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摘 要:對外漢語教材出版較易受到文化沖突因素的影響,而文化因素的融合構建是提高出版物質量的關鍵所在,也是合理處理文化沖突的有效措施。本文分析了對外漢語出版工作中的文化因素問題,探討了對外漢語教材出版中文化因素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材; 出版; 文化因素; 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H195.4?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1-166-001
在語言文化的互動輸出中,文化因素的影響最為重要。在教材出版工作中,由于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差異,導致文化沖突,進而形成的語言要素差異,會對教材的文化內涵造成較大影響,并進一步影響語言推廣及互動。因此對外漢語教材出版中文化因素的融合構建,是減少文化因素影響,提高出版物質量的重要基礎。本文從問題出發(fā),就對外漢語教材如何處理文化因素沖突,做了如下具體闡述。
1.對外漢語教材出版的文化因素問題
1.1文化元素沖突,造成語言文化差異
在對外漢語教材的出版工作中,由于編寫理念立足于主觀思維,導致編寫人員對其他國家的民族文化缺乏全面的認識。特別是國外讀者的審美情趣、文化背景等要素,都是教材出版所需注意的文化因素。而由文化沖突所形成的語言文化差異,往往會導致語言文化輸出的矛盾沖突,影響語言文化的輸出效果。因此,在文化因素的處理中,如何規(guī)避文化沖突,構建融合性語言文化,是提高教材出版質量的重要基礎,也是提升語言輸出力的保障。
1.2文化內涵差異,形成語言場景差異
很顯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民族信仰,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內涵。在對外漢語教材出版中,文化內涵的不同常會造成文化傳播的“局限性”。如,教材中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立足于古代文化故事,但外國人對這些背景故事的了解程度顯然不足,直接進行語言文化的輸出,會導致教材與文化節(jié)點的脫節(jié),影響外國人的理解。因此,教材內容要與文化內涵相結合,并在文化構建中形成文化互通與共鳴,才能更好地促進文化交流輸出。
1.3文化信仰差異,形成語言文化格局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對一些語言文化的處理中,對于文化信仰的處理不到位,容易導致文化對峙等問題的生成。一些對外漢語教材出現(xiàn)“水土不服”,很大原因是文化輸出的切入點存在偏差,對于海外市場的文化研究不深入,形成了語言文化格局,這就直接影響了教材出版的質量。因此,文化信仰是教材出版的重要文化因素,應在文化尊重的視角之下,完善教材編寫內容,契合國外的語言文化信仰。
2.對外漢語教材出版中文化因素的融合構建
對外漢語教材出版受到文化沖突的影響較大,構建融合式發(fā)展策略,能夠更好地提高教材的文化輸出能力,實現(xiàn)良好的文化傳播效果。在筆者看來,對外漢語教材出版工作應從文化融合的角度出發(fā),從文化內涵、文化背景及信仰等維度,解決文化沖突等問題。具體而言,對外漢語教材出版中文化因素的融合構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2.1教材內容:注重文化背景,契合國外文化環(huán)境
對于教材內容的有效控制,是提高出版質量的重要基礎。一是要注重文化背景的差異性,強化教材文化內容與國外文化環(huán)境的契合度。例如,對于美國,其是一個移民國家,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導致美國人十分注重多元文化意識,這就要求教材在內容編寫方面,應注重文化背景的融入,避免文化差異導致文化不適問題;二是文化的正確導入。文化的真實導入,要求教材內容緊扣生活語境,通過對話場景的真實還原,讓學習者在語言文化差異的條件之下,更好地接受文化輸出。為此,在語言內容材料的選擇上,要選擇貼近外國學生生活實際的材料,讓“中國符號”與外國文化更好融合;三是內容要注重時代性,強調文化的傳播輸出,更好地融入到外國人的現(xiàn)代生活之中。
2.2教材語言:表現(xiàn)形式多樣化,強化文化輸出力
教材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應該多樣化,這是強化文化輸出力的重要基礎。首先,教材語言表現(xiàn)形式不應拘泥,而是針對各國文化特色,將語言文化的張力更好表現(xiàn)出來,進而獲得良好的海外市場。其次,文化輸出應立足文化本質,通過文化要素的多元化構建,提高文化的輸出力。再次,教材體式要體現(xiàn)出國際范式,這是強化中外文化融合的重要基礎。教材編寫還要將中國文化理念與國外文化相結合,讓文化以對應的形式展開,進而更好地獲得讀者,滿足文化輸出的需求。
2.3教材出版:加快國別化建設,拓展國際間合作
在教材出版中,“國別化”建設是關鍵。對于教材編寫而言,應立足文化大背景,通過文化的融入輸出,更好地契合文化的相互發(fā)展。為此,要加快編寫相應的國別化、區(qū)域化的特色教材,這樣才能更好地“入鄉(xiāng)隨俗”,避免文化壁壘對教材出版的影響。首先,教材出版要精準定位,對于文化因素的影響,要在“國別化”的構建中得到有效化解,更好地幫助文化輸出的契合度。其次,對外漢語教材出版要強化國際間合作,通過國際化運作,能夠更好地幫助教材出版與國際接軌,避免文化因素的影響。如,強化孔子學院的合作,通過國際合作的方式,實現(xiàn)教材的精準出版。再次,教材設計也是影響教材文化輸出的重要因素。要立足其文化元素,將其傳統(tǒng)文化形態(tài)在教材設計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這樣一來,既滿足了文化輸出的需求,也保障了文化之間的融入。
綜上所述,文化因素是影響對外漢語教材出版的重要原因。特別是文化背景的差異性、文化內涵的獨特性,都要求教材出版要合理處理文化因素影響,在文化因素的融合構建中,提高出版物質量。在筆者看來,對外漢語教材出版中文化因素的有效處理,應著力于教材內容、教材語言及教材出版三個方面,切實提高教材出版質量,獲得海外市場肯定。
參考文獻:
[1]露絲·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2]藤連帥.國際漢語教材編寫出版的歷史演進及啟示[J]現(xiàn)代出版(學術版),2017(05)
[3]王林.對外漢語教材中“稚化”問題類別及成因分析[J]現(xiàn)代語言,2018(25)
[4]李泉.漢語教材的“國別化”問題探討[J]世界漢語教學,2015(10)
[5]阮靜.漢語國際教育與邁向國際化的漢語教材出版[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