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紅人
【摘要】? 本文以人教版Modul4 Unit4 body language為例對“六要素”學習活動觀在高中英語聽說教學中的實踐進行闡述。
【關鍵詞】? 學習活動觀 高中英語 聽說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41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0-005-02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由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六要素構成的課程內(nèi)容以及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希望改變長期存在的、孤立的以知識和技能為主的碎片化教學的現(xiàn)象。
英語學習活動觀主要包括感知與注意、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等基于語篇的學習活動。即:教師圍繞主題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已知,鋪墊必要的語言和文化背景知識,引導出要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以解決問題為目的,鼓勵學從語篇中獲得新知,通過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建立信息間的關聯(lián),形成新的知識結構,感知并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意義和語篇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取向。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結合教材內(nèi)容,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實踐“六要素”整合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從而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形成。本文以人教版Modul4 Unit4 body language為例對“六要素”學習活動觀在高中英語聽說教學中的實踐進行闡述,供同行參考。
一、主題語境
人與人,人與社會——恰當肢體語言的重要性
二、語篇類型
聽力材料一是關于各國肢體語言介紹的模仿朗讀,聽力材料二是關于工作中肢體語言的不同造成不同結果的故事復述。
三、語篇分析
本課涉及到兩則聽力材料。材料一是模仿朗讀,對body language進行了簡要概述,并融入跨文化意識,選取錄音文本內(nèi)容的同時,還兼顧了模仿朗讀的重讀、連讀、停頓、升降調(diào)等技能的指導,語言相對簡單,容易理解;材料二是關于body language的一則故事,對錄音進行了如下處理:第一部分是故事開端發(fā)展,第二部分讓學生先做一個聽力預判再來聽錄音核對答案,最后讓學生自己討論續(xù)編故事。材料二故事情節(jié)緊扣主題,線索清晰,學生容易獲取并梳理故事中的線索,學會5W1H及速記技能,從而減輕聽力難度和學生畏難情緒,讓學生更有信心、更樂于進行聽說操練。
四、學情分析
針對高一級美術班學生英語基礎差,聽說能力薄弱,本節(jié)課選取了學生較為熟悉的主題,以簡單易懂的小故事作為聽說課素材,并通過一系列聽說活動讓學生接受聽說技能的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教學目標
學生能夠明白肢體語言的重要性及中西方文化差異;掌握重讀、連讀、停頓、升降調(diào)等模仿朗讀技能;通過對速記技能的復習,強化復述技能;通過對圖片觀察預測,提升觀察能力和獲取信息能力;通過小組活動,充分發(fā)揮想象和創(chuàng)造,學會續(xù)編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并在此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與交流,學會表達自我和分享觀點。
六、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老師的引導和聽錄音,強化模仿朗讀和復述故事的技能,提高聽說能力。
2.如何激發(fā)學生已知知識和聽說學習興趣,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
七、教學活動
八、結論
筆者通過“六要素”學習活動觀在高中英語聽說教學中的實踐,在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思考,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從聽、說、讀、寫、看不同的課堂活動中獲得語言文化知識,感受語言的魅力及交際能力,并在課后能有效地選擇和使用學習策略,讓學生學會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學會處理加工信息,發(fā)展思維能力,促使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形成和綜合發(fā)展,達到了預期目標。但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不穩(wěn)定,時好時壞,尤其是學困生,原來會的還會,不會的還不會。另外,有些內(nèi)容講解靈活度不夠,沒有吸引力,致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情緒。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基礎知識教學,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六要素”學習活動觀在不同課型教學中的實踐,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