí)性。

      《詩經(jīng)》時代,先民生活與自然環(huán)境緊密相連,詩人們觀察到各種鳥類,將鳥兒飛翔、鳴叫、求偶、筑巢等行為與自身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形成了種類繁多的鳥意象,因而《詩經(jīng)》中的鳥具有寫實性。如果說《詩經(jīng)》是從現(xiàn)實世界中選取合適意象的話,那么《莊子》則已經(jīng)開始自我創(chuàng)造不存在于現(xiàn)實的各種鳥意象了?!肚f子》所宣揚的思想與社會主流價值思想相悖,因此,在塑造鳥意象時,作者有意采用與常識或主流觀念相反的形式來描述刻畫。所以,《莊子》中的鳥意象有著更多夸張和虛構(gòu)成分。

      三、《詩經(jīng)》與《莊子》中鳥意象功能作用之比較

      (一)《詩經(jīng)》中的鳥意象多是情感媒介,作比起興

      《尚書·堯典》曰:“詩言志”,陸機《文賦》云:“詩緣情而綺靡”,詩人以詩歌為載體表現(xiàn)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和情感態(tài)度。由于人的情感細膩難言,不可名狀,所以又通過塑造意象來含蓄地傳達情感,作比起興都離不開意象的運用。

      《詩經(jīng)》中的鳥意象就是詩人傳遞情感的媒介,詩人或以鳥為喻,或以鳥起興,借鳥意象來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如《邶風(fēng)·匏有苦葉》的第三章:“雝雝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薄把恪币庀蠛谢橐鲋x,大雁為單配制的鳥類,終其一生只有一個配偶,是對愛情忠貞的鳥兒。因此,雁在我國古代婚禮習(xí)俗中,是不可替代的物品,《儀禮·士昏禮》載:“昏禮,下達納采,用雁”(7),即“奠雁禮”?!掇擞锌嗳~》中的雁,包含了女主人公對和心上人結(jié)成婚姻的渴望。再者,雁是候鳥,秋季到來后飛往南方,次年春天再返回北地,由于往來準(zhǔn)時,大雁也被古人稱作“知時鳥”,雁歸也被視作春天到來的標(biāo)志。因此,詩人見到歸來的大雁,自然而然地又想起未歸的心上人,內(nèi)心焦急不已,所以下一句詩是“士如歸妻,迨冰未泮”。大雁北歸意味著春天即將到來,河中的冰逐漸開始融解。《孔子家語》中講:“霜降而婦功成,嫁娶者行焉;冰泮而農(nóng)業(yè)起,昏禮殺于此?!保?)依照古俗,秋冬季節(jié)是舉行婚禮的好時機,等到冰都融解后,人們就要準(zhǔn)備農(nóng)事耕作了,婚禮就不再舉辦了?!半t雝鳴雁”正是在催促姑娘,時間緊迫,若想成婚,定要趕在冰融之前。此章借物起興,以“雝雝鳴雁”暗示女主人公內(nèi)心的急切,也為后一句詩人的內(nèi)心呼喚做了鋪墊。

      《詩經(jīng)》中的“黃鳥”意象最能體現(xiàn)出意象與詩人情感之間的復(fù)雜聯(lián)系。《周南·葛覃》中的女主人公因見黃鳥集鳴于灌木,而勾起回家探親與父母團聚之意;《邶風(fēng)·凱風(fēng)》則以黃鳥之鳴表達詩人自己不能安慰母親的自責(zé)之情;《小雅·綿蠻》以黃鳥發(fā)端,訴行役之苦;《小雅·黃鳥》以“啄我粟”的黃鳥起興,影射那些“不可與處”的“此邦之人”,表現(xiàn)自身悲憤傷痛之情,與《魏風(fēng)·碩鼠》有異曲同工之妙;《秦風(fēng)·黃鳥》先言“交交黃鳥,止于棘”,后悼惜子車氏三良殉葬穆公,哀人殉之殘忍。先民對黃鳥的情感竟如此豐富,無論詩人內(nèi)心是何情感,需要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時,總會想起黃鳥,小小黃鳥,居然聯(lián)系起了如此多的悲歡離合,讓后人為之側(cè)目。

      (二)《莊子》中的鳥多是說理工具,論道明意

      《莊子》雖然以想象大膽奇特、文筆汪洋恣肆、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著稱,但本質(zhì)還是一部哲學(xué)著作,只是以寓言為主的說理方式使得《莊子》與其他諸子散文相比文學(xué)性更加豐富?!肚f子》中所有意象的選取和創(chuàng)造,都是服務(wù)于中心論點的,鳥意象也是如此,如《養(yǎng)生主》中的澤雉:“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薄娥B(yǎng)生主》是一篇談養(yǎng)生之道的文章,莊子認為養(yǎng)生之道在于順應(yīng)自然,自由自在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沼澤中的野雞走十步才能找到一口吃的,走百步才能河道一口水,但即使是這樣也不愿被關(guān)在籠子中蓄養(yǎng),精神雖然旺盛,但內(nèi)心并不快樂。雉鳥被人養(yǎng)在籠中飲食無憂,物質(zhì)條件遠遠比野外的沼澤更加豐厚,與之相對的,卻是喪失自由、違背自然本性,孰重孰輕,自有分辨。正如成玄英在《莊子集疏》中所說:“夫澤中之雉,任于野性,飲啄自在,放曠逍遙,豈欲入樊籠而求服養(yǎng)!譬養(yǎng)生之人,蕭然嘉遁,唯適情于林籟,豈企羨于榮華!”(9)莊子借澤雉表明,精神上的自由比物質(zhì)上的滿足更加重要,不應(yīng)為外物而違背自然本性。澤雉寓言說理深刻而生動,引人深思,無怪乎七百年后陶淵明辭官歸隱,也發(fā)出“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的感嘆。

      《莊子》中許多鳥意象只是兩語帶過,似乎是信手拈來,不曾花費筆墨,但俱是對莊子思想的闡釋與補充。如《天運》中“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樸,不足以為辯;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贝司錇椤短爝\》中孔子與老聃談?wù)撊柿x時老聃所說,天鵝沒有日日沐浴羽毛就是潔白的,烏鴉不用每天染上黑色而本身羽色就是烏黑的,烏鴉之黑和天鵝之白本來就是自然本性,不足以用來分辨優(yōu)劣,而名聲和榮譽這些外物,就更不足以傳播宣揚了。在此之前,老聃說“吾子使天下無失其樸”,而鵠之白與烏之黑,皆為“樸”,皆為自然本色,因此不足以為辯,若是強加分辨比較優(yōu)劣,就是以人之為破壞自然,由此可知,“名譽之觀”這些是違背本性的外物,是有所辯,就更加不值得宣揚散布了。莊子借“鵠”與“烏”的羽色論證自然本性無優(yōu)劣之分,再以“樸不足以為辯”為依據(jù)進一步指出名譽之觀不值得宣揚,而孔子所談的仁義,就是以名譽為廣,所以“亂莫大焉”?!恶壞础分幸灿小傍D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之句。前文有云:“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因此作者以鳧脛與鶴脛為例,并得出結(jié)論:“故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xù),無所去憂也?!笔挛镌镜拈L短不可隨意截短續(xù)長,也沒有必要去擔(dān)憂。據(jù)此,進一步指出,“意仁義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憂也?”從而表明了文章的主旨。鳧脛、鶴脛一事既為例證,有承接上下,可見作者思維之敏捷。

      人們善于將情感傾注于鳥兒,反過來,鳥兒也會激發(fā)起人們心中的情感。正因情感與飛鳥之間特殊的聯(lián)系,才有了《詩經(jīng)》中種類繁多又雋永有味的鳥意象。莊子明白“道不可言”、“言不盡意”,便“立象以盡意”,以思辨的眼光看待飛鳥,飛鳥成為了莊子思想的延伸。

      注釋:

      毛亨傳,鄭玄箋,孔穎達疏:《毛詩正義》,十三經(jīng)注疏本,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273頁。

      朱熹:《詩集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l頁。

      聞一多:《詩經(jīng)研究》,巴蜀書社,2002年版,第143頁。

      夏傳才:《〈詩經(jīng)〉的“言志”與“美刺”》,《內(nèi)蒙古師大學(xué)報》,1983年第3期。

      王逸注:《楚辭章句補注》,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 頁。

      桓譚:《新論》,泰東圖書局,1929年版,第115 頁。

      李學(xué)勤主編:《十三經(jīng)注疏·儀禮注疏》,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 年,第60 頁。

      毛亨傳,鄭玄箋,孔穎達疏:《毛詩正義》,十三經(jīng)注疏本,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377頁。

      郭慶藩:《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61年,第126頁。

      參考文獻:

      [1][漢]毛亨傳,[漢]鄭玄箋,[漢]孔穎達疏.毛詩正義[M].十三經(jīng)注疏本,北京:中華書局,1980.

      [2][宋]朱熹.詩集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2004.

      [5]陳鼓應(yīng).莊子今注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3.

      [6]張得祖.我國民俗中的鳥文化瑣談[J].青海民族研究,1996(02).

      [7]陳珍珍.詩經(jīng)“鳥意象”釋[J].洛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5(03).

      [8]劉麗華.論《莊子》中動物形象的價值蘊涵[J].學(xué)術(shù)交流,2011(12).

      [9]張偉.淺議中國早期古詩中的飛鳥意象[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02(04).

      [10]史國良.《莊子·逍遙游》篇大鵬形象新論[J].甘肅社會科學(xué),2008(04).

      猜你喜歡
      對比詩經(jīng)莊子
      詩經(jīng)
      天津詩人(2019年4期)2019-11-27 05:12:16
      現(xiàn)代詩經(jīng)
      詩歌月刊(2019年7期)2019-08-29 01:46:46
      現(xiàn)代詩經(jīng)
      詩歌月刊(2019年8期)2019-08-22 08:45:00
      《莊子說》(二十二)
      中日兩國膠囊旅館業(yè)的發(fā)展對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馬洛與陶淵明田園詩的對比
      英國電影中“憤青”與“暴青”對比研究
      淺議工程建設(shè)監(jiān)理與工程項目管理
      《莊子說》(二十)
      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 02:03:46
      《莊子說》(十四)
      中老年健康(2016年2期)2016-03-26 09:00:33
      滦南县| 潍坊市| 曲阜市| 望谟县| 靖安县| 如皋市| 武定县| 五大连池市| 凤山县| 鹰潭市| 庄河市| 平阴县| 安福县| 静安区| 浏阳市| 商洛市| 石狮市| 信阳市| 宜丰县| 珲春市| 策勒县| 蒙城县| 怀柔区| 平顺县| 常德市| 商都县| 昔阳县| 化州市| 晴隆县| 曲麻莱县| 贡嘎县| 云霄县| 岑巩县| 赣榆县| 常山县| 遂平县| 定襄县| 西安市| 尼玛县| 石柱| 灵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