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作為一門實證性和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具備客觀性和嚴謹性等特征,而在高中階段的教學當中,我們應當遵循新課標所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核心理念,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為前提,實施現代化有效教學模式,來促進高中數學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基于此,本文就以“等差數列”教學為例,針對高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進行深入探究與分析,重點在實踐當中,對教師的組織教學以及目標設定,進行全面設計與完善,以期能夠在滿足數學新課標需求的基礎上,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學科素養(yǎng),促進高中數學課堂效率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高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滲透教學;等差數列
新時期教育改革當中對高中數學規(guī)劃了教學方向,以《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為主提出了高中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其中主要包括:數據分析、邏輯推理、數學建模,以及數學抽象、主觀想象和數學運算。教師在核心素養(yǎng)滲透教學的基礎上,對數學課程內容與目標進行強化與完善,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與發(fā)展。對此,筆者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希望能夠通過“等差數列”教學的案例,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供一點參考。
一、 設計教學情景,培養(yǎng)學生數學抽象思維
對于高中數學而言,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對學習目標與任務的設定,不僅需要結合教材來進行,同時還需要觀察學生的主體動態(tài),在滿足學生需求與教育標準平衡的基礎上,來選擇與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此作為前提進行實踐教學,從而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對此,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對高中數學“等差數列”一課進行教學,通過將學生們引入情境當中,來強化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等差數列”一課時,我先用課件為學生展示幾組等差數列的例題如第一組:2、4、6、8;第二組:1、4、1、4、1;第三組:9、7、5、3、1.然后讓學生觀察這三組數列中的規(guī)律并總結。其中有的學生說道:“每一組數列中,兩個數之間的差都是相等的。比如第一組數列中2和4相差2,4和6相差2,6和8相差2。”“很好,也就是說在一個數列當中,從第二項開始,如果每項都與前一項相差同樣的數,那么這個數列就叫作等差數列,它們所差的這個常數就是等差數列的公差,而這個公差一般都會用常數d來表示。”對此我為學生們闡述等差數列的定義。接著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學生對等差數列概念及特征的了解,我用多媒體展示幾組數列讓學生找出哪些是等差數列和公差,并用公式進行表示如:a2-a1=d。其次還引導學生了解公差可以是正數,也可以是負數,還可以是0。以此激發(fā)學生興趣,同時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達到高中數學高效教學的目的。
二、 注重問題探究,強化學生數學運算能力
在高中數學教學當中,教師應當以教材為前提,依據課程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其中數學問題的導入與探究,不僅能夠凸顯數學的運算性特征,同時還能夠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同時,強化自身邏輯推理能力和數學運算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基于這樣的前提,教師更應當在數學教材的基礎上注重問題探究式的教學方法,通過為學生設計問題,來引發(fā)學生自主思考與探究,并對實際問題進行解析,從而調整思路,找出解題的方法,從根本上強化了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
例如,在學生了解等差數列的概念及特征之后,我為學生設計等差數列的例題:(1)已知數列x、-15、y、z、45為等差數列,求x+y+z的值;(2)等差數列的公差為4,其中首項為2,末項為64,求這個等差數列一共有多少項?等,通過設計這些例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并運用等差數列的概念及特征進行問題解答,來強化學生數學運算能力。其中有的學生說道:“在第(1)小題當中,因為是等差數列,所以用已知的第五項減去已知的第二項等于三倍的公差即45-(-15)=3d從而求出公差d=20,然后依次類推利用公差求出未知三項,x=-35,y=5,z=25?!比缓笥械膶W生針對第(2)小題說道:“因為已知項為首項和末項,公差為4,所以設定數列為n項,列出公式:62=2+4(n-1),最后求出n=16?!庇纱丝梢?,通過問題探究式教學,激發(fā)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從而使其通過例題已知項列出公式,最后通過運算求出答案。
三、 深化合作探究,提升學生數據分析能力
對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而言,學生作為受教育主體,需要在教學中主動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與價值,以此體現新時期教育改革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核心思想與觀念。對此,我們就可以在高中數學實際教學當中,根據學生的根本情況,深化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模式,通過學生之間的溝通、合作與探究,提高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從而形成找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路徑與模式,以此促進高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例如,學生在了解和掌握了等差數列求解的方法之后,我為學生們設計了等差數列例題,并為學生分配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求等差數列中未知項的解。其中我所設計的例題為:7,13,19,25,31為等差數列,那么181,421,541和2005分別是第幾項?對于此問題,我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與解答。其中學生們都會首先從計算公差d入手,得出d=6之后再列出公式求解。如在解答2005是等差數列第幾項的時候,設定2005是第n項,學生會列公式:2005=7+(n-1)×6,從而得出n=334。由此可見,學生通過等差數列的特征,從公差入手從而求出等差數列未知項的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同時還拓展了學生思維,促進了學生數學分析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在讓學生掌握數學文化基礎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對此,新課標也提出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發(fā)揮主導作用,轉變教學觀念,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數學核心素養(yǎng),從而有效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水平?;诖?,筆者也以高中數學“等差數列”教學為例,對高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滲透教學進行了深入探究與分析,并從以上幾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希望能夠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以及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良好的基礎和前提。
參考文獻:
[1]鄭榮坤.高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等差數列”教學為例[J].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版),2018(12):28-30.
[2]陸建.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例談——以《等差數列》一課為例[J].數學之友,2018(1):37-38.
作者簡介:
吳玲玲,江蘇省泰州市,江蘇省黃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