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冬黔
摘要:教育即生活,生活化的教育符合教育的基本理念,在小學綜合實踐課程中開展生活化教育至關重要,不僅可以使學生的體驗更加真實,還能在生活化的體驗中凸顯出自己對于問題的更深層次的理解。本文從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開展多元化活動以及捕捉生活熱點方面對于生活化教學進行了一定的研究。
關鍵詞:生活化;小學綜合實踐;學生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中明確地提出:要讓學生走進生活中,走進自然中,在明確自己的社會屬性之后再去為人處事。小學生在接觸豐富多彩的外在社會事物后,逐漸地形成自己的內(nèi)在認知,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正是綜合實踐課程開展的初衷。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生活化的教學非常適合他們的心理發(fā)展特征,“回歸生活和社會”的課程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也更能夠使他們在情境中獲得精神層次的提升,在實踐中明辨是非,從而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少年,那么究竟該如何在課程中去踐行生活化的教學呢?
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
參與之心始于興趣,離開了興趣的活動是沒有意義的,沒有興趣從事的活動就像是吃一碗自己不愛吃的山珍海味,內(nèi)容再好,結(jié)果都是索然無味。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活動中,學生真心地投入到課程中,能使課程的有效性得以充分的發(fā)揮,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在鮮活的事實面前感受到是非曲直。生活化的教學符合小學生思想發(fā)展水平,讓他們在自己熟知的生活中感受社會責任感,比單純的灌輸容易得多。
例如,在《我是家庭小醫(yī)生》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迅速地走進課程中,伴隨著《祝你平安》的樂曲,教師就創(chuàng)設了一個生活小情境,讓幾個同學去扮演郊游的場景,在郊游中,有個小朋友不小心把手弄傷了,哎呀,情況非常的危急,當然教師還用了紅色的水作為道具,使學生能夠在直觀上有更深入的體會。而后教師讓學生想辦法,怎么去處理生活中的這些問題?學生們陷入了一片忙亂,有的說打120,有的說要先止血,還有的說在家里的時候都是找到創(chuàng)可貼。這樣的生活化的場景使學生對于應急處理有了更深入的體會,也有了更多的社會和生活經(jīng)驗。
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講解“我們不要慌張,我們要好好處理傷口,不要感染”這樣的話語,似乎對于小學生來說并沒有什么內(nèi)心的觸動,也沒有什么興趣。只有在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建下,他們才會真的懂得該做什么。
開展多元化活動
活動形式的安排是教師可控的,為了讓學生對研究主題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就需要教師在形式的安排上進行合理的設置。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是以學校、社會、生活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為宗旨的,在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因地制宜,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對社會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調(diào)研和了解。
例如,在《走進盲人世界》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首先讓學生去感受盲人走路,讓他們認識盲人是怎么走路的,讓他們進行模仿,很多同學都不能好好的走路了,感受到一片漆黑的世界后,教師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面對盲人的困境,我們?nèi)绾稳プ??該不該獻出自己的愛心?學生們都積極的表示要幫助他們,而后教師又將課題進行了深入探究,有些盲人還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他們靠的是什么?他們的精神值不值得我們?nèi)W習?在這樣的問題探究下,學生的精神境界有了新的內(nèi)容。于是,教師采用分組式的教學,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任務,從而調(diào)動起學生參與的欲望,使問題的研究向?qū)W習縱深發(fā)展。
捕捉生活化熱點
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指出,“生活即教育?!苯?、學、做要合一。他的主張成為了后輩人基本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在小學生的階段,在生活中開展教育活動才能更加有效。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健全的人,而人格的教育又是在潛移默化中不斷的提升起來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采取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作為主題研究對象,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中去,感受問題形成的根源,樹立與自然和社會休戚相關的理念,逐漸的愛祖國、愛生活、愛他人。
例如,在《小零食,大學問》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鮮活的事例來引起學生對于零食問題的關注,其中有一則新聞中說,有一個學生因為在感冒的時候吃了很多的辣條,于是得了非常嚴重的過敏性紫癜,治療的過程非常艱難。針對這個社會熱點,教師安排學生對于自己吃的零食進行討論,該不該吃?選擇吃哪些零食更健康?學生們在討論中受到了很大感觸,表示自己看到別人吃的時候一定要制止,做一個幫助別人戒掉吃不良零食習慣的好孩子。愛自己而后愛他人,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懂得了愛與施愛。
課本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在每一個課題的背后其實都蘊藏著很多的道理,挖掘出課本中的那些先進的思想,借助社會熱點進行展開,讓學生投入其中,收效明顯。
在小學綜合實踐課程中,教師要立足生活化的背景,為學生選擇那些有效的信息,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程中來,在生活化的課程中逐漸地形成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組織形式上,教師也不能單一的講解,要安排多種形式的課程活動,使課堂動起來,學習活起來,學生的思想更加澄明起來。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湯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