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春麗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很多老師們將自己的教學重心都放在第二課時分析文本內(nèi)容,品詞析句,分析人物特點,體會文章情感等方面,而在第一課時卻只是蜻蜓點水讀讀課文,學習生字就完事。筆者認為這種做法是不當?shù)?,因為第一課時也非常重要,需要教師們要將課文分成了精讀課文、略讀課文、選讀課文根據(jù)不同類型文本再來確定第一課時教什么、怎么教。
關鍵詞:第一課時教學? ?閱讀表達能力? 閱讀期待
正文:
目前,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第一課時如何處理,老師們眾說紛紜:有人說第一課時不外乎讀,反復地把課文讀熟;有人第一課時就是讀課文,學習新字生詞,寫好字就行;甚至有的老師把所有的精力放在閱讀課教學的第二課時;而對第一課時只是簡單地認為如何讓學生讀好書,寫好字就可以了。往往能在校園里聽到朗朗的讀書聲,似乎是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我卻認為第一課時如登大山之腳,第二課時好似山之腰,第三課時卻是山之頂。
許多教師都認為山腳沒有“風光”,第一課時挖不出“亮點”,不容易出彩。因此,公開課、賽課沒人選上第一課時。其實如美國心理學家吉諾特所說:“教育的成功與失敗,我是決定性的因素”。只要教師在題眼、文眼兩方面下足功夫,第一課時還是有“潛彩”可挖挖掘的。只要在上山之前卯足了勁,做好了準備,相信第一課時也是會有精彩的。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興趣的導入是前提。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第一課時時最濃,其實到了第二課時,學生反而會有倦怠感。那這時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更是錦上添花。上次在聽同事劉老師上公開課《掌聲》開始,她就問學生:你們知道我是誰嗎?你們歡迎我給你們上課嗎?那你們用什么表示?(學生鼓掌),師夸學生真是一群熱情的孩子,氣氛一下活躍起來。老師趁勢說,掌聲不僅讓我感受到了熱情,還改變了小英的命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課文。這樣的導入,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還拉近了學生的距離。
二、智慧地處理生字新詞。
這篇課文,我之前上過公開課,知道一些字詞很難讀。劉老師檢查字詞時是這樣出示的:
猶豫 憂郁
落下殘疾? 因為? 像什么似的
身處困境? 剛調(diào)來的
我們平時教學時生怕學生不懂,經(jīng)常什么詞語都往黑板上羅列,想個個掌握,平均用力,結果該掌握的還是沒掌握。劉老師出示了第一行是憂郁和猶豫,第二、三行是多音字,這確實是學生最容易錯的,這樣集中用力,處理生字詞,重點教學學生容易錯的,迅速有效地為學生閱讀掃清了障礙。
三、根據(jù)年段的特點,切中出擊點,提高學生語文能力。
1.概括段意的能力。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這種能力這么重要怎樣在課堂中訓練呢?劉老師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一是提煉關鍵詞;二是提煉關鍵句。學習課文第五自然段時,掌聲后的小英變得怎樣?師板書:活潑自信學生比較句子,有感情朗讀后,問:這一下節(jié)寫了什么?誰能用黑板上提煉的關鍵詞說一說。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試過一次用關鍵概括了,這一次學生很容易概括出來了。緊接著,師說:這一自然段還有一句話可以概括段意,找一找。最后老師總結:概括段意既可以提煉關鍵詞,還可以尋找關鍵句。我想,概括段意這么抽象空洞的名詞,經(jīng)她這么一點撥,立刻變得具體形象了。真是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2.默讀能力?!坝袝r無聲勝有聲”即使是第一課時,仍不忘默讀能力的訓練。確實是這樣,只有默讀,才有利于學生思考。
3.語言表達能力。用因為所以的句式練習說話。想象小英默默坐在教室的場景練習說話。劉老師當時,巧妙地結合情境設計說話訓練:此時此刻的小英會、、、、、、讓學生將當時的人物內(nèi)心活動與課文內(nèi)容緊密結合,而且層次清楚,注重細節(jié)。
四、自主識字。
識字寫字雖然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但第二學段,也是主要教學任務。教師把生字根據(jù)結構分成三排,引導學生先討論有什么好方法記住,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范寫了容易錯的“低”,不像一二年級講得那樣細,但恰到好處地讓學生得到了指導。其中一個細節(jié)我印象深刻,師:你們猜寫這個字老師要提醒你們要注意什么?學生喜歡猜,猜可對、可錯。學生說對了,老師很自然地說:你說的就是我所想的,謝謝你!我想這樣的語言不是評價勝似評價。
根據(jù)各個學段的不同要求和特點,我們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來解決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低年段的主要是識字學詞(課文學習以識字學詞為主,內(nèi)容上略知大意,情感上培養(yǎng)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中年段的識字學詞加上對課文的朗讀,把握課文內(nèi)容,掌握(了解、運用)關鍵詞句和段落層次。(了解課文內(nèi)容情感,與關鍵詞、句、段結合起來)。高年段的讀通課文,了解內(nèi)容和理清脈絡(在此基礎上把握語言文字的感情基調(diào)、表達方式以及運用遷移)。閱讀心理發(fā)展是一個整體認識的心理發(fā)展過程,即瀏覽語言文字,形成整體,然后揣摩文章的布局謀篇,遣詞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體上,獲得發(fā)展了的整體印象。
我們在第一課時,首先,要喚起閱讀期待。所謂“閱讀期待”,指學生在閱讀文本之前就已存在的一種追求知識的迫切愿望。第一課時要在導課環(huán)節(jié)設法喚起學生閱讀期待,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機。導課要根據(jù)學生的經(jīng)驗世界和現(xiàn)實起點以及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老師可采用質(zhì)疑導入、或直觀導入、或聯(lián)系背景導入、或懸念導入、或語言渲染導入等方式,迅速喚起學生閱讀期待的心理傾向,調(diào)動學生主動閱讀的愿望。
其次,要恰當運用現(xiàn)代信息多媒體手段。有的課文雖語言簡潔,但內(nèi)容距離現(xiàn)實生活較遠,學生頭腦中缺少文中所描繪事物的表象,課文的優(yōu)美詞藻在他們眼中也就成了單調(diào)、抽象的符號,教師可利用網(wǎng)絡資源制作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比較直觀地感受,幫助學生走進文本,從而理解文本。
第三,要體現(xiàn)“讀霸課堂”。第一課時的初讀環(huán)節(jié)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真正成為與文本對話的主人。當然,這種讀是在教師引導下有層次性地讀,而不是一遍又一遍的“傻讀”。要合理取舍內(nèi)容。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不少于2課時完成,但第一課時教什么?教到哪里為止,都依賴于教師在鉆研文本,解讀文本之后,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實際進行合理確定。不同的教師對課時教學內(nèi)容的取舍可能是不同的,但不管怎樣取舍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都要為達成主攻目標服務,為學生的第二課時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在每一課都有所獲益。
第四,要留下結課懸念。語文第一課時在結束時,教師設置疑問,拋下話題,啟發(fā)思考,留下懸念,讓學生能滿懷希望,企盼第二課時的到來,才是成功的、有效的閱讀教學的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不管什么學段,都要扎實完成字詞的教學;要對課文有整體感知的意識,根據(jù)年段、文本的特點,靈活地把握教學方法;要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期待、重視課前預習、夯實字詞教學。小語專家吳福雷老師則提出:要在語文情景中用語文方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暗谝徽n時”的“一”含義豐富,“一”是基礎,“一”是根本,“一”是舉一反三。不管教師采用何種方法教學,最本質(zhì)的還是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教學前提。我想“如何讓語文閱讀第一課時教學更加高效靈動”是我們每個教者必須關注和研究的,只要我們愿意去探索,相信閱讀教學第一課時越來越精彩!
參考文獻:
余宏輝《語文教學漫談》
王榮生《語文教學內(nèi)容重構》
周一貫《教學優(yōu)課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