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摘? 要:古典名著是中華文化寶藏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經(jīng)過時間考驗經(jīng)久不衰,給人們以警示和深遠影響。閱讀古典名著,感受作家筆下的人物,體會語言表達的精妙,能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提高文化品位。
關鍵詞:古典名著;文體價值;策略
古典名著是人類文化寶藏最重要的一個部分,體現(xiàn)著先人的智慧和豐富的人文底蘊,是我們后人了解先人、探索世界神秘過去的重要載體。怎樣才能充分發(fā)揮這些古典名著的教學價值,引導學生在初步接觸古典名著時,讀懂名著,感受人物,體會語言的精妙呢?筆者認為應首先了解其文體特點和教學價值。
一、文體特點
對于名著,說法很多,其中百科詞條是這樣解釋的:名著是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題和經(jīng)典的人物形象,能夠經(jīng)過時間考驗經(jīng)久不衰,被廣泛認識以及流傳,能給人們以警示和深遠影響的文字作品。
由此可見,古典名著有兩個基本的特點:
(一)經(jīng)典性
古典名著,是人類文明發(fā)展史的縮寫,它能夠穿越時間的隧道和歷史的長河,為人們所長久研讀,因此,經(jīng)典性也成了古典名著的首要特點。
(二)文學性
古典名著的文學性,首先,表現(xiàn)在文章內(nèi)容的虛構性。古典名著超越生活、概括生活,對生活進行提純、展開想象、表達理想。其次,從寫作的角度看,古典名著的文學性指的是它表達上的生動性。名著常常用生動傳神的各類描寫賦予人物形象以人性、人情,把看似普通的情節(jié)轉換成富有情趣的故事。第三,從閱讀的角度看,古典名著的文學性表現(xiàn)為讀者所領略到的趣味性、形象性,以及由此引發(fā)的文學審美體驗。
二、教學價值
(一)豐富事物認知
古典名著以豐富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展現(xiàn)當時社會的矛盾與沖突,抒發(fā)作者對生活的美好愿望,這是其主要的寫作目的。讀者通過閱讀獲得相關的歷史與文學知識,不斷擴充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加深對事物的了解,這是它基本的閱讀價值。
(二)體驗情智趣味
經(jīng)典名著具有文學性的特點。閱讀名著不能止步于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還要重視它的文學性,采取感受與欣賞的方式,從諸如語言、動作、心理、環(huán)境等的描寫手法,詩意的描述、故事化的敘述、細膩的筆調(diào)等方面,來領略人物形象的生動性、傳神性與趣味性。
(三)培育人文情懷
人文情懷是指作者在處理人與物、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時表達出的基本態(tài)度,是人對事物、自然、社會的尊重與理解。小學生正處于精神生長的奠基期,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的人文情感無疑與兒童的心性特點相契合。閱讀古典名著,了解事件梗概,認識作家筆下的人物,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人文情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古典名著的學習策略
(一)梳理知識信息
對文中的知識信息進行梳理,是閱讀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也是古典名著閱讀的基本要求,是主要的教學方法之一。
1.提取信息
可以利用文中的關鍵句提取主要信息,如,總起句、總結句、中心句、過渡句等;也可以用文中詞語或自己的話概括每段主要內(nèi)容,歸納整理出主要信息;還可以用小標題的形式來概括提取信息。概括是信息提取整理的常用手段,也是由具體到審辯式思維的過程。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事件的,幫助學生尋找思考的角度,明確概括的方向,提升學生的審辯式思維能力。
2.整理信息
整理信息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回顧從文章中學到了什么,整理出信息的主要與次要,這些信息與已有知識經(jīng)驗不同在哪里。通過當前認知與已有認知間建立對比與聯(lián)系,把零散的信息進行整合,組成完整的信息群,提高認知的廣度與效率。
第二,反思獲得這些信息的方法,鞏固閱讀的方法策略。經(jīng)典名著的學習不能僅僅滿足于理清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知道事情的梗概,還應掌握相應的閱讀方法、策略。
第三,思考還想知道什么,怎么去尋找這些信息,以此激發(fā)學生進一步閱讀探究的興趣,以及方法策略的遷移運用。
(二)體會語言藝術
1.揣摩詞句表達
可以通過歸類,把文中詞句整理分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遣詞造句的特色。在《孔明智退司馬懿》中,將描寫諸葛亮的相關詞語進行歸類:披鶴氅、戴綸巾、焚香操琴,由這些舉止打扮的詞語引導學生體悟到人物沉著冷靜、料事如神的品質(zhì)。歸類就是對詞句進行結構化處理,便于對信息的梳理整合,而句子的歸類則有助于厘清文章的脈絡。
2.感悟語言厚度
朗讀是感受詞句特點的有效方法。朗讀訴諸于口耳,便于感受音韻、節(jié)律之美,還有助于積累。而積累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詞語的朗讀重在讀準,在讀中識記;句子、段落的朗讀,要讀準語氣,讀出情感。
3.賞析語篇藝術
要感受語篇魅力,還可以從單篇閱讀擴展到整本書的閱讀。如,學習了課文《景陽岡》,再補充戲劇版本的、評書版本的、話劇版本等不同版本的武松打虎,通過認識作家施耐庵的生平,再以此為橋梁引導學生閱讀《水滸傳》,這就形成了一個從文到人,從人到文的閱讀歷程,感受施耐庵的創(chuàng)作心路,感悟他的人文情懷,認識他在文章背后所表達的生活理想。
三、群文閱讀,提升價值
1.內(nèi)容呈現(xiàn),單元整組
群文閱讀就是語文教師遵循閱讀教學原則,以接受美學理論為指導,在特定的課間和環(huán)境中,將一組相關文本(文章)萃集在一起,提供給學生閱讀學習,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以及閱讀能力探究能力的教學活動。所以,根據(jù)所學篇目的特點和學生的興趣點,把古典名著組合成單元整組呈現(xiàn),構建群文閱讀模式,訓練相關的閱讀方法、策略的遷移運用,體味文體特征。
2.比較提煉,發(fā)現(xiàn)特征
比較閱讀是基本的群文閱讀策略。將多篇名著進行比較,尋求共同點,發(fā)現(xiàn)個性,把握規(guī)律,也可以通過比較得以歸納,提煉不同內(nèi)容、不同語言、不同表現(xiàn)手法所產(chǎn)生的藝術效果。
古典名著教學從基礎性的字詞積累到提取信息豐富知識,在群文閱讀的比較中領悟語言本質(zhì),逐步深入學習,充分發(fā)揮古典名著的教學價值。只有將閱讀融進審辯式思維學習中,融進學生的生活和生命,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探尋到表達的秘密,領悟到名著的表達之美,賞析到作家筆下的人文情懷,從而愛上名著,愛上閱讀。
參考文獻:
[1]周曉梅.淺談小學古典名著的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4):167.
[2]王順.語文古典名著學與用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7(27):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