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桂
【摘要】? 結合近些年地理高考命題與學業(yè)水平考試情況來看,基本上呈現(xiàn)出了題題有圖的情形,通過以各種地理圖形的融入來對學生讀圖與用圖能力的考查,但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卻十分欠缺。本文就如何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和提高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作出分析探討。
【關鍵詞】? 讀圖能力 高中地理 綜合素養(yǎng) 培養(yǎng)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55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1-076-01
讀圖能力是高中地理學習中,學生需要牢固掌握的重要技能。換言之,學生想要掌握更豐富的地理知識,必須具備較強的讀圖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習慣,引導學生對圖像的自主觀察,準確掌握圖形中的有利信息,鍛煉學生的圖像分析能力,以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水平。
一、認識地理讀圖能力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
在遇到圖像相關的題型時,很多學生常根據(jù)題意來在圖像中搜尋問題的答案,也就是先讀取題意再來對圖像的觀察。其實學生采取的這種讀圖習慣,會導致他們對圖像中傳送信息的忽略,另外,如果同時讀取題目與圖形的內(nèi)容,會使學生浪費掉較多的時間。因此,面對學生這種不良的讀圖習慣,教師要及時的糾正,需要讓學生在充分理解圖形后,再來讀題。通常來說,對圖像分析題需認真讀取三遍。首先要對圖像表達內(nèi)容的認識,其次要對圖像已知信息的分析,再來從信息內(nèi)容中作出篩選,找出有用的解題信息。另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身作則做好讀圖習慣的正確示范,還可通過游戲形式來展開讀圖學習活動,以對學生基礎讀圖能力的積累。
高考命題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許多圖像比較復雜,很多學生會覺得無從下手,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通過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讀圖能力的過程,使讀圖能力成為每個學生都具有的有用的學習能力。要提高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教會學生讀圖的一般步驟很重要:一讀圖名。這第一步很關鍵,特別是遇到極少見,甚至沒見過的圖,通過讀圖名可以明確地圖所表示的內(nèi)容,不然很多學生就不知從何處看起,從那里開始分析。例如,“下圖為某城市內(nèi)風頻統(tǒng)計及工業(yè)區(qū)劃示意圖”,表明了圖中內(nèi)容有兩個,一個是某城市內(nèi)風頻統(tǒng)計,另一個是某城市的工業(yè)區(qū)劃。二讀圖例、注記。細讀圖例和注記,可以準確獲取地圖中的有效信息。三據(jù)問題精讀地圖。題目中不是所有圖中所呈現(xiàn)的信息都對解題有效,這就要求學生學會如何從圖中提取對解題有關或有幫助的有效信息,去掉無用的信息。特別是高考時,時間緊,能從圖中快速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能為學生節(jié)省了做題時間,并且提高了做題的準確率。另外,教師在平時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使用各種各樣的地圖輔助教學,并培養(yǎng)學生經(jīng)常利用地圖冊查閱地圖和相關地理知識,能養(yǎng)成左圖右書的良好學習習慣,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和地理綜合思維。
二、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會學生讀圖方法
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幫助學生對圖像的觀察。在教學《山地的形成》課程時,先結合地理外貌的斷層與褶皺的特點,進行示意圖的繪制,再對圖像作出相關的說明。
然后,利用多媒體再現(xiàn)斷塊山與褶皺山的形成過程,再來學習喜馬拉雅山脈的地理知識。用多媒體繪制出上圖2,并設置相關問題:判斷山地的類型。因為喜馬拉雅山的形成與基拉韋厄火山的爆發(fā)存有共同點,都是受地球內(nèi)力作用的影響而形成的,故而有些學生猜測其為火山類型。
教師向學生闡述火山形成的原理,因為火山錐與火山口才是組成火山的結構,因此證明了以上觀點是錯誤的。接下來讓學生對圖4地形的觀察,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了上圖4中的喜馬拉雅山脈中,存在有向下彎曲的向斜,和向上拱起的背斜機理特征,于是說出這屬于褶皺山地類型,獲得了教師欣喜的認可。運用多媒體技術提供直觀形象讓學生觀察,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以問為導讓學生投入思考,繼而增強學生的讀圖能力。
三、引導學生自己動手畫圖,深化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
學生學會看圖后還需要進行一些必要的填圖和繪圖訓練,才能進一步提高讀圖能力,而且進行填圖和繪圖訓練可以鞏固所學地理知識和培養(yǎng)地理技能,也是適應新課標“要正確填注地圖、繪制示意圖和地理圖表”的要求。在高中地理學習中,將會涉及到諸多適宜繪圖的知識點,如河流、山脈、經(jīng)緯度、氣候類型與城市交通等各項內(nèi)容。教學時為達到良好的繪圖效果,在具體的操作時教師要注重科學的順序原則,首先安排學生進行填圖,再對底圖自行的臨摹,然后引導學生對地圖的細心觀察,可以忽略次要信息,重點對主要地貌特征的臨摹繪制。例如對中國地圖進行繪制時,先對主要輪廊的描繪,將主要海陸與經(jīng)緯線的分布進行標注,再來對重要分界線、主要的氣候類型、河流與山脈等的繪制。另外出于對圖幅容量的考慮,繪圖內(nèi)容時要合理取舍,且需用不同顏色對不同要素的區(qū)分。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繪圖能力,還可以展開多樣化的繪圖比賽活動,由教師作出科學的評價與總結,通過多種途徑來強化學生對地圖的掌握能力。
四、結束語
總之,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強化他們的讀圖意識,引導他們正確的讀圖習慣,教授給他們有效的讀圖方法,通過圖中價值信息的提取與思考,來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以促進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孫兆雷.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10).
[2]王均海.培養(yǎng)學生地理信息獲取和解讀能力的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1(1-2).
[3]史剛鋒.培養(yǎng)地理讀圖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J].中學課程資源,2018(09):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