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永波
【摘要】 目的 觀察頸舒顆粒聯合甲鈷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方法122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 采用隨機奇數偶數法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61例。對照組患者單用甲鈷胺治療, 實驗組患者采用頸舒顆粒聯合甲鈷胺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3%,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評價指標體系(CSR)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CSR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實驗組患者CSR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頸舒顆粒聯合甲鈷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顯著,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頸舒顆粒;甲鈷胺;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療效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因為遭受到頸椎退變、神經根受刺激或壓迫等因素造成的其相應支配區(qū)域伴隨發(fā)生諸多神經根刺激、功能障礙癥狀的一種病癥[1, 2]。在當前社會發(fā)展、電腦普及的現狀下, 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都發(fā)生了極大變化, 而頸椎病發(fā)病率逐漸增高, 已經成為影響到人們身、心健康的一大重要疾病[3, 4]。在諸多類型的頸椎病中, 又屬神經根型發(fā)病率最高。本社區(qū)采用頸舒顆粒聯合甲鈷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 效果良好,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社區(qū)2017年7月~2018年9月治療的122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奇數偶數法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6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8例,?女33例;年齡20~75歲, 平均年齡(43.6±12.7)歲;病程3~36個月, 平均病程(19.8±6.4)個月。實驗組患者中男27例,?女34例;年齡25~80歲, 平均年齡(46.3±12.8)歲;病程5~40個月, 平均病程(20.2±6.3)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診斷標準[5] ①頸、肩、臂有疼痛或麻木癥狀表現;②頸部在活動狀態(tài)下時, 癥狀表現加重;③頸椎旁有壓痛感;④肩及上肢感覺障礙、肌力下降;⑤壓頂試驗、臂叢神經牽拉試驗結果均呈陽性;⑥經頸椎X線顯示頸椎間隙狹窄、椎間孔變小, 椎體與鉤錐關節(jié)骨質增生, 行頸椎CT顯示頸椎間盤突出。
1. 3 排除標準 ①頸椎磁共振(MR)檢查為脊髓型頸椎病者;②存在頸椎腫瘤、脊柱結核、骨髓炎、嚴重骨質疏松癥者;③有嚴重的心、肺、腦、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④妊娠、哺乳期患者。
1. 4 方法
1. 4. 1 對照組 患者單用甲鈷胺治療, 給藥劑量為0.5 mg/次,?3次/d, 均于餐后0.5 h服用, 療程為4周。
1. 4. 2 實驗組 患者采用頸舒顆粒聯合甲鈷胺治療。甲鈷胺用法用量與對照組相同。頸舒顆粒3次/d, 6 g/次, 均于餐后0.5 h服用, 溫開水沖服, 療程為4周。
1. 5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前后CSR評分。療效判定標準[6]:治愈:疾病各種伴隨癥狀均消失, 肌力恢復正常, 頸肩肢體功能恢復, 可正常參加工作、勞動, 并于治療后1個月內無復發(fā);顯效:疾病各種伴隨癥狀均有所緩解, 頸肩肢體功能有良好改善, 治療后1個月存在輕度、偶然復發(fā);有效:疾病各種伴隨癥狀有所減輕, 頸肩部肢體功能雖有改善但并不明顯, 治療后1個月存在輕度復發(fā);無效:疾病伴隨癥狀并無改善、頸肩部肢體功能未見有良好改善??傆行?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采用CSR對患者癥狀緩解、功能改善情況進行評估[7]。主要為患者癥狀、體征、物理檢查等方面, 共計頸臂疼痛、頸部壓痛、感覺障礙、肌腱反射等9個條目, 滿分共35分, 分值與改善情況呈反比。
1. 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3%,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SR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CSR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CSR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實驗組患者CSR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臨床推薦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的治療采用非手術方法, 對提高其預后有著積極影響。本社區(qū)采取頸舒顆粒聯合甲鈷胺的中西醫(yī)治療方案, 通過雙管齊下, 改善患者癥狀, 強化頸肩功能, 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中醫(yī)學理論認為, 頸椎病的發(fā)生由于氣滯血瘀、經絡不通、不通則痛, 因此治療應以祛瘀、活血、通經絡為主要目的[8, 9]。頸舒顆粒是一種用于頸椎病治療的中成藥, 其中藥物組成有天麻、三七、牛黃、川芎等中藥成分。三七作為君藥, 有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當歸、紅花、川芎為臣藥, 起到補血行氣、活血祛瘀的效果;肉桂與天麻為佐, 溫陽、通脈、治療眩暈和麻木。各藥配合, 綜合起到止痛、活血化瘀、通絡溫經的作用[10-14]。
本研究中, 對照組患者單用甲鈷胺治療, 實驗組患者采用頸舒顆粒聯合甲鈷胺治療。結果顯示,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3%,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CSR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CSR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實驗組患者CSR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頸舒顆粒聯合甲鈷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顯著,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威, 馮興兵, 王章富, 等. 口服藥物聯合手法松解及功能鍛煉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及作用機制研究. 中醫(yī)正骨,?2017, 29(9):70-72.
[2] 萬裕萍, 萬裕萍, 李金東, 等. 牽引聯合關節(jié)松動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 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 2016, 38(10):771.
[3] 楊茜, 彭新. 針灸聯合桂枝加葛根湯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療效觀察. 針灸臨床雜志, 2016, 32(10):29-31.
[4] 陳孟交, 肖四旺.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42例臨床觀察. 湖南中醫(yī)雜志, 2018, 34(5):91-92.
[5] 賀其葉樂圖, 翁格. 頸舒顆粒聯合推拿手法治療混合型頸椎病65例效果觀察.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5, 34(11):202-203.
[6] 吳景楓, 莫健斌, 郭玉剛, 等. 頸舒顆粒治療氣滯血瘀型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7, 7(14):41-44.
[7] 呂雪城. 頸舒顆粒聯合電腦中頻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分析.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5, 22(10):35-36.
[8] 黃裕成, 曾芳輝, 梁栢泉, 等. 頸舒顆粒聯合平衡針灸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7, 9(24):113-115.
[9] 俞衛(wèi)麗. 頸舒顆粒聯合甲鈷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 現代養(yǎng)生, 2016, 17(6):87.
[10] 平少華, 張巖, 劉昊, 等. 仙靈骨葆與甲鈷胺聯合推拿和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效果分析. 中國綜合臨床, 2017, 33(2):109-112.
[11] 梁波. 甲鈷銨片聯合兩藥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49例臨床觀察. 北方藥學, 2017(6):69.
[12] 劉暉, 萬美萍, 陳俊. 中醫(yī)聯合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觀察. 上海中醫(yī)藥雜志, 2015(1):59-61.
[13] 黃裕成, 曾芳輝, 梁栢泉, 等. 平衡針灸聯合頸舒顆粒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 內蒙古中醫(yī)藥, 2017(36):116.
[14] 楊克新, 孫武, 朱立國, 等. 頸舒顆粒聯合旋提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 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 2017(10):15-17, 22.
[收稿日期:2018-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