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在引導學生完成知識構建的基礎上,培養(yǎng)其語文學習的興趣,切實調(diào)動其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受限于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其在文章的理解上仍然有所欠缺,為此有必要采用更為有效的教學模式。故本次研究在參考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探究了小學語文課本劇編演的有效措施,旨在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本劇;編演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1-005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1.054
在國內(nèi)素質(zhì)教育全面發(fā)展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已經(jīng)不再適用,為此有必要探究更為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研究表明,通過課本劇編演的方式,可為學生提供模擬的場景,有助于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可明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1]。為更好地發(fā)揮出課本劇編演的作用,教育者應該在充分認知其應用價值的基礎上,將其高效應用于教學實踐中,以提高語文課程教學質(zhì)量。
(一)符合新課標要求
課本劇編演的參與主體是學生,而老師則起到從旁輔助的作用,做到了以學生為主,且可通過師生以及生生間的互動,活躍課堂氛圍,有助于加快教育者實現(xiàn)角色轉變。在課本劇編演的過程中,為保障編演的順利實施,教育者必須進行指導與組織,而要想課本劇編演的生動,則更多的需要學生自己去領悟劇本中的內(nèi)容與情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且能夠通過與劇本作者情感的溝通,引導學生進行理解,可明顯提高教學質(zhì)量。
(二)可調(diào)動學生興趣
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實踐,但抽象思維能力不足,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如僅從理論層面進行講解,那么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理解不夠深入的問題,即使講解得再仔細,學生思維能力不足,難以理解,仍然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而采用課本編劇的方式,首先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可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且以課本劇編演的方式,也能夠促使學加強對文章的思考,進而在表演的過程中表達出來,這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調(diào)動與維持都是有著極大輔助作用的,由此可認為課本劇編演意義顯著,值得在教學中推廣應用。
(一)基于學生特點選擇文章
為保障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激發(fā)其課本劇編演的興趣,在進行課本劇選擇前,需要做好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工作。小學高年級學生雖然思維仍然發(fā)育不完善,但已經(jīng)開始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故教育者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合理選擇課本劇??紤]到學生喜歡新鮮有趣的事物,故應該盡可能選擇故事性強的敘事類文章,確保在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促使學生可通過編演完成對故事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課本劇的編劇應該做好對教學內(nèi)容的截取,降低編演的難度。在編演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差異以及專長,充分挖掘?qū)W生潛能,為其選擇更為適合的角色[2]。角色的選擇必須做到公平公正,可采用自我舉薦、他人舉薦以及教育者挑選相結合的模式,讓學生覺得參與表演是一件榮幸的事情,以進一步調(diào)動學生的表演興趣。隨后,教育者也需要引導學生進行仔細閱讀,領悟其中的思想情感,以保障后期編演效果。
(二)鼓勵學生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
小學生思維未定性,創(chuàng)造能力強,故應該加強對學生創(chuàng)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且將課本改為劇本,也需要將原本的敘述性語言轉變成對白以及動作,故應適當對課文進行改動。對此,教育者不應該過于強調(diào)課本劇內(nèi)容的唯一,應該給以學生在原有課文上再次進行創(chuàng)造的自主權,并鼓勵其在保證課本劇主要框架不改變的情況下,添加適當合理的情節(jié),以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輔助其更好地理解文章含義。但需要注意的是,課本劇與舞臺劇是存在差異的,燈光、影響等條件并不具備,故需要做好故事清潔的壓縮,避免學生添加內(nèi)容太多而影響表演效果。在該過程中,教育者需要立足實際條件,做好課本劇把控,首先需要保證情節(jié)、道具簡單,同時有一定內(nèi)涵,并有利于學生表演[3]。
(三)做好表演后的總結工作
在表演結束后,教育者應該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課本劇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涵,一般可從評價入手,對課文以及表演進行評價。在課文的評價上,可指導學生對人物、情節(jié)以及主題等進行評價,而對表演,則需要從劇本質(zhì)量、表演情況等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為調(diào)動全體學生的興趣,有必要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法??蓪W生分為多個小組,設置人物性格特征、表演動作、表情及心理表現(xiàn)是否到位等問題,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
綜上所述,以課本劇編演的方式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價值顯著,可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于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故教育者應該做好課本劇編演指導與優(yōu)化工作,促使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文章內(nèi)涵,進而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為學生的后期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俞正陽.課堂教學可以如此生動——編演課本劇[J].新課程(下),2017(2):135.
[2]左永娟.課本?。骸把荨背稣Z文之美——談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編演課本劇[J].語文知識,2017(12):67.
[3]劉丹.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本劇的編演[J].少兒科學周刊(教育版),2014(12):286.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張永泰(1966.5— ),男,漢族,甘肅靜寧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課題項目: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課題《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嘗試課本劇編演的實踐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8]GHB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