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顯著提升,世界各國進一步了解中國的需求愈加迫切。政府工作報告,是中國向世界展示自我和世界各國了解中國的最直接便捷的橋梁之一。因此,其英譯本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本文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為研究載體,研究和分析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國特色詞匯的翻譯策略,同時列出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國特色詞匯的翻譯原則。以期能夠把握此類詞匯翻譯的技巧與策略。
【關(guān)鍵詞】政府工作報告;中國特色詞匯;翻譯策略
【作者簡介】伍永曄,電子科技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
隨著綜合國力顯著提升,我國在世界歷史舞臺上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日益頻繁。作為與各國間交流的橋梁之一,每年政府工作報告及其英譯本廣受關(guān)注。政府工作報告作為對外宣傳的重要工具,其英譯本是“一個國家對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環(huán)境建設(shè)的具體體現(xiàn)”,是“決定外宣效果的最直接因素”,是一種“門面工作”。因此,對其翻譯必須認(rèn)真負(fù)責(zé),容不得半點紕漏與瑕疵。其中大量中國特色詞匯的翻譯便是做好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大難點。王小萍指出,這些特殊詞匯的翻譯屬于政治文獻翻譯工作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通過他們,人民可以全面了解到中國的現(xiàn)時國情和發(fā)展?fàn)顩r,從而促進國內(nèi)外的交流與合作。
中國特色詞匯指中國語言獨有的表達形式,包括一些概念、政治術(shù)語、短語和漢語民族文化特色鮮明的詞語等。關(guān)于其分類則是眾說紛紜,各抒所見。通過借鑒其他學(xué)者的分類和詞語間的比較,本文將《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xiàn)的中國特色詞匯分為三類:成語,帶數(shù)字的詞匯和文化負(fù)載詞。并根據(jù)此分類,對中國特色詞匯的翻譯進行研究。
成語,是漢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jié)構(gòu)形式和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作為整體來應(yīng)用。成語在用詞方面與當(dāng)代漢語不同,多代表特定的典故、故事。要想翻譯好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成語,不僅需要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需要透徹理解成語背后所指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內(nèi)涵。如“我們要盡力為群眾救急解困、雪中送炭,基本民生的底線要堅決兜牢。”一句翻譯為“We must do our best to address urgent needs of people in difficulty, provide help when they need it most and ensure that the basic living needs of the people are met.”譯者將成語“雪中送炭”翻譯為“provide help when they need it”,省略成語本意,采用意譯的方法直接翻出隱含意。既言簡意賅,又增強了可讀性。這樣“減法”式的翻譯雖談不上新穎,但正是政府工作中成語翻譯最直接有效、操作性極強,極具借鑒意義的翻譯方法?!叭瞬潘C萃、繁星璀璨”譯為“a vast range of talent ready to shine bright”,采用增譯的方法,翻譯出兩個成語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更符合外國讀者的閱讀習(xí)慣,又準(zhǔn)確表達了原文含義。
帶數(shù)字的詞匯,多為國家政策的簡稱或者幾項政策的統(tǒng)稱,概括性強,形式簡單。對于本國讀者而言,尚需借助注釋來理解,更遑論外國讀者。如果譯者只是簡單地字字對應(yīng)翻譯,難免會讓外國讀者讀來云里霧里。譯者在進行此類詞匯的翻譯時,采用的方法比較多樣,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如“四風(fēng)”譯為“formalities sake, bureaucratism, hedonism, and extravagance”,采用意譯,具體解釋“四風(fēng)”是哪四個方面?!八膫€全面”譯為“five-sphere integrated plan”,采用直譯,因為在過去幾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已提出并解釋此概念,所以譯者在此并未贅述。“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譯為“to consolidate the gains made in the five priority tasks”,采用省譯的方法,將句意進行轉(zhuǎn)換,翻譯帶來“三去一降一補”成果的政策來表達原文含義。在保證精準(zhǔn)傳達原文含義的基礎(chǔ)上,做到譯文的通順易懂。
文化負(fù)載詞,指具有中國特色,需要一定文化積累才能理解的詞語。前面兩類其實都屬于這個大的范疇。但為了方便研究,此處所指的文化負(fù)載詞除開前面提到的兩類。文化負(fù)載詞多為我國獨有的、有地方特色的、俗語、政策、比喻和古典文化類的詞語。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尤為常見。翻譯時需要對癥下藥,根據(jù)具體的語境來進行衡量,選擇最適合的翻譯方法。如“大水漫灌”譯為“stimulus policies”,采用意象替換,直接點明政策實質(zhì);“普惠性減稅”譯為“general-benefit tax cuts”,采用直譯,字字對應(yīng),通順直白;“放水養(yǎng)魚”譯為“an accommodative effect to strengthen the basis for sustained growth”,將籠統(tǒng)詞匯具象化,補充說明該政策的目的和實施方案,增強外國讀者對譯文文本的可接受性?!啊肜庸こ獭弊g為“projects financed by such debts which are stopped half way”,直譯加注,補充說明“半拉子”工程指代的具體含義。
政府工作報告的譯文是官方對外發(fā)布的正式文本。準(zhǔn)確性是翻譯的首要要求,而準(zhǔn)確理解原文是準(zhǔn)確翻譯的前提。政府工作報告又是政治文獻,涉及國家方針政策。因此,政治性是其中國特色詞匯翻譯的又一鮮明特點。詞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會附加不同的意思。政府工作報告作為一年一度的報告文,其譯文更應(yīng)與時俱進,具備時效性。對比譯文與原文,不難發(fā)現(xiàn),政府工作報告的翻譯遵循準(zhǔn)確性、政治性、時效性三大原則。并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創(chuàng)作與發(fā)揮。常見的翻譯方法有直譯、意譯、直譯加意譯、直譯加注、增譯、省譯、籠統(tǒng)詞匯具體化、詞語替換、詞語意譯抽象化等。無論是選擇哪種翻譯方法,都需要根據(jù)具體的語境來進行判斷,才能在遵循三原則的基礎(chǔ)上,翻譯出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國特色詞匯的精髓。
參考文獻:
[1] 黃友義.堅持“外宣三貼近”原則, 處理好外宣翻譯中的難點問題[J].中國翻譯,2004,6.
[2]愛潑斯坦,林戊蓀,沈蘇儒.呼吁重視對外宣傳中的外語工作[J].中國翻譯,2000,6.
[3]王小萍.中國黨政熱點詞語英譯[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