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維
【摘? ? 要】圍繞“導學案”開展初中歷史教學,不僅使學生學習方式發(fā)生了轉變,學習主動性得到了提高,而且增強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改變了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是初中歷史教學的有益探索和嘗試。且歷史本應該是一門趣味性學科,然而由于受到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的影響,歷史教學變得愈加僵硬化,在課堂教學中,死記硬背成為教學的主要手段。長此以往,就會極大地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的研究表明,在歷史教學中采用導學案教學模式能夠極大地提升教學效率。
【關鍵詞】導學案? 初中歷史?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039
課堂教學是初中歷史教學的主要渠道,因而也是初中歷史教學改革的主戰(zhàn)場。教學理念和觀點的體現(xiàn)、課程標準的落實、新編教科書的運用等,往往是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和課堂教學的質量展示出來?!皩W案”的出現(xiàn)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發(fā)展理念的產(chǎn)物,是為每一個孩子的終身發(fā)展奠基的一劑良方?!皩W案”應該是一種引導或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它將知識問題化,能力過程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潛移化。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積極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科學有效的訓練,達到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本人認為利用“導學案”開展初中歷史教學需做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導學案”是學生先學的先導
當前的歷史教學普遍存在容量大、節(jié)奏快的問題,在有限的時間要有滋有味地完成一節(jié)課的內容實在很難。通常教師會讓學生做課前預習。課前預習需要讓學生抓住主干知識,構建知識體系,“導學案”就是擔負這個功能的抓手?!皩W案”在編印的時候已經(jīng)幫助學生總結了一些記憶的技巧和易混淆知識點的辨析,有利于學生自學。如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17課《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教師做了如下設計。1.思考:日本為什么要發(fā)動九一八事變?2.九一八事變概況:(1)時間:(2)地點:(3)蔣介石的態(tài)度:(4)意義:九一八事變標志著什么。3.討論:根據(jù)課本85頁《蔣介石致張學良密電》,說一說蔣介石的態(tài)度是什么?造成了什么樣的后果?同時,為了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自學相關知識,完成“導學案”,教師要求學生只有以填空形式出現(xiàn)的問題才要求必須填寫,其他學生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可以在課本中勾畫而不必一一書寫,這就解決了所有問題都書寫浪費時間的弊端;對發(fā)現(xiàn)疑難問題只要求學生要做記號,通過教師精講點撥或小組討論解決。學生使用“導學案”自學,不僅有的放矢解決課本上的基礎知識,而且能抓住重點知識不走彎路。
二、“導學案”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向導
課堂上教師的講授圍繞“導學案”展開,學生的學習也圍繞“導學案”進行。學生對于前面預習中已經(jīng)掌握的內容只需圈點勾畫,適當關注就行。對存在困惑的和搞不明白的問題則需要重點關注。“導學案”中設計的“想一想”“說一說”等欄目往往是本課的重難點,學生需要逐一解決。我們倡導教師“精講點撥”就是解決學生自學和交流學習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的教是有針對性的教,既不是不教也不是漫無目標地亂教。重點問題花多少時間都有必要,一般性問題一筆帶過就行。學生在課堂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對于學習中的疑難問題要向教師及時求教,畢竟教師對知識有系統(tǒng)的理解、科學的解釋和合理的講述。對于教師而言,需要講清楚的問題,要敢講、精講,講到位、講透徹。在“導學案”的誘導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課堂上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了,教學效果也就提高了。
三、“導學案”是學生課后輔導的有效工具
“導學案”肩負著檢測當日所學知識的檢測和綜合復習的功能?!斑_標檢測”是用來鞏固、加強當堂所學知識的,并對知識點進行有效的記憶、理解和運用。七、八年級大多用3~5道選擇題,偶爾設計幾道填空題或一道材料分析題。九年級則不僅有選擇題,每課都設計有材料分析題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應對此類考題的能力。實施“基本作業(yè)+思維拓展作業(yè)”的作業(yè)布置模式?;咀鳂I(yè)的作業(yè)量、作業(yè)的難易度應保證大部分學生能獨立完成,突出針對性和基礎性。彈性作業(yè)的布置要為拔高學生的學習服務。同時,“導學案”也是復習時的藍本、學期末綜合復習的依據(jù)。我們在設計“導學案”時為了兼顧期末復習的需要,按照單元設計了“單元測試題”。單元測試題有選擇性地借鑒各省的中考會考試題,與時俱進地了解考查問題的最新方式,最容易考察的材料分析題和簡答題都有涉獵。通過“達標檢測”讓學生對當天所學的基礎知識爛熟于心,游刃有余,同時也起到了綜合復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效果。
四、結語
總之,為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文章從學生學習的先導、學生課堂學習的向導、學生課后輔導的有效工具三個方面對如何圍繞導學案進行初中歷史教學進行了總結。且在新課程背景之下,圍繞著“如何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各地以“導學”名目出現(xiàn)的教學研究不斷面世。金沙縣安底中學一直高度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積極倡導運用“導學案”進行有效教學,但在實踐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因此上文便是本人對初中歷史圍繞著導學案進行教學的一些方法建議。
參考文獻
[1]齊井榮.導學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中國人,2015,0(10Z).
[2]宋麗艷.導學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科學中國人,2017,0(5Z).
[3]謝德寶.淺談導學案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3,(2):64.
[4]張志剛.淺談導學案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20):204-204.
[5]張澗俊.導學案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8,(8).
[6]潘澤云.導學案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3).
[7]劉衛(wèi)元.如何圍繞導學案進行初中歷史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