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fā)揚
摘要:羽毛球運動,一項群眾性參與度非常高的運動項目,參與人群越來越多,隨之運動損傷也成為羽毛球愛好者技能提升的一大限制因素,相關資料表明肩袖損傷在羽毛球運動損傷中所占比重很大,許多羽毛球運動愛好者缺乏科學鍛煉、準備活動不充分或錯誤的技術動作等原因而導致肩袖的損傷本文通過從肩袖的解剖結構及運動特點著手,從肩袖的生理機制來分析原因,并從原因著手處理發(fā)病,這樣更好的為羽毛球運動打下長久運動之路。
關鍵詞:羽毛球運動;肩袖損傷;預防;處理
一、原因分析與討論
肩袖損傷發(fā)生的原因有多重原因,但是其首要原因就是準備活動的不充分,在一定的現(xiàn)實狀態(tài)中有為數不少的運動參與者是不做準備活動就參加運動了。羽毛球運動過程中要求臂后引、內旋、鞭打等一系列動作要求,而肩關節(jié)做這一系列動作時,肩袖肌亦需要作相應的收縮運動,這種動作反復進行,使組成肩袖的四塊肌肉反復處于高度負荷牽拉,并反復受到碰撞,而人體的運動規(guī)律則是活動強度、活動能力、逐漸增強加大。只有這樣練習者才能減少肌肉、筋膜的粘滯性,增加心血管的供血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減少肩袖的損傷。甚者有不能按照完全正確的完成動作或沒有掌握好擊球點、擊球動作,因而導致部分肌肉磨損嚴重而造成肌腱炎。
二、肩袖損傷的預防
在了解到了肩袖受傷的病理、原因,通過對羽毛球受傷的原因分析和羽毛球愛好者探討后,認為在對于肩袖的損傷的預防上做出如下預防措施。
(一)充分做好準備活動
肩袖損傷產生的首要原因就是準備活動的不充分,在此基礎上我們的肩關節(jié)的運動要遵循以下法則:運動負荷由弱變強、運動幅度由小到大。充分讓身體的各項機能調動起來,以提高身體內臟運動強度,加大并提高心血管的供血功能,只有充分提高運動員的身體機能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肌肉和韌帶的粘滯性,這樣該運動員在一定程度上就減少了運動損傷的可能性。
(二)及時消除疲勞
羽毛球運動是一項高強度的運動,在此運動過程中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會同時出現(xiàn),因而在此運動中會產生大量乳酸,乳酸大量在體內堆積極易引發(fā)運動員過度疲勞,因而合理科學的訓練和比賽能夠有效預防肩袖運動損傷。所以在運動過后養(yǎng)成放松的習慣,消除疲勞,加快乳酸的分解,以減少運動損傷為最終目的。
(三)加強肌肉平衡發(fā)展
運動損傷發(fā)生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肩袖部位肌肉群力量的薄弱、以及肩部的柔韌伸展能力較差,所以在此了解本情況的原因下,我們在運動過后可以用一定量的物品做負重練習,以此加強和改善肩部力量。在肩袖肌肉群力量變強、柔韌伸展能力變強的同時,肌肉群的抗疲勞能力、抗拉伸能力、抗運動強度能力都會有大幅度的提升。
(四)正確掌握技術動作
正確的運動動作是保證運動不受傷的運動成功之本!而許多初學者片面的追球能夠打動球,能夠讓球飛的更遠,錯誤的擊球動作就時常出現(xiàn)在我們的身邊,在一定的程度上錯誤的動作技能也是導致肩袖損傷的另一原因。所以在運動的初期階段需從掌握正確技術動作為出發(fā)點,在動作技術沒有能夠形成良好定型之前,需要把練習強度、練習密度減少,以此形成一種循序漸進、由易到難,逐步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減少錯誤動作的發(fā)生,避免突發(fā)性損傷。一定要建立正確的技術概念和身體各部位的發(fā)力順序(下肢—軀干—上肢),掌握正確技術,養(yǎng)成不蠻干、不亂擊球和亂發(fā)球等良好習慣,一旦損傷則應立即停止訓練,以免傷勢加重并及時對損傷進行處理。所以在運動過程中首先要保證運動健身的正確性、科學性、健身性,才能為廣大羽毛球愛好者保駕護航。
三、肩袖損傷的癥狀表現(xiàn)
肩袖受傷后,在一定程度上會有外部和內部表現(xiàn),在外部表現(xiàn)上會有腫、漲、變紫等現(xiàn)象,在內部表現(xiàn)上肩袖部位則會疼痛,這種疼痛呈輻射狀,即是向上臂和頸部放射,同時在肩關節(jié)內旋或者外展的時候疼痛有加強感。手臂在上舉至貼耳和原路放下的過程中肩部在中上部位會有疼痛感,當出現(xiàn)這些癥狀時基本可確定為肩袖損傷,可作如下處理:
1.初期運動者,輕微疼痛,無需特殊關注。因為通過身體技能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肌肉運動初期練習者的肌肉、筋膜的粘滯性都很高,心血管的供血能力也不足,所以對于該階段損傷要提高熱身的時間、強度和幅度,這樣疼痛基本可以完全緩解,運動員的訓練、比賽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在運動過后只要適當地放松和休息,會逐漸消失。
2.對于癥狀明顯、肩關節(jié)受限制和疼痛加劇的患者,應停止訓練,適當休息,先采用冷敷法,用冰塊或用紙袋包裹碎冰在受傷部位,每天3~5次,每次15~20分鐘,可以到醫(yī)院進行局部關節(jié)腔內注射強的松龍、1%~2%鹽酸普魯卡因,并配合局部理療,外敷一些有舒筋活絡、活血止痛功效的中草藥,同時配合輕柔按摩、超聲波按摩,以改變傷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組織新陳代謝,有助于瘀血與滲出液的迅速吸收,加速組織再生修復。
一般的肩袖損傷都以這種處理方法為主,但是這種治療方法時間長,短期效果不明顯,使運動愛好者長期不能正常學習、訓練,甚至會使他們因此不愿再進行學習、訓練,在對現(xiàn)代中國傳統(tǒng)針灸穴位療法的研究,結合肩袖解剖結構的特點,在專家的指導幫助以及臨床驗證的前提下,有一種“穴位”針灸按摩法,但是該治療方法需要專業(yè)人士,所以在此不推薦普通羽毛球愛好者通過此方法治療。
四、總結
只有廣大羽毛球愛好者能夠學會自我預防,才能更好的參與到該項運動之中來,參與度才能不斷擴大,運動水平才能不斷提升。因此在該項運動過程中愛好者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保證運動健身的正確性、科學性,才能為自己的運動生涯、運動技能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韓奇,尹斯年,邵俊文.網球運動中肩關節(jié)損傷機制及其預防對策研究[J].運動,2010(12).
[2]陶權.網球肩袖損傷發(fā)生的原因及防治對策[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1).
[3]遲煥芳.體解剖學(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田俊寧.羽毛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5(9).
[5]曲綿域,于長隆.實用運動醫(yī)學(第四版)[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5.9
[6]趙曉忠,張久利.肩袖損傷的簡易按摩療法[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0(02).
[7]崔國慶,曲綿域.肩峰下撞擊綜合征38例臨床癥狀體征分析[J].中華骨科雜志,2000,20(8):467-70.
[8]李鑒慧.江西省普通高校散打訓練損傷成因及對策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