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俄漢“人體”諺語對比研究

      2019-09-10 07:22:44吳雪松崔雨薇王書紅崔秀蘭
      關鍵詞:修辭諺語文化背景

      吳雪松 崔雨薇 王書紅 崔秀蘭

      [摘 要] 諺語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俄語諺語既有與漢語諺語相似之處,又有本民族獨有的特色。為促進俄語諺語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文章以較為貼近人們日常生活的“人體”諺語為例,從修辭、語義和文化背景三個角度對俄漢“人體”諺語進行對比,使人們能夠深入體會俄語“人體”諺語的語言特征和文化特征,為俄語諺語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奠定理論基礎,并對中俄文化交流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 “人體”諺語;修辭;語義;文化背景

      [中圖分類號]H35 [文獻標志碼]A

      “諺語是在群眾中間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1]637俄漢諺語都是具有教育意義的簡短格言和警句,因其中蘊含豐富經(jīng)驗而被廣泛流傳,并進一步影響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顧名思義,俄漢“人體”諺語就是與人體各部位相關的諺語。語言學家Ф. Вакк將“соматизм”這個術語引入到語言學,他認為:“соматизм”是一個固定的稱名單位的總和,它不僅包括對人體部位(外部器官、內部器官)的稱名,還包括對人體流淌的血液的稱名(кровь)。另外,還包括與人體機能直接相關的詞匯,如神經(jīng)(нервы)、骨頭(кость)、心靈(душа)、手(рука)、足(нога)、語言(слова)和嗓音(голос)等[2]12。在俄漢諺語研究中,“人體”諺語的研究占據(jù)了重要地位。本文的“人體”諺語既包括稱名人體外部器官和內部器官的“人體詞”,而且還包括與人體機能直接相關的“人體詞”,從修辭、語義和文化背景三個角度對俄漢“人體”諺語進行對比,并進一步研究俄語諺語的實際應用,有利于俄語諺語的學習和加強中俄雙方文化交流。

      一、“人體”諺語修辭對比

      (一)修辭色彩

      1.感情色彩

      諺語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一種常見的言語表達方式,它的感情色彩主要反映褒貶評價,在俄語中褒義諺語可細分為 высокое(崇高),одобрительное(贊同),ласкательное(親昵);貶義諺語可細分為грубое(粗俗),шутливое(戲謔),неодобрительное(不贊)等,除此之外還有相對中性的諺語,情感傾向不明顯。[3]20例如:слушай ухом, а не брюхом.(親昵)(1);рот до ушей, хоть завязки пришей.(戲謔);рука руку моет(諷刺)。

      漢語“人體”諺語的感情色彩沒有像俄語諺語那樣分得很細,主要分為褒義、中性和貶義三大方面,例如:“樹老半心空,人老百事通(褒義)”(2),“四兩鴨子半斤嘴(貶義)”,“說書的嘴,唱戲的腿(中性)”。與同一個人體部位有關的“人體”諺語表達的感情色彩也不盡相同,例如:“牽牛要牽牛鼻子(中性)”——“鼻孔朝天的人,會跌下糞坑(貶義)”。

      2.語體色彩

      俄語“人體”諺語根據(jù)語體屬性的不同,可分為書面語諺語、口語體諺語和跨語體諺語;漢語“人體”諺語主要分為書面語諺語和口語體諺語,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口語體,一些“人體”諺語同時可用書面語體和口語體分別表示同一內涵,如:“隔墻須有耳,壁外豈無人(書面語)”與“墻里說話,墻外有人聽(口語)”。

      (1)俄漢“人體”諺語同為口語,語義相近

      例1.蜜糖嘴巴,砒霜心。—— На языке мёд, а на сердце лёд.

      例2.一個半斤,一個八兩?!?Что в лоб, что по лбу.

      (2)俄漢“人體”諺語同為書面語,語義相近

      例3.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Око за око, зуб за зуб.

      例4.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Дальние проводы - лишние слёзы.

      (3)俄語“人體”諺語是書面語,漢語“人體”諺語是口語,語義相近

      例5.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палец о палец не ударить.

      例6.終于完事兒了(有抱怨的意味)—— с рук долой.

      (4)漢語“人體”諺語是書面語,俄語“人體”諺語是口語,語義相近

      例7. 千鳥在樹,不如一鳥在手?!?не сули журавля в небе, а дай синицу в руки.

      例8. 君子動口,小人動手?!?Языком болтай, а рукам воли не давай.

      (二)修辭格

      相當大量的俄漢諺語來自生活,許多和人體部位有關的諺語都是來源于市井故事中,在修辭上較為通俗易懂,較之其他諺語更具有生活氣息,使讀者和聽者感到自然親切。

      1.詞匯使用

      (1)為了在準確表達語義的同時令詞匯具有豐富變化,俄漢“人體”諺語都注重同義詞的使用。[4]272例如:

      例9. Не хвали меня в очи, не брани за глаза.[5]

      例10.В чужом глазу сучок видим, а в своем бревна не замечаем.

      這兩則諺語中,“очи”和“глаза”是同義詞,都表示“眼睛、眼光”的含義;“видим”和“замечаем”是同義詞,都表示“看見”的含義,避免了諺語用詞的重復、單調、呆板,加強了諺語的表達效果,使詞語富有變化的同時維持諺語原意。

      例11. 人心難測水難量。

      這則諺語中,“測”和“量”是同義詞,是對事物做出量化描述,但是卻令言語詞匯具有豐富變化,加強了“人心深不可測”的表達效果。

      (2)俄漢“人體”諺語在重視同義詞的同時更注重反義詞的使用,如生與死、大與小、善與惡、虛與實、冷與熱等,通過反正對比達到突出語義的目的。[4]272

      例12.Серце вещун —— чует добро и ходо.

      例13.В глаза забавляют, за глаза ругают.

      這兩則諺語中,“добро”和“ходо”是反義詞,“В глаза”和“за глаза”是反義詞,正反對比使諺語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例14.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例15.心要熱,頭要冷。

      這兩則諺語中,“虛”和“實”是反義詞,“熱”和“冷”是反義詞,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諺語的警示意味更加明顯,令人印象深刻。

      (3)大量使用數(shù)詞和量詞是俄漢“人體”諺語詞匯使用的另一個特點。[4]273其中數(shù)詞既可以是實數(shù),也可以是虛數(shù),如俄語諺語中“три” 、“семь” 和漢語諺語中的“三”“七”“九”“百”“千”“萬”多為虛指,表示多數(shù)。例如:

      例16.Конь о четырех ногах, да спотыкается.

      一把火燒不開水,一只手捂不住天。

      這兩則諺語中,“四個馬蹄”和“一只手”都屬于實指,通過使用現(xiàn)實中精準的數(shù)字突出諺語論斷的真實性。

      例17.У семи нянек дитя без глазу.

      例18.要挑千斤擔,先練鐵肩膀。

      這兩則諺語中,“семи нянек”和“千斤”都是虛指,前者強調數(shù)量雖多也還是達不到預期效果,后者表達在承擔責任之前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

      (4)運用多種辭格形式,使諺語更加生動形象。

      1)比喻

      俄漢諺語都有“比喻”這一修辭格,具體分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大類,“人體”諺語主要涉及明喻和暗喻兩類。

      明喻的本體、喻體和比喻詞同時出現(xiàn),其中俄語諺語的比喻詞有как;как будто (бы); будто (бы) словно;подобный;похожий[6];漢語諺語比喻詞有:像、似、如、若等,例如:

      例19.Как с гуся вода небывалые слова.

      例20.Поповское брюхо что бёрдо всё мнёт.

      這兩則諺語中,前者將“небывалые слова”比作“вода с гуся”,比喻詞是“Как”,意在說明污蔑很快就會被人遺忘的;后者將“Поповское брюхо”比作“бёрдо(筘——織布機上的梳刷器)”,形容教士什么樣的食物也不嫌棄,不拒絕,引申含義是諷刺教士的貪得無厭。

      例21.口里甜如蜜,心里黑如漆。

      例22.口似蓮花心似刀。

      這兩則諺語中,分別將口中的話比作蜜糖或蓮花,將心中的想法比作黑漆或刀子,比喻某些人說話做事表里不一,面甜心苦。

      暗喻沒有比喻詞,理解暗喻的基礎是了解諺語背后的典故。在俄語諺語中通常用破折號代替比喻詞,而在漢語諺語中還可以用“是,成”替代比喻詞,在“人體”諺語中較為常見。例如:

      例23.Свой глаз —— алмаз.

      例24.Свой ум —— царь в голове.

      這兩則諺語中,前者“глаз”是本體,“алмаз”是喻體,中間破折號代替比喻詞,強調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后者“ум”是本體,“царь”是喻體,中間破折號代替比喻詞,意在強調人應有主見,不要人云亦云。

      例25.眼是孬漢,手是好漢。

      例26.有心打石石成針,無心打石石無痕。[7]30

      這兩則諺語中,前者“眼”和“手”是本體,“孬漢”和“好漢”是喻體,用“是”替代比喻詞,比喻有的事情看著難做,實際上做起來并不難;后者“石頭”是本體,“針”是喻體,用“成”替代比喻詞,著重強調恒心的重要性。

      2)夸張

      為加強表達效果,在俄漢“人體”諺語中都存在“夸大”和“縮小”兩種修辭形式,例如:

      例27.Семи пядей во лбу.

      例28.Скорей верблюд пройдётсквозь игольное ухо, чем...

      這兩則諺語中,“лбу”有“Семи пядей”是一種夸大,現(xiàn)形容某人才學出眾,聰明之極;而“верблюд”穿過“игольное ухо”是一種縮小,強調幾乎是不可能發(fā)生的事。

      例29.十丈深水易測,一個人心難探。

      例30.銀錢如糞土,臉面值千金。

      這兩則諺語中,“十丈深水”是虛指,屬于夸大,“一個人心”屬于縮小,通過前后的對比突出人心難測;“糞土”屬于縮小,“千金”是虛指,屬于夸大,強調面子的重要性。

      3)對比

      在俄漢“人體”諺語中,通常將明顯矛盾對立的雙方進行對比,其中俄語常用轉折詞:да, а, но,但漢語中通常不使用轉折詞,例如:

      例31.видит око, да зуб неймёт.

      例32.Богатый бережёт рожу, а бедный одежду.

      這兩則諺語中,前者將“око”和“зуб”作對比,表示只能遠遠看見而不能接近;后者將“Богатый”和“бедный”“рожа”和“одежда”作對比,強調不同階層的人價值觀不同。

      例33.豆腐嘴,刀子心。

      例34.刀傷易治,口傷難治。

      這兩則諺語中,前者將“豆腐”和“刀子”作對比,形容一個人面甜心苦;后者將“刀傷”和“口傷”、“易”和“難”作對比,強調惡語對人傷害大。

      4)擬人

      在俄漢“人體”諺語中,既可以把某人體部位人格化,也可以讓無生命的事物擁有人格,如:

      例35.У стен есть уши.

      例36.Язык без костей.

      這兩則諺語中,前者將“стен”擬人化,用來勸誡人們說話小心,免得泄露秘密;后者將“Язык”擬人化,比喻某些人說話不算數(shù),常有變化。

      例37.謠言腿短,理虧嘴軟。

      例38.勞動是幸福的右手,節(jié)約是幸福的左手。

      這兩則諺語中,前者將“謠言”擬人化,形容謠言傳播的速度很快,警示人們勿被謠言左右。后者將“幸福”擬人化——擁有左右手強調只有在勤快勞動的同時還能保持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才能獲得幸福。

      5)借代

      在俄漢“人體”諺語中,常用人體某部位替代某事物,如:

      例39.Глаз вернее уха.[8]49

      例40.Руки осторожны и рот осторожен всюду будет легко найти ночлег.

      這兩則諺語中,前者以“Глаз”代指人們看到的事件,“уха”代指人們聽說的事件,旨在說明聽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實可靠,強調實踐的必要性。后者以“Руки”代指人們做的事情,“рот”代指人們說的話,旨在警示人們不該拿的東西絕對不拿,不做錯事壞事;不該說的話絕對不許亂說,不說胡言亂語。

      例41.眾人的舌頭,能把高山說倒。

      例42.嘴巧不如手巧。

      這兩則諺語中,前者以“舌頭”代指人們口中說的話,旨在強調不斷的誹謗能使人毀滅;后者將“嘴”代指說出的話,“手”代指做出的事,形容說的天花亂墜不如干一件實事。

      6)類比

      在俄漢“人體”諺語中,常用類比進行強調,如:

      例43.Тля одежду тлит, а худые обычай дущу.

      這則諺語中將“Тля(蠹蟲)”和“худые обычай(陋俗)”作類比,強調不良習俗對人身心健康的影響比害蟲咬壞衣物的后果更加嚴重。

      例44.樹怕剝皮,人怕傷心。

      例45.泥鰍滑難捉,壞人心難摸。

      這兩則諺語中,前者將“樹”和“人”作類比,形容人最難以忍受的是內心受創(chuàng);后者將“泥鰍”和“壞人心”作類比,諷刺壞人的心事難以捉摸,警示人們當心受到壞人的傷害。

      7)雙關

      雙關指在諺語里使用同音異義詞、一詞多義詞、發(fā)音相似但意義不同的詞匯,引發(fā)聯(lián)想且含有幽默效果。如在Снаружи красота, внутри пустота中,“красота”和“пустота”是發(fā)音相似而意義不同的詞匯[9];在В мире жить —— с миром жить中,“в мире” 和“с миром”是一詞多義[10]18。雙關用法在“人體”諺語中也很常見,如:

      例46.Нет тот голова, кто кричит, а тот, кто голова имеет.[9]

      例47.Где хвост начало, там годова мочало.

      這兩則諺語中,前一則中“начало”和“мочало”是發(fā)音相似但意義不同的詞匯,旨在諷刺工作能力差,辦事沒章法的人;后一則中的兩個“голова”是一詞多義,前者指“領導、領袖”,后者指“具備智慧與才能”,委婉諷刺喜歡指責下屬辦事不力,自身卻沒有與職位匹配的智慧與能力的領導。

      例48.馬老腿慢,人老嘴慢。

      例49.抬樹抬小頭,問路問老頭。

      這兩則諺語中,前一則中“嘴”和“腿”是發(fā)音相似但意義不同的詞匯,形容像馬老后行動緩慢一樣,人老后說話自然遲緩;后一則中的兩個“頭”是一詞多義,前者指樹干較細的一端,后者指富有經(jīng)驗的老人家,旨在建議人們向年長且經(jīng)驗豐富的人討教。

      2.句式配置

      (1)對偶

      對偶從內容上分正對和反對——正對是前后兩個部分運用類似的事體,相互補充;反對是前后兩個部分運用相反的事體形成強烈對比,相互映照。[4]274在與人體有關的俄漢諺語中,“對偶”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方式,具體事例如下:

      例50.Богатый бережёт рожу, а бедный(бережёт)одежду.

      例51.只見別人眉毛短,不見自己頭發(fā)長。

      例52.В одно ухо входит, в другое выходит.

      例53.菜無心死,人無志亡。

      在以上例句中,前兩個例句是“反對”,后兩個例句是“正對”。需要注意的是,與對比不同,對偶更強調句式上字數(shù)相等、結構相同,而對比通常是把正反兩方面的事物放在一塊進行比較,從而突出一個事物的特點,強調的是內容上的特點。

      (2)回環(huán)

      回環(huán)是指通過變換詞語順序,即重復前一部分的詞尾作為后一部分的開頭,又回過頭來用前一句的開頭作為后一部分的結尾。[4]274俄漢“人體”諺語通過這種回環(huán)往復的形式,表現(xiàn)兩種事物或現(xiàn)象的互相依存或者互相排斥,使語言更加有節(jié)律感,加強表達效果。例如:

      例54.Одна голова не бедна, а бедна, так одна.

      在這則諺語中首先重復前一句詞尾的“бедна”作為后一句的開頭, 后來又用前一句開頭的“одна”作為后一句的詞尾,屬于典型的回環(huán)句式,意在說明單身生活較簡單,困難較容易克服,近似于“光棍沒有家務事”。

      例55.Нос вытащит-хвост увязит, хвост вытащит-нос увязит.

      在這則諺語中首先重復前一句詞尾的“хвост”作為后一句的開頭, 后來又用前一句開頭的“Нос”作為后一句的詞尾,屬于回環(huán)句式的活用,形容某人做事捉襟見肘,摁下葫蘆起了瓢。

      例56.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

      在這則諺語中首先重復前一句詞尾的“虎”作為后一句的開頭, 后來又用前一句開頭的“人”作為后一句的詞尾,屬于回環(huán)句式的活用。

      (3)排比

      排比句式在“人體”諺語中也較為常見,例如:Хлебу―мера, слову ― вера, деньгам ― счёт.[10]17 笑一笑,少一少;惱一惱,老一老;愁一愁,白了頭。要想身體好,吃飯別太飽;要想身體好,天天要起早;要想身體好,睡覺不蒙腦。

      (4)“不怕(не)……,只怕(а、да)……”句型

      這一句型實際上是對比修辭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通過否定前一種情況來突出后一種情況,富有韻律感,通常與對偶句式共同使用,在俄漢“人體”諺語中較為常見;在這里把這一句型單獨列舉出來,強調前句和后句的對比,而非兩個詞語之間的對比,具體見以下實例:

      例57.Не клади в ухо, а положи в руку.

      這則諺語通過否定“клади в ухо”的行為,來強調“положи в руку”的重要性。

      例58.Не гляди на лицо, а гляди на обычай.

      這則諺語通過否定“на лицо”的行為,轉而強調“на обычай”的重要性。

      例59.不怕路長,只怕心老。

      這則諺語通過否定前句的“怕路長”突出后面的“怕心老”,形成強烈對比。

      例60.不怕百戰(zhàn)失利,只怕灰心喪氣。

      這則諺語通過否定前句的“怕百戰(zhàn)失利”突出后面的“怕灰心喪氣”,形成強烈對比。

      二、“人體”諺語語義對比

      兩種語言的溝通需要產(chǎn)生共鳴,最根本的就是要理解對方話語的基本內涵,俄漢諺語在人們的日常交際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俄漢諺語的內涵是完全對等的嗎?并不是。俄漢諺語語義內涵對比,存在三種不同情況:完全對應、部分對應和不對應,本文以俄漢“人體”諺語為例,闡述這個現(xiàn)象。

      (一)完全對應

      所謂完全對應,是指不僅俄漢熟語的語義相同、形象相同;而且表示同一個人體部位所代表的語義也是相同的。例如:

      例61.對比“в одно ухо входит, в другое выходит.”和“左耳進,右耳出。”

      這組諺語中,兩者都表示把對方說的話完全不放在心上,并且“ухо”和“耳朵”的語義和形象也相同。

      例62.對比“Чужая душа —— потёмки.”和“人心隔肚皮?!?/p>

      這組諺語中,兩者都表示人心難測,警示人們不要輕易相信他人,并且“душа”和“心”的語義和形象也相同。

      (二)部分對應

      所謂部分對應,是指俄漢熟語的語義相同,形象各異,或者形象相同,語義不同;并且同一個人體部位所代表的語義也存在差別或者同一個語義用不同的人體部位表達。

      1.語義相同,形象各異

      例63.對比“В голове какой-то клёпки не хватает.”和“腦袋里缺根弦?!?/p>

      這組諺語中,俄語諺語直譯為“腦袋里缺塊木板”與漢語“腦袋里缺根弦”語義相同,都指愚蠢的或有些傻頭傻腦的人,但是形象不同——一個是木板,一個是弦。

      2.形象相同,語義不同

      (1)心——душа和сердце

      俄漢諺語中漢語的“心”和俄語的“сердце”應用范圍是不一樣的,在俄語中“душа”和“сердце”都能表示“心”的含義。漢語的“心”有以下幾個內涵與之相對:首先從生理角度而言,“心”代表心臟這一人體器官——等同于俄語中表示人體器官的“сердце”;其次古人認為心是思維的器官,因此把思想、感情都說做“心”,并進一步引申為思慮、謀劃——俄語中“душа”和“сердце”在表達思想和精神時與“心”等同,但“душа”同時也可象征人的靈魂,屬于俄語特有含義,而非中國文化中的“魂魄”。從俄漢“人體”諺語中可以看到“心”和“сердце”、“душа”的差別,例如:

      例64.С глаз долой—из сердца вон.

      例65.千枝連根,十指連心。

      這組諺語中“сердца”和“心”的含義是不同的,“сердца”代表人的情感承載,意在說明良好的感情需要彼此維系;“心”是指生理上的心臟,強調親人與自己息息相關。

      例66.Будет твоя душа в раю, помяни и мою.

      例67.天不嚴寒水不凍,人不傷心淚不流。

      這組諺語中“душа”和“心”的含義是不同的,“душа”表示“靈魂”,“心”代表人的思維和感情。

      (2)足——нога

      在漢語中“足”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漢字,與俄語中“нога”有兩層含義是相同的:一是都代表腳這一器官;二是都表示器物下部的支撐部。除此之外,漢語“足”還有“足夠”、“完全”和“值得”三個含義;“нога”還可表示生理上的腿。具體到俄漢“人體”諺語中,我們可以通過具體實例研究“足”和“нога”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例如:

      例68.Ты на гору, а чёрт за ногу.

      例69.得不足喜,失不足憂。

      這組諺語中“нога”和“足”的含義是不同的,“нога”代表的是最基本含義“腳”,意在形容人不走運;“足”具有自身特殊含義,表示“值得”。諺語意在告誡人們人生有起有落,順境和逆境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例70.Что летом приволочишь ногами, то зимой подберёшь губами.

      例71.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這組諺語中“нога”和“足”的含義是不同的,“нога”對應的是漢語中“腿”的含義,贊美了俄羅斯人民在氣候溫暖的時候勤奮勞動以保證冬季衣食充足的智慧; “足”具有自身特殊的含義,表示“足夠”,意在警示人們寧可堅守正直之道以致不滿自身需求,也不利用歪門邪道獲利。

      (三)不對應

      俄漢諺語的不對應是指一則諺語在另一種語言中無法找到基本相同的諺語,只能用諺語以外的語言來加以表述,通常來說,這樣的諺語都具有鮮明的本民族的特色,如:Москва от копеечной свечи за горелась,在“人體”諺語中也較為常見,例如:

      例72.Медведь на ухо наступил.

      這則諺語譯為“熊踩到耳朵了”,表示某人完全沒有音樂欣賞能力,在漢語諺語中沒有類似的表達。

      例73.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

      “兩”和“斤”是我國特有的度量單位,表達的是平等相待之意,在俄語諺語中沒有類似的表達。

      例74.鼻子底下通南京。

      “南京”是我國著名的城市之一,以“南京”泛指欲達之處,是漢語諺語獨有的表達方式,俄語中沒有類似的表達。

      三、“人體”諺語文化背景

      (一)來源于歷史史實,反映歷史文化

      各民族都有獨特的歷史和經(jīng)歷,并且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書寫著自己的歷史,諺語是人們在口語相傳中流傳下來的,既承載著重大歷史事件的能量,又充分顯現(xiàn)了人類智慧,“人體”諺語作為一個特殊的諺語分支,更貼近普通民眾的生活,它所表述的歷史史實既可能是正史,也可能是民間流傳的野史傳說,如:

      例75.Москва слезам не верит.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這則諺語源于莫斯科公國的鼎盛時期,當時幾代莫斯科大公向征服的周圍公國強征貢賦,即使納貢王公不滿,莫斯科大公毫不心軟,照收賦稅,現(xiàn)用來表示“眼淚無濟于事”。

      例76.В ногах правды нет. 坐吧,干嘛老站著?

      這則諺語最初是правда в ногах的肯定形式,指“嚴刑出真相”。在古代俄羅斯,法官審訊案件或稅收官員催收捐稅時,通過用鐵條拷打腿部進行嚴刑拷打,直到當事人屈打成招,了結案件或被迫付出捐稅的錢時為止,但現(xiàn)在改用в ногах правды нет這一否定形式,請客人入座,具有詼諧戲謔的意味。[11]33

      例77.皮之不存,毛將焉附。[12]15

      魏文侯曾見一個百姓將羊皮棉襖反穿在身上,很是不解,卻原來百姓是過于珍惜皮衣,為了保護皮毛才反穿,但皮子外露導致磨破,毛也就無處依存了。

      (二)來源于自然環(huán)境,反映地理文化

      俄漢兩民族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在交通工具和山川物產(chǎn)上也有差異,這些差異在諺語中也有體現(xiàn)。

      例78.Что летом приволочишь ногами, то зимой подберёшь губами.

      在俄羅斯冬天寒冷且時間長,這就意味著在春夏時期就要耕種過冬食物并準備取暖木材,盡量減少出門次數(shù),在家取暖。

      例79.Не первый снег на голову.

      在俄羅斯,下雪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這則諺語通常由生活經(jīng)驗非常豐富的人說出,意在強調自己不是第一次對付意料不到的事情,極度自信。由于地緣因素,這則諺語在赤道附近等常年高溫地區(qū)是不成立的。

      例80.Мёрзлой роже да метель в глаза.

      俄羅斯冬季氣溫低,風力強且經(jīng)常下雪,在外長時間行走時又恰逢下雪,是一種很糟糕的狀況,含義近似于“雪上加霜”。

      而中國也形成了多種“人體”諺語,如有關天氣、氣候的:“風是雨的腳,風止雨就落”,有關農(nóng)作物生長的:“人少不了血,田少不了水”,有關日常出行的:“只要邁開兩腳,哪愁千里迢迢”。

      (三)來源于經(jīng)驗規(guī)則,反映民間智慧

      諺語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有許多諺語是從民間流傳開來的,總結了老一輩人的經(jīng)驗教訓作為對后輩的啟迪,雖通俗易懂,卻也包含著民間智慧,并逐漸成為民族習俗,這其中也涉及到“人體”諺語,比其他諺語更加貼近人們生活。

      俄羅斯建國歷史并不長,但是卻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國家,老一輩總結本土民族和外來民族的經(jīng)驗教訓,吸收其中的精華并傳承給下一代。諺語在傳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較常見的還是“人體”諺語。例如:

      例81.Хвост голове не указка.

      這則諺語意為“尾巴不能向腦袋發(fā)令”,警示人們不要對更加有經(jīng)驗、有學識的人指手畫腳。

      例82.Пустой колос голову кверху носит.

      這則諺語意為“空穗頭朝上”,諷刺胸無點墨且眼光狹小的人通常都自負。

      例83.На чужой каравай рот не разевай, а пораньше вставай да свой затевай.

      這則諺語源于結婚儀式,反映婚禮習俗。在結婚儀式中,要把用紅帶子捆著的大圓面包隆重地送到新郎家中,專供新郎和新娘用。

      例84.Держи голову в холоде, живот в голоде, а ноги в тепле.

      這則諺語表達“頭要涼,腹要空,腳要暖”,反映了俄羅斯民族的健康生活習慣。

      在中國也有一些來自于民間智慧的“人體”諺語,如:反映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的“吃了端陽酒,扇子不離手”,展現(xiàn)家庭觀念的“兄弟合力山成玉,父子同心土變金”,源自飲食習慣和烹飪訣竅的“吃山芋揀心,吃胡蘿卜揀頭”。

      四、俄語“人體”諺語的應用

      通過俄漢“人體”諺語的修辭、語義及其文化背景因素的對比,我們可以在熟悉漢語“人體”諺語的基礎上,以一種更生動、形象的方式學會運用俄語“人體”諺語,使之成為日常對話中的新的組成,而不是簡單羅列。俄語“人體”諺語的使用方法如下:

      (一)“人體”諺語的直接使用

      諺語的直接使用,是指在話語中直接引用一個完整的“人體”諺語,且常帶有 Как говорится, по словам пословицы, по пословице等成分,用其說理,簡單明了,說服力強,且使敘述形象生動[13],是最為普遍的使用方式,如:Правду говорит пословица: Не смейся горох над бобами, сам будешь валяться под ногами,在這則諺語中,“Не смейся горох над бобами, сам будешь валяться под ногами”是眾所周知的諺語,整個諺語直接引入到例句中,屬于諺語的直接使用。

      (二)“人體”諺語的暗用

      諺語的暗用,是指將諺語的意義融合于句中,而不特意指明出處。[13]例如:Ночью опять лил дождь темь, была хоть глаз выколи. Спал Тихон Ильич плохо, мучительный скрипел зубами,在這則諺語中,“хоть глаз выколи”意為好像把眼睛刺出來一樣什么都看不見,例句中將這則諺語融于字里行間,強調天黑的程度,屬于諺語的暗用。

      (三)“人體”諺語的變用

      諺語的變用,是指在使用諺語的過程中增加或刪減某些部分——這里刪減的是眾所周知的諺語,提到諺語中可辨認的關鍵詞匯,就可起到再現(xiàn)整條諺語的作用。[13]例如,товарищества вы никогда не составите: разжёвываете, в рот, кажется, кладёте пользу—ничему не внемлют,在這則諺語中,“класть в рот”是一個完整的諺語,例句將“пользу”加到諺語當中的同時將整個諺語拆分到句子中,盡管如此,讀者仍能從中理解諺語和句子的含義,這取決于諺語應用的廣泛程度,屬于諺語的變用。

      [注釋]

      (1)本文除特殊標注外,其它俄語諺語例句均摘自葉芳來編寫的《俄漢諺語俗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

      (2)本文除特殊標注外,其它漢語諺語例句均摘自鄭勛烈編寫的《諺語手冊》(知識出版社,1985)。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小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2]張騰騰.俄語“人體熟語”的語義研究[D].哈爾濱: 黑龍江大學,2016.

      [3]葉向榮.俄漢熟語對比與翻譯[D].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2008.

      [4]張會森.俄漢語對比研究[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5]姜秀華.俄漢語義在民族文化方面及修辭特點的比較[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0(12):66-68.

      [6]吳軍.修辭格在俄語成語中的運用[J].外語學刊,2004(4):68-72.

      [7]金玲.俄漢常用辭格成語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

      [8]杜琳諾娃·葉列娜.漢俄諺語對比分析[D].沈陽: 遼寧大學,2015.

      [9]韓玫,崔傳江.俄語諺語及俗語常用修辭手段探討[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4(2):59-61.

      [10]周長雨.俄語諺語的漢譯問題[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

      [11]彭燕麗.俄語成語文化分析[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

      [12]朱五書.中華諺語故事[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6.

      [13]趙國棟.俄語諺語的語言國情學分析[J].中國俄語教學,1999(4):56-61.

      [14]向廣韻,趙潔.俄語口語的分析化趨勢[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1):114-118.

      [15]王驍騫.俄語語文學術語研究方法芻議[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5):105-108.

      [責任編輯]甄 欣

      猜你喜歡
      修辭諺語文化背景
      養(yǎng)生諺語也要“更新升級”(上)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東戲劇
      金橋(2018年3期)2018-12-06 09:05:52
      論文化背景知識在訓詁中的作用
      說說諺語
      英語教學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策略
      可口可樂廣告語修辭應用及其漢譯分析
      李白詩歌修辭與英譯賞析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強我國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探索
      水滸英雄綽號的修辭藝術
      東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0:48:39
      運用關聯(lián)理論解讀新聞標題修辭手法
      新聞愛好者(2016年9期)2016-11-15 19:50:01
      定南县| 襄垣县| 东安县| 海伦市| 普洱| 贵南县| 盐边县| 韶山市| 克山县| 台前县| 夏河县| 泸水县| 旬阳县| 鄂托克旗| 普洱| 洪泽县| 蕉岭县| 鲁山县| 北京市| 盐山县| 唐海县| 寿光市| 平乐县| 平山县| 韶关市| 邵阳市| 灵宝市| 宣化县| 陵水| 隆安县| 无棣县| 古浪县| 兴和县| 扎囊县| 海安县| 淮阳县| 通渭县| 东港市| 晋宁县| 秦皇岛市| 乐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