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花蓮
摘 要:與幼兒的溝通是交流思想,交換意見,是教育幼兒的有效方式,是做好保教工作的重要手段。真誠相待、尊重理解,是與幼兒溝通的保障。老師要真心誠意對待幼兒,關心愛護幼兒,做到以情感人。教師只有真心才能對幼兒有心靈的震撼,思想的交流,心理的溝通,心靈的共鳴,幼兒才能敞開心扉,將內心袒露無遺。
關鍵詞:溝通 親近 時機 真誠
教師管理班級里的幾十名幼兒,要想解決幼兒的思想問題,其中經常做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與幼兒溝通。俗話說,“藥到病除,言至心開”。溝通是一門語言藝術,是一種心與心的雙向交流。因此老師在教育過程中要懂得與幼兒進行心靈交流。
一、親近幼兒、了解幼兒,是與幼兒溝通的前提
親近幼兒、了解幼兒,是與幼兒溝通的前提。我們只有通過深入了解幼兒,才能消除盲目性、主觀性,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把握時機、講究方法,是與幼兒溝通的技巧,捕捉談話時機,把握談話火候,談話效果將事半功倍。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每個幼兒的性格、氣質、能力、興趣愛好都不會完全相同,我們只有通過深入了解幼兒才能消除盲目性、主觀性,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作為教師,我們得細心對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進行潛心觀察,善于發(fā)現他們細微的情感變化。然后,應該對幼兒以生活上的關懷體貼為契機,讓幼兒產生對教師依戀的情感體驗,當幼兒感受到教師是真心實意地愛他們,他們就能像磁石一樣被吸引到教師的周圍。上個學期,我們班來一個叫小喬的小朋友,他是個聰明活潑的孩子,可是由于好的習慣沒養(yǎng)成,總是脾氣暴躁,總愛拉扯別的小朋友。針對這種情況,我親自在適當時候來找他談一談。剛開始他不太愿意跟我交流,心里充滿抵觸,認為老師不喜歡他。后來,他見我是真心實意對他好,漸漸地,他就越來越樂意跟我交流了。從交流中,我知道了他為何會變成這樣,原來他由于父母都在外忙于生意,把他一人丟在他叔叔家中,可他叔叔也忙于生意,也很少抽出時間來理他。正是因為他長期處在無人理睬的環(huán)境中,孤獨失落可想而知,漸漸地對什么都產生了總想拉扯小朋友一起玩。為此,我便循循善誘,讓他意識到家人是關心他的,老師和小朋友也一樣愛他,在合適的時候會主動陪他玩。漸漸地,他不再經常拉扯小朋友了,脾氣溫和了。
二、把握時機、講究方法,是與幼兒溝通的技巧
在溝通過程中,捕捉談話的時機,把握談話的火候,談話效果將事半功倍。當幼兒認識到錯誤并愿意改正,已經自責,需要諒解,并且得到我們幫助時;當幼兒內心抑郁,遇到煩心之事愁緒滿懷,無釋放之處,需要有人排遣時;當幼兒表現優(yōu)秀,小有成績,滿心歡喜,需要鼓勵或分享時;當幼兒遇到麻煩,一籌莫展,不知所措,需要有人指點時,均是與幼兒談話的最佳時機。教師說話時的語調語氣非常重要,說話最好要抑揚頓挫加上和善的語氣,這樣幼兒容易接受,對自己遇到問題的認識和分享的東西更有積極性。時間的選擇要根據幼兒此時的思想情況與情緒波動表現而定。地點、場合的選擇對一部分幼兒的談話非常重要,應選擇比較清靜有利于幼兒平靜心情的,不受干擾的場所,使幼兒感受到親切、自在的地方。例如:我班曾經一位幼兒,剛接班時我發(fā)現她常望著窗外發(fā)呆,流露不開心、苦悶的表情。我在帶班的時候,問她怎么喜歡看窗外,她卻一聲不吭,眼眶里滿是淚水。于是利用合適的機會把她帶到幼兒園的樹蔭下,坐在石凳上,輕輕摟著她,和藹地說:“你是一個很乖得小朋友,老師可喜歡你了,能告訴老師你為什看窗外嗎?”良久,他才開啟小嘴告訴我她的爸爸媽媽總是吵架,爸爸媽媽都說她好討厭。事后,我專程到她家進行家訪,把家庭情況對孩子的嚴重影響告訴他的父母,要他們盡量避免傷害子。通過耐心教育及多次家訪,孩子的思想顧慮解決了,變得活潑開朗了。
三、真誠相待、尊重理解,是與幼兒溝通的保障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老師要真心誠意對待幼兒,關心愛護幼兒,做到以情感人。惟有真心才能引起幼兒心靈的震撼,才能與幼兒在思想上產生交流,幼兒才能敞開心扉,將內心袒露無遺。在幼兒園,孩子與教師每天一起生活,教師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孩子們,能夠真誠的對待孩子,會讓他們越來越喜歡幼兒園的生活,教師和幼兒交談時應在平等的基礎雙向交流,不是居高臨下的訓導和壓服,這樣還能培養(yǎng)師孩子說話的興趣,尤其是對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更要想辦法激發(fā)他說話,可以找一些孩子喜愛的玩具,同孩子一起玩耍,邊玩邊與孩子交談。因此,在談心時教師要把幼兒看成是自己的朋友,態(tài)度誠懇,以理服人,以禮待人,以情感人,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和諧,平等的談心氛圍,讓幼兒體會到你的真心實意,做到和風細雨,情理兼通。實事求是地幫助分析其錯誤,及時發(fā)現并表揚其優(yōu)點。這樣,教師才能取得幼兒的信任,否則,即使你磨破嘴皮,幼兒也不會為你所動的。
有一句話常說“以心換心”。如果教師能真心地愛幼兒,那么幼兒才會真心地相信教師,這樣才會消除他們心中的隔閡,他們才會對老師敞開心扉,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批評和教育,才會自覺地去轉變自己。
總之,只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在工作中不斷地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靈活地運用談話技巧,就能提高與幼兒談話的效果,達到與幼兒心與心的溝通,達到教育好幼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