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陽 沈陽市婦幼保健院 (遼寧 沈陽 110000)
內容提要: 目的:探究在雙胎輸血綜合征(TTTS)預測時,使用超聲聯(lián)合檢查胎兒頸項透明層(NT)、靜脈導管(DV)及臍帶附著方式檢測的價值,總結臨床經(jīng)驗。方法:將2016年1月~2018年3月作為本次研究時間段,將50例單絨毛膜雙羊膜囊雙胎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對其實施超聲、胎兒頸項透明層(NT)、靜脈導管(DV)及臍帶附著方式的檢查,對其檢出的異常率進行統(tǒng)計,并分析各項檢測的應用價值。結果:超聲聯(lián)合檢查胎兒頸項透明層(NT)、靜脈導管(DV)及臍帶附著方式對雙胎輸血綜合征預測的準確率為96.00%,顯著高于單一胎兒頸項透明層(NT)的準確率為80.00%和單一靜脈導管(DV)準確率為82.00%,組間對比均存在顯著差異。結論:在雙胎輸血綜合征(TTTS)預測時,使用超聲聯(lián)合檢查胎兒頸項透明層(NT)、靜脈導管(DV)及臍帶附著方式檢測的價值顯著。
雙胎輸血綜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是單絨毛膜雙羊毛囊雙胎妊娠的一種并發(fā)癥,基于雙胎輸血綜合征對于患兒產(chǎn)生的影響和危害,臨床應該及時對其實施相關檢測和診斷,以便及早明確其病情,給予患者有效的治療和干預,促進其得到良好恢復。本次研究則基于筆者工作的實際情況,于2016年1月~2018年3月展開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超聲聯(lián)合檢查胎兒頸項透明層(NT)、靜脈導管(DV)及臍帶附著方式預測雙胎輸血綜合征的價值,目的在于總結經(jīng)驗為有關工作提供參考,現(xiàn)將本次研究詳情做出整理報道。
將2016年1月~2018年3月作為本次研究時間段,將50例單絨毛膜雙羊膜囊雙胎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50例孕婦的年齡為21~36歲,平均(28.31±2.13)歲,其孕周為10~14周,平均(13.62±2.04)周,孕婦的既往孕次為1~4次,平均(2.65±0.36)次。
單絨毛膜雙胎的診斷標準為:雙胎間的隔膜纖細,無“入”特征;其NT不一致,表現(xiàn)為ZT的差值超過0.6mm,或者一胎存在水囊瘤。DV-RAV檢測可見1個或2個胎兒出現(xiàn)A波消失現(xiàn)象,或者表現(xiàn)為A波倒置。TTTS:Quintero分期,Ⅰ期羊水過多即羊水的深度超過8cm,或羊水過少即羊水深度不足2cm;Ⅱ期即未顯示供血兒膀胱,Ⅲ期即存在多普勒嚴重異?,F(xiàn)象,其異??杀憩F(xiàn)為以下任一種情況,臍靜脈出現(xiàn)波動性血流、靜脈導管血流反向、臍動脈舒張末期血流缺失或為反流現(xiàn)象;Ⅳ期則表示胎兒水腫;Ⅴ表示胎兒出現(xiàn)宮內死亡現(xiàn)象。
排除標準:(1)檢查時胎兒已經(jīng)無生命跡象即死亡;(2)胎兒合并有嚴重的結構異?,F(xiàn)象,包括腦膨出、無腦兒、脊柱異常、肢體缺失、巨膀胱等現(xiàn)象;(3)胎兒存在染色體異?,F(xiàn)象;(4)孕婦自身合并有全身的臟器功能疾病、或孕婦家族有重大的遺傳疾病史、孕婦因自身情況或其他原因無法接受本次隨訪。最終納入研究的50例研究者均為知曉本次研究概況,且同意參加本次研究者。
對入選者均實施超聲、胎兒頸項透明層(NT)、靜脈導管(DV)及臍帶附著方式的檢查,檢查時首先測量胎兒的CRL并對其孕周進行估測,后對胎兒的各個器官系統(tǒng)均進行掃查,記錄其掃查相關結果。按照英國胎兒醫(yī)學基金會(British Fetal Medicine Foundation)所提出的相關標準對胎兒的NT進行測量[1]。此后在胎兒的右旁失狀切面對其DV血流頻譜進行采集,并使用彩色多普勒沿著臍靜脈方向向頭側追蹤其末端分支-門靜脈坐支和DV,一般可見DV位于胎兒的肝臟內,且呈現(xiàn)出狹小的喇叭樣結構,該部分起源于臍門靜脈竇在胎兒的下腔靜脈入右心房處終止,血流則以心房一側為朝向,亮度和顏色較周圍靜脈的血流信號略高。其取樣框2mm置于DV的起始處,調節(jié)聲束和血流方向最大限度平行,并在胎兒靜息狀態(tài)下獲取其DV的脈沖多普勒流速曲線圖。
觀察本次影像學檢查的詳細資料,并對其檢出的異常率進行統(tǒng)計,并分析各項檢測的應用價值。超聲對TTTS的擬診標準為:(1)雙胎生長參數(shù)存在顯著差異;(2)MCDA雙胎;(3)持續(xù)大膀胱和小膀胱;(4)羊水過少-過多序列;(5)受血兒血腫及心衰表現(xiàn);(6)臍帶直徑差異、臍血流頻譜有異常。符合(1)和(2)中標準,同時滿足其余四項中至少一項則為TTTS[2]。
隨后由兒科、產(chǎn)科和影像科相關醫(yī)師對孕產(chǎn)婦和新生兒進行持續(xù)追蹤隨訪,以最終的新生兒查體結果或引產(chǎn)的尸檢結果為金標準對其進行記錄,并統(tǒng)計本次檢測方式的檢測準確性[3]。
將SPSS25.0作為本次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使用(±s)統(tǒng)計研究中計量資料,并應用t實施檢驗;使用n統(tǒng)計本次研究中計數(shù)資料,并采用χ2實施檢驗;檢驗后P<0.05均表示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P<0.05)。
本次50例雙胎輸血綜合征均經(jīng)過隨訪證實,超聲聯(lián)合檢查胎兒頸項透明層(NT)、靜脈導管(DV)及臍帶附著方式預測(以上稱為聯(lián)合檢測)對其診斷的準確率為96.00%(48/50),單一胎兒頸項透明層(NT)的準確率為80.00%(40/50)、單一靜脈導管(DV)準確率為82.00%(41/50),各組數(shù)據(jù)對比詳細情況見表1。
表1.不同檢測方式的診斷準確率[n(%)]
目前臨床多數(shù)采用超聲對有關產(chǎn)婦實施檢查,通過超聲聯(lián)合胎兒頸項透明層、靜脈導管等檢查為臨床提供一定依據(jù),進而通過多方面的數(shù)據(jù)綜合對產(chǎn)婦和胎兒做出判斷,本次研究對其綜合檢測的價值進行分析可見:超聲聯(lián)合檢查胎兒頸項透明層(NT)、靜脈導管(DV)及臍帶附著方式對雙胎輸血綜合征預測的準確率為96.00%,顯著高于單一胎兒頸項透明層(NT)的準確率為80.00%和單一靜脈導管(DV)準確率為82.00%,組間對比均存在顯著差異[4]。綜上所述,在雙胎輸血綜合征(TTTS)預測時,使用超聲聯(lián)合檢查胎兒頸項透明層(NT)、靜脈導管(DV)及臍帶附著方式檢測的價值顯著,可為臨床的及時干預和治療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