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詞匯是英語組成和表達的基礎,詞匯中的許多現(xiàn)象都直接或者間接的反映了英語在發(fā)展過程中經歷的變化和價值導向。對于當代英語詞匯來說,性別歧視依舊是一個明顯存在的特征,體現(xiàn)著社會體系對于女性的定位,隨著文化的不斷開放和進步,英語詞匯中的性別歧視現(xiàn)象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找出背后的成因并積極促進其消除和溶解,將是英語文化未來前進和改革的方向,真正推動平等的實現(xiàn)。
【關鍵詞】英語詞匯;性別歧視;表現(xiàn);產生原因
【作者簡介】黃沁,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學。
一、英語詞匯構造原理和結構特點概述
隨著時代的變化、經濟的發(fā)展,國際間交流日益增多,世界逐漸向著全球化發(fā)展,英語成為了目前適用范圍最廣的通用語言,因此對英語語法詞匯的研究也不斷加深,在研究學者的探究和發(fā)掘之下發(fā)現(xiàn)英語的詞匯結構和體現(xiàn)不僅僅是語言學科的構成,更是歷史文化元素的集成和融合,詞匯的演變和表現(xiàn)充分體現(xiàn)了社會現(xiàn)象和人們的價值觀念。英語和漢語在詞匯上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英語詞匯利用單詞原型的不同變化來體現(xiàn)不同的時態(tài)和含義,名詞和動詞都有最原始的形式,稱之為單詞的詞根,通過前后綴的添加,為單詞疊加新的含義,構成新的單詞。在這種構詞法之下,英文詞匯就容易顯示出一些歧視性的現(xiàn)象和表現(xiàn)。
二、英語詞匯中性別歧視的表現(xiàn)
1.單詞結構中詞形差異體現(xiàn)性別歧視。英文單詞在進行構詞時,有一個顯著地特點就是會在單詞中留下明顯的構詞標記,在詞形標記中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性別歧視的表現(xiàn),最初是由英國的語言學家J.H指明,對于大多數的男性意義詞匯沒有明顯標記,而女性含義的詞匯在結構和詞匯書寫上多是男性詞的派生詞,其中新詞匯結構依舊是男性。尤其是在一些表現(xiàn)女性職業(yè)和身份的詞匯中,這種詞形標記更為明顯,甚至出現(xiàn)男女性別混合,統(tǒng)一由男性詞匯代替的現(xiàn)象。例如某人“someone”、每個人“everyone”、人類“human”這些詞匯后綴都是男性“man”。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職業(yè)詞匯,原型表示統(tǒng)稱或者男性,只有在特定表現(xiàn)女性時,才會添加后綴標記。新郎“bride”-新娘“bridegroom”,演員“actor”-女演員“actress”。
2.單詞詞義中性別差異明顯體現(xiàn)歧視。英文詞匯中一詞多義現(xiàn)象非常常見,一個單詞在不同的語境下可以擁有多種含義,在這種背景下,英語詞義中的性別差異和對女性的性別歧視現(xiàn)象也較為明顯與突出。一些詞匯在進行了一些女性含義的后綴標記之后,就會在詞義上產生變化,甚至一些原本無歧義的單詞隨著時間的改變逐漸派生出女性性別歧視的含義。例如一些單詞在加上了“ess”、“enne”這種女性含義的詞綴之后,單詞含義就會有“小”、“微不足道”的成分。女服務員-“usherette”、女喜劇演員-“comedienne”;單詞“airhead”-沒腦子的,在日常使用中基本僅用于形容女性;“pigeon”-形容上當的少女。
3.單詞衍生構詞和諺語形成體現(xiàn)歧視。除了英語詞匯的構詞和詞義中體現(xiàn)著對女性的歧視和差別之外,在進行應用詞匯的過程中,也有著性別歧視的存在。英文寫作過程中,涉及到人稱的羅列,默認的寫作順序是先列出男性再列出女性,例如“tom & tina turner, Romeo & Juliet, actors and actress, Mr andMrs.Wang,以及 host and hostess”都默認遵照了“man-first”的原則。在一些諺語中也會出現(xiàn)利用動物暗示和映射女性貶義含義的現(xiàn)象,“She is a cat.”用貓表示暗藏禍心的女性,“pigs、dogs、cows”來形容年齡大的女性,等等這些具有侮辱內涵的詞匯使用都體現(xiàn)了對女性的歧視。
三、英語詞匯中性別歧視現(xiàn)象的產生原因
1.歷史文化因素。西方國家相信“神創(chuàng)論”,認為世間萬物皆有神創(chuàng)造,人類的起源就是亞當和夏娃,而夏娃是由亞當這第一個男人的肋骨形成的,因此在這個神話的文化背景下,就已經突顯出了女性比男性地位的低下,古典歷史文化都將女人當做男人的附屬品,因此在這種文化氛圍下,人們對女性的歧視和偏見逐漸積累與延續(xù),在詞匯的結構和表現(xiàn)上得以發(fā)揮。
2.勞動分工差異。由于體制差異這種天生的客觀性因素,導致女性在力量和肌肉上本就落后于男性,因此在進行勞動過程中,無法和男性一樣承擔一些負重和粗累的活動,這也就逐漸形成了在勞動分工上的區(qū)別,男性承擔大部分的勞作,女性負責一些補充和輕便的工作,從而讓男性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分量越來越重要,女性的形象和比重越來越低,逐漸形成人們慣性思維,產生對女性的歧視。
3.社會地位影響。中國的諺語中有一句“man ploughs and woman weaves”-男耕女織,在西方也有相似的諺語“man for the field and woman for the hearth.”與之對應。這就說明了不僅僅是英語詞匯,而是在人類文明起源與發(fā)展的過程中,始終都存在著女性社會地位上的落后,英語詞匯中的性別歧視來源已久,受到女性政治地位、經濟地位低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四、小結
英語詞匯中的性別歧視現(xiàn)象最早是在1870年左右由西方國家的一些先進女權主義者發(fā)現(xiàn)和提出的,主要是通過英語詞匯的構詞法、詞義應用以及一些常用諺語的收納整理中體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直接展示了當時女性在西方國家的社會地位和人權上的偏重與不平等。探究其背后的形成原因,這既是歷史文化的遺留產生的慣性思維,又是女性在社會地位和勞動分工上的弱勢表現(xiàn),從而造成人們對女性的歧視。
參考文獻:
[1]彭倩.淺析英語詞匯中的性別歧視[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4(11):106-106.
[2]張依漫.淺析英語詞匯中的性別歧視[J].海外英語,2018(11).
[3]江雷.英語詞匯中的性別歧視分析[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29(3):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