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瑤瑤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微課走進了小學音樂課堂。微課教學手段取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成為音樂課堂靚麗的風景線。微課技術能還原學生一個更加真實的音樂視聽氛圍,讓學生有效地感受音樂藝術,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對音樂藝術的興趣,還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意識。本文圍繞小學音樂課堂中如何運用微課教學手段進行闡述,旨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音樂;微課;興趣;情境;認知;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素質教育模式下,音樂教學在小學生音樂素質培育中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手段逐漸走入小學音樂課堂,教師在教學時要能夠重視教學手段的優(yōu)化。而微課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更好地拓寬學生的視野。當然,教師在教學時也要引導學生適應微課教學方法,同時,充分享受微課教學帶來的便捷。這樣,小學音樂課堂就會變得多姿多彩。
一、微課引題切入,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
柏拉圖說:“音樂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會目的外,必須把美的東西作為自己的目的來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良好的課堂氛圍對于音樂課堂極其重要,它一定程度上能夠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更好地引導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學會運用微課教學,讓學生能夠清晰、直觀地觀察到知識點,多向學生展示一些圖片、視頻、動畫等,讓他們更好地去認識音樂天地,更好地培養(yǎng)自身對音樂的熱情和興趣。例如,在學習《我是小小音樂家》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去扮演主持人的角色,介紹自己喜愛的音樂作品或者音樂家,并通過多媒體讓學生去了解。學生在欣賞完作品時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信心,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也有了一定的高漲。接著,教師可以導入今天的話題:同學們,《我是小小音樂家》這首曲子大家聽過嗎?在欣賞的過程中也試著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回想學過的歌曲中有哪些和這首曲子相似,它們給你們帶來了什么樣的聽覺沖擊,又會有哪些新的啟發(fā)?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讓學生欣賞到了優(yōu)美的歌曲,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課堂效率,使課堂氛圍變得多姿多彩起來,也更好地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熱情和興趣。
二、微課輔助教學,創(chuàng)造動態(tài)學習環(huán)境
我國著名的音樂家冼星海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由此可以看出,音樂藝術對陶冶小學生心靈健康成長的作用。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信息技術的廣泛普及,微課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已逐步走進小學音樂課堂。憑借其在教學方式上有著鮮明的獨特性,可以創(chuàng)造動態(tài)的學習環(huán)境而提升教學效果。教師要想對微課把握準確,需要對教學內容和設計有著全面而具體的了解。當然,營造動態(tài)的學習環(huán)境也不能單單依靠微課教育模式去完成,教師要能夠根據不同的學科和上課內容作出調整,在講課的語氣等方面也要進行包裝和改造。例如,在讓學生學唱《小動物唱歌》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微課視頻播放小動物不同的聲音,讓學生去猜測這是什么樣的動物。然后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么樣唱歌的嗎?”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和求知欲去開啟本堂課的學習內容。最后教師還可以讓小組同學之間進行模仿與猜測的小游戲,利用這種簡單的問答方式更好地去構建一個溫馨和諧的課堂。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根據老師的指導一邊跳舞一邊唱歌,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也很好地促進了學生對微課內容的掌握,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三、微課講授新知,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我們知道,小學生對音樂有愛好的天性。但是,小學生缺乏生活體驗與生活經驗。因而,他們有對音樂的渴望,也有對音樂的神秘感。他們在學習微課教學模式能夠把課堂上枯燥難懂的知識進行簡化,并通過游戲和欣賞的方式讓學生給學生汲取了知識,繼而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分析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樂感。例如,在學習小學音樂《鷹》時,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唱《鷹》這首歌曲,教師在引導學生練習的過程中要注重理解運用漸強、漸弱記號的演唱模式,讓學生反復操練,不斷對學生進行熏陶,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不可否認的是這首歌的難點也比較多,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通過音符演奏的動態(tài)效果給學生進行詳細的解說,讓學生知道怎么樣去克服難點知識。接著,教師在帶著學生進行練習,加深學生對這首歌曲的認識以及所要傳達出來的感情基調等。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本課《鷹》的演唱練習,并跟著音樂進行演唱。通過這種綜合訓練、輪唱訓練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把握住了這首歌的難點之處,訓練了學生二聲部的合唱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切身地也感受到了“微課”的魅力,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提升了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四、運用微課視頻,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
心理學研究認為,小學生正處在生理與心理發(fā)展的快速時期。但是,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缺乏,心理發(fā)展水平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小學生對音樂知識了解的不多,但是他們對音樂的審美意識是真實存在的。然而,現(xiàn)行的小學音樂教材很多內容比較抽象,讓小學生理解音樂作品還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微課技術的運用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不足,可以讓音樂藝術的審美通過現(xiàn)代化手段展示出來。這樣,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同時,能讓音樂藝術陶冶兒童的情操,并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意識。例如,在教學《蝸牛與黃鸝鳥》這首歌曲時,就利用微課視頻播放這首曲子,而且通過生動的畫面情境讓小學生看到蝸牛與黃鸝鳥,從而營造了童話般的世界。接著,還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來演示歌曲,讓他們一邊唱一邊邊演,從而有利于掌握歌曲內容。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有的學生不知道怎樣做好自己的角色,于是就再一次播放《蝸牛與黃鸝鳥》的視頻片段,幫助學生進一步去體會其中的角色。這樣,他們就能在邊演邊唱中進一步感受審美的氛圍。最后,通過微視頻與角色扮演進行對比,進一步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五、微課延伸課堂,拓展學生認知視野
實踐證明,微課對與音樂課堂教學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诖耍處熞朴谶\用微課技術來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在音樂課堂教學結束時,微課視頻便可以發(fā)揮出它的延伸作用,可以利用微課對本堂課所學的內容進行梳理與歸納,也可以利用微課來布置相應的課外作業(yè)。我們知道,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注意力很難集中,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在快要下課時快速地收攏學生的思維,明確音樂體系和學習任務,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也能夠收獲一些知識。例如,在學習《蝸牛與黃鸝鳥》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根據歌曲的內容利用微課的形式進行改編視頻,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去體悟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去改編歌曲,學生聽到后都熱情高漲,紛紛展開改編活動,音樂課堂氛圍也變得活躍起來,很多學生也愿意把自己改編的歌曲唱給其他同學聽,課外訓練也獲得了良好的效果。當然,對于微課內容的改編沒有太多的限制,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去填充內容,也使微課視頻教學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學生的認知視野也得到了一定的擴展。
綜合上述,微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需要長期的探索與實踐。它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能夠優(yōu)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會與時俱進,利用微課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良好提升。除此之外,它更需要學生在學習時端正自身的學習態(tài)度,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制定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繼而更好地完成大綱的要求,實現(xiàn)自身成績的大飛躍。
參考文獻
[1]黃夏影.微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7(10).
[2]鄭芳.微課在小學音樂中的開發(fā)與應用探究[J].考試周刊,20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