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蕾
摘 要:基于綜合實踐活動小課題,研究了解決小學生不帶科學實驗材料,實驗操作不規(guī)范的策略。
關(guān)鍵詞:綜合實踐活動;小課題;科學實驗;實驗操作
一、問題的提出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其目的是通過探究式學習,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課程執(zhí)行者以小課題研究的形式促進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發(fā)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義務(wù)教育科學課程標準》中課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倡導探究式學習”,其基本理念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謀而合。小學科學課探究式學習中,以科學實驗為主,學生在科學實驗中有良好的習慣是保證科學實驗有序、高效開展的基礎(chǔ)。而我校學生科學實驗習慣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學生常常不帶實驗材料,導致科學實驗無法正常開展,例如:四年級上冊溶解單元教學中,基本上每一課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材料,有食鹽、面粉、沙子、小蘇打等,由于教學時間長,教學班級多,科學老師通常都是安排學生自己帶材料,但學生常常忘了帶材料,導致科學教學不能正常進行,雖然老師每次反復地提醒,現(xiàn)狀并沒有多大的改善。
第二,學生的科學實驗習慣差,學生沒有獲得實驗技能。比如科學課堂中,雖然老師再三強調(diào),為了安全起見,科學實驗室中通常不能用嘗的方法,讓學生在生活中也養(yǎng)成對于不知名的物質(zhì)不能去嘗的安全意識。可有不少學生在科學課堂上會吃食鹽,甚至還會去嘗高錳酸鉀溶液,這都是有安全隱患的科學實驗習慣,這種隱患甚至會延伸至學生以后的生活和學習。
二、小課題研究解決科學實驗習慣問題
(一)團隊的組建
西永一小科學組3名科學專職教師分別從4~6年級學生中每班選兩名學生,共16名學生組成了研究團隊。18名學生按照以大帶小的原則分成了3個小組,一組負責調(diào)查,一組負責制定研究計劃,另一組負責整理研究成果。而研究的過程由3個小組的學生共同完成。
(二)開展調(diào)查活動
調(diào)查組學生針對兩個問題分別設(shè)計調(diào)查問題,制作調(diào)查問卷,在4~6年級學生中隨機發(fā)放150份問卷,回收并分析,分析結(jié)果如下:
1.學生不帶材料原因調(diào)查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80%以上的學生不帶科學實驗材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1)學生記不清楚哪幾天有科學課,不知道哪天該帶科學材料,所以沒有帶。(2)家長對學生要帶科學實驗材料的事實不確認,擔心學生帶材料到學校玩。(3)家長不重視科學課,不支持學生帶一些要特意去購買的材料。(4)組內(nèi)學生沒有自我奉獻的意識,老是想著其他同學會帶材料。
2.學生科學實驗習慣不好的調(diào)查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科學實驗習慣不好主要有以下原因:(1)課堂上沒有認真傾聽老師的要求,自己亂做。(2)由于學生帶的材料都是生活中的材料,很多是可食用的,學生確認是安全的,科學課堂上就忍不住去嘗。
(三)制訂研究計劃
1.解決學生不帶科學實驗材料的研究計劃
(1)整理出每冊需要學生帶的實驗材料,列出一個材料清單,做成宣傳海報,張貼在實驗室中;(2)發(fā)放告家長書,告知家長科學課的重要性和本學期需要家長配合、監(jiān)督學生帶的材料,讓家長心中有數(shù),及時準備;(3)組長合理安排組內(nèi)學生,合作帶材料,減輕每位學生帶很多材料的負擔。
2.解決學生科學實驗習慣差的研究計劃
(1)將危險系數(shù)高的實驗操作錄制成微視頻,將微視頻放到學樂網(wǎng)上,學生可以在家里和家長一起鞏固學習。(2)通過有危險性的實驗讓學生進行科學實驗習慣的訓練。
(四)實施研究
18名學生根據(jù)制訂的計劃開展了研究實踐,首先對學生不帶材料的情況進行了實踐研究。按照計劃,學生花了六周的時間整理出了4~6年級科學每冊需要學生帶的實驗材料,由科學老師審核后,讓廣告公司做成宣傳海報,張貼在三個科學實驗中,開學初,學生對本學期要帶哪些科學實驗材料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將本冊需要帶的材料以及科學課的時間以告家長書的形式告知家長,由于告家長書是由學校出面通知的正式形式,由班主任發(fā)放,會讓家長引起重視。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本學期需要帶的材料有了大體的認識,會提前替孩子準備好,并監(jiān)督學生帶材料。通過這種方式,家長比以前更重視科學了,也更支持自己的孩子帶科學材料。再加上組織合理地安排每位組員合作帶材料,一次科學課一位學生通常只需要帶一種材料,科學課學生不帶材料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偶爾一個組的一位學生忘了帶材料,向其他組借用一點材料,可以保證科學實驗正常進行。
小課題組學生為了解決科學實驗習慣差的問題,在科學老師的指導下,將幾個操作復雜的實驗儀器錄制成了微視頻,有酒精燈的使用、天平的使用、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和溫度計的使用,由于這四種儀器操作復雜,還需要老師的演示,往往課堂上老師一次的演示不能保證每位學生都能正確地掌握它的規(guī)范操作,通過錄制視頻的方法,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對操作方法進行鞏固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規(guī)范操作。
對于學生隨便嘗自己帶來的生活材料問題,小課題組學生通過采訪科學老師,知道了科學中常見的具有危險性的化學藥品,如:氫氧化鈉具有很強的腐蝕性,一旦直接接觸人的皮膚,皮膚會而腐蝕而變黃,甚至變黑。學生一聽就覺得很嚇人,更不要說用它做實驗了,所以,每位學生在實驗前都會認真傾聽實驗要求,并戴好塑料手套和口罩,認真地完成實驗。在葉脈標本的制作中,每位參與的學生都做到了安全使用氫氧化鈉,順利地制作成了葉脈標本。通過這一次的實驗,學生深深地意識到,科學實驗中必須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做,可不能自作主張地亂做,一不小心就傷害了自己。
通過小課題研究,讓學生自己找到了不良科學實驗習慣的原因,并制定出了可行的實施方案,通過實施,改善了科學課堂中學生存在的實驗習慣問題,提高了科學課的教學效率。鑒于小課題研究的成功案例,小課題的研究不應該僅僅局限于綜合實踐課程本身,而應該深入到每個學科中,讓學生把研究變成一種生活習慣,而不僅僅是課堂上的一種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繆堅強.開展科學小課題研究 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J].中國教育學刊,2004(2):55-57.
[2]胡國偉,沈坤華.結(jié)合本地資源指導學生開展“小課題研究”的探索[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4(2):46-48.
[3]江偉東.讓小課題研究成為科學教學的生長點[J].小學教學研究(教學版),2010(9):59-60.
[4]任英麗.開展科學小課題研究的途徑[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8):88-8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