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曉葦
摘要: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微信、微博、QQ、貼吧等網絡社交平臺越來越多,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更是影響著高職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值此之際,如何適應時代環(huán)境,轉變傳統(tǒng)媒體環(huán)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探索適合自媒體時代需要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越來越關鍵。鑒于此,本文闡述了自媒體時代對高職思政工作的影響,并探討了“微教育”在高職思政工作中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自媒體時代;高職輔導員;思政工作;微教育
高職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在自媒體時代的沖擊下,高職輔導員必然要轉變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迎合新時代的需求,將微教育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在自媒體的發(fā)展下,微電影、微小說、微信、微博、微視頻等逐漸出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當中,中國正悄然步入一個全新的“微時代”。據相關數(shù)據統(tǒng)計,2015年年底,我國網民人數(shù)已接近7億人,其中手機網民就占據了90%。因此,在自媒體時代下高職輔導員思政工作“微教育”的實施已刻不容緩。
1、自媒體時代對高職思政工作的影響
自媒體的出現(xiàn),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在時間、空間和速度上的限制,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快捷、方便和廣闊的傳播途徑,只要有自媒體存在的地方,學生就能夠隨時隨地的通過網絡向教師咨詢和探討自己關心的問題,同時也可以和自己的同學、朋友進行思想上的交流;此外,自媒體還具有多樣化、互動性強等特點,傳統(tǒng)媒體教學受教學設備、技術等的限制,學生都是處于集中聽課、集中學習的狀態(tài),學習效率較低,而自媒體通過網絡可以用圖、文、聲、像等多樣化的形式將教育內容呈現(xiàn)出來,既能夠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又能夠增加教育的信息含量,給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不再像傳統(tǒng)教學那么死板、單一和枯燥,同時,在交流過程中,學生不僅僅能和教師進行思想交流,還可以跟網絡上所有人員進行思想交流,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突出了學生的主題地位。雖然自媒體有諸多的優(yōu)勢,但同時也存在不足之處。自媒體是一個信息含量巨大的網絡傳播平臺,網絡上的信心多如牛毛,有好的也有壞的,有真的也有假的,如一些詐騙、黃色、暴力等信息,而這種信息的傳播,極易影響學生的思想,影響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而由于這些垃圾信息數(shù)量龐大,網絡監(jiān)管困難重重,因此,在思政教育中,教師應通過自媒體,給學生傳播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樣才能夠切實增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效果。
2、自媒體時代下高職輔導員思政工作“微教育”實施策略
“微教育”是指教育人員利用瑣碎的時間,通過微博、微信、微電影等自媒體形式,利用手機、電腦等網絡通訊設備,對受教育者進行教育的一種形式。“微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在高職思政教育中,高職輔導員應善加利用“微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2.1用“微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
自媒體擁有自媒體的語言,在自媒體網絡平臺上,學生喜歡運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例如各種表情包、當下流行的各種微文體(甄嬛體、杜甫體、包拯體、海燕體)、斗圖等,這些都是網絡上非常流行,用來表示情感、思想等的一種方式,也是當下自媒體流行的一種文化。因此,高職輔導員在與學生交流溝通時,應運用當前大學生所熟悉的“微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樣才能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消除與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距離感,同時,通過“微語言”的溝通交流,輔導員還能夠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并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思想問題,然后在“微語言”溝通中逐漸糾正學生的不良思想觀念。除此之外,微信簽名、朋友圈動態(tài)、QQ簽名、QQ空間動態(tài)等往往傳遞者學生豐富的情緒和內心的想法,甚至微信、QQ頭像也在無時無刻的表達學生當下的思想狀況,因此,教師應多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背后的思想變化,并在“微語言”中及時引導和干預,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通過這樣的教育形式,高職輔導員既能夠與學生亦師亦友,又能夠潛移默化的干預學生的思想問題,從而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2結合教學內容,開展“微活動”
實施“微教育”的關鍵在于發(fā)現(xiàn)和利用教育契機,以互動式參與為形式,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無形中深受教育。因此,在高職思想政治教學中,高職輔導員不應該只注重學生的課堂教育,也不能夠光注重于與學生的“微語言”教育,而是要將其結合起來,用實際行動表現(xiàn)出來,這樣才能夠進一步的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在日常思想教育教學中,高職輔導員可以開展一些課外綜合實踐課程,放大德育資源。例如,輔導員可以通過組織開展“微電影結”、“微小說競賽”、“微視頻競賽”等活動,讓學生自己去創(chuàng)作,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教育,又能夠通過作品的傳播,使其他學生受到教育和影響,同時也能夠緩解學生對網絡媒體的依賴性。另外,輔導員還可以通過校園廣播、校園雜志、宣傳欄、校園網等渠道,弘揚文明禮貌之風,宣傳一些正能量的人物、事跡,以此來增強思政工作的感染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也有助于樹立良好的校風。
3、小結
總而言之,自媒體的出現(xiàn)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共享,充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性,但與此同時,不良的網絡信息也層出不窮,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困難。因此,高職輔導員在進行思政工作“微教育”時,應做好學生的引導和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及時了解和糾正學生的不良思想,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錢入深.高校輔導員"微教育"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 (3):75-77.
[2]王吉富,胡捷,周林.“微時代”背景下的“微教育”思考[J].傳播與版權,2018,063 (08):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