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文達
【摘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需要學生花費大量時間進行學習。閱讀作為學習語文必備的一項技能,更需要學生日復一日地不斷訓練。但是在目前小學語文課堂中,閱讀教學有效性還過于低下。因此,本文作者提出一些不成熟建議,為語文閱讀提供一些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作為學生必備的學習技能,不僅在本科目中很重要,而且在其他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同樣重要。通過閱讀,可以快速提煉知識與信息。然而,在筆者調查后發(fā)現,大部分語文課堂中,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很低。對于學生來說,并不能真正通過語文課堂提高閱讀技能。之所以教學有效性過低,是因為師生在教學與學習時,共同存在隱含問題,導致閱讀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筆者在下文中進行詳細論述。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一)教師問題
眾所周知,無論在學習任何一門科目時,老師都在充當組織者與引導者的身份。教師組織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主要負責指引同學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識與信息。然而,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還存在些許問題,導致同學并不能熟練掌握閱讀技能。究其原因,主要呈現在以下兩點:第一,教學理念落后。大部分教師在教學理念中認為,語文閱讀對于學生取得好成績并沒有影響作用。所以為了能夠讓學生取得高成績,對于閱讀教學偏于形式化教學。例如,在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通常采取集訓方式,利用一節(jié)課到兩節(jié)課的時間集中對學生進行教學。殊不知,閱讀技能是需要通過長年累月訓練才能被學生熟練運用。第二,教學體系過于單一化。在部分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學體系過于單一化,導致學生并不能在訓練閱讀技能時全面發(fā)展。例如,多半教師進行教學活動時,他們只會依賴課堂內容。在這一維度中,教師雖然沒有原則性錯誤,但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綜合水平沒有達到多元化訓練。因此,老師要豐富教學體系,通過多元化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以及閱讀技能。
(二)學生問題
學生在小學階段,由于年齡較小,在性格中充滿貪玩好動特點。因此,大部分學生對于語文閱讀學習充滿厭煩感、抵觸感,極大部分同學對語文閱讀沒有興趣。同時,雖然學生在小學階段擁有大量課余時間,但是大部分學生沒有制訂良好學習計劃,在課余時間只是進行玩耍,對于課外拓展閱讀絲毫不感興趣。在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奠定自身語文基礎的重要時期。因此,由于同學自身因素,沒有制訂良好的學習計劃,同樣導致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過低。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的有效性
(一)選取合適教學方法
閱讀是有效提煉信息與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閱讀,學生能夠對新知識進行快速提煉與理解,并培養(yǎng)自身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因此,在課堂中,教師只有挑選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有效性。筆者在通過調查后研究發(fā)現,教師在選取合適教學方法時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精心準備教學。想要提高教學有效性,老師精心準備課堂安排是基礎中的基礎。在準備過程中,教師可以計劃讓同學們對課文進行有感情朗讀。通過朗讀,老師能夠掌握學生是否真正對文章帶有感情進行學習。其次,豐富教學體系。學生處于小學階段,對于事物思考大多使用形象思維。因此,教師應該豐富教學體系,通過朗讀法與多媒體教學設備結合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在課前通過直觀性方法,讓同學們了解文章。以《豐碑》為例,正式講解文章之前,教師可以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了解文章背景以及人物情感。最后,不同的學生對閱讀有不同心理狀態(tài)以及學習狀態(tài),閱讀能力也有所差距,老師應該注重采取分層教學方式,讓全部同學在閱讀上有所提高。
(二)制訂良好計劃
學習任何一樣技能之前,都需要制訂計劃。一方面,教師在授課之前要擬訂一份精確的教學計劃。首先,組織同學們對課文進行預習,在預習過后,通過學生自我檢查與教師抽查方式,以學生對文章朗讀的流暢性和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作為檢查標準。這樣教師能夠明顯發(fā)現學生預習過程的共性問題。通過對共性問題進行集中解決,才能對同學們整體閱讀能力起到提升作用。另一方面,同學們應該建立自主學習計劃。由于同學年齡較小、閱讀能力不同等原因,同學們在制訂計劃過程中還不具有自主完整性。教師應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指導。對于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應該引導其對課外拓展讀物作為閱讀材料進行廣泛吸收理解。在小學階段,學生閱讀素材不能停留在教材中,而是要多多拓展,讓學生開闊視野,擴展知識面的寬度與廣度。對于具有一般閱讀能力的學生,教師應該讓他們使用教科書中的文章作為閱讀材料。引導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對生字、詞進行大量積累,并訓練自己的閱讀速度。在制訂良好計劃后,閱讀有效性將會明顯上升。
(三)優(yōu)化課后作業(yè)布置
閱讀有效性提升需要學生拓展閱讀才能快速提高,所以需要教師布置課后閱讀作業(yè)??紤]到學生較小、抗壓能力較弱等綜合因素,教師在布置課后閱讀作業(yè)時,要注重調整結構,讓學生能夠對閱讀產生興趣。例如,在挑選課外讀物時,以貼近學生生活為標準,選擇科普類書籍或百科知識類書籍讓學生拓展知識面。同時,以《弟子規(guī)》《詩經》作為閱讀素材,讓學生對我國古代詩詞進行閱讀了解。在由淺入深地閱讀后,同學們閱讀效果將會得到明顯提高。因此,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要考慮到學生閱讀興趣的原因,讓學生在興趣驅使下閱讀書籍,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提高自身語文素養(yǎng),奠定深厚的語文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善于發(fā)現問題,并及時尋找對策解決問題。通過選取合適教學方法、制訂良好學習計劃、優(yōu)化課后作業(yè)布置、利用興趣驅使學生閱讀四個方面,尋找到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策略。語文閱讀是需要學生通過長時間訓練才能掌握的一項技能,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一些時間,更要給教師自身一些改變的時間。
參考文獻
[1]周寶輝,單影.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2).
[2]陳寶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18(10).
[3]崔垚.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課外語文,2018(10).
[4]許鎮(zhèn)華.淺談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課外語文,2018(3).
[5]陳華東.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周刊),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