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晶
【摘要】音樂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可以使音樂課堂煥發(fā)活力,讓音樂課堂充滿歡樂。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力的源泉,讓音樂課堂成為學生積極學習的強大動力。師生互動可以引導學生探索音樂的不同領域,讓其沉浸在音樂的魅力中。因此,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采用新式的教學手段,增加課堂互動。本文闡述了讓小學音樂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的具體方法,旨在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關鍵詞】師生互動;小學音樂;活力
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說:“音樂教學的超級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迸d趣可以激發(fā)學生和教師互動,從而讓課堂充滿活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游戲、表演、生活情景、字符化等方式來加強師生互動,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營造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熱愛,挖掘學生的音樂潛力。
一、創(chuàng)設游戲互動
游戲屬于動態(tài)的事物,比靜態(tài)事物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師生共同參與的游戲,使師生有更多的互動機會,進而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奠定課堂活力的基礎。
以《包子、剪子、錘》為例,這是一首既有動感又有號召力的兒童歌曲,附點的運用使全曲活潑、跳躍的感覺尤為鮮明,在課堂上容易掀起學生的熱情,但要唱好附點對于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也是有難度的。為了使學生掌握歌曲的節(jié)奏,同時又能使學生學得快樂,在歌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玩猜是誰的游戲。這個游戲很受歡迎,一上來就能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游戲要求學生閉上眼睛,由第一個學生繞著教室轉,在行走的過程中悄悄地把手絹放到另一個學生的桌上,如果沒被發(fā)現,他就可以繼續(xù)丟手絹,如果被發(fā)現的話,那被丟手絹的小朋友就要趕緊去追趕他,先抓到別人的同學就可以丟手絹了。
同時,教師可以在課上把生活中常用的“剪刀、石頭、布”的游戲引入課堂中。請兩位同學上來,用包子、剪子、錘來決定,贏的就可以拿到手絹啦!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包子、剪子、錘,錘錘錘,有一首歌唱的就是這樣一個游戲,大家一起來聽一聽,歌曲中唱的游戲和我們說的一樣嗎?如果有不一樣,那么什么地方不一樣呢?”然后讓學生初次聆聽《包子、剪子、錘》這首歌曲。教師邊進行游戲邊組織音樂教學,讓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慢慢地把握包子、剪子、錘的歌唱節(jié)奏,哪里應該拖長,哪里應該加快……游戲和音樂相結合,可以讓師生互動貫穿于整個音樂課堂。
二、師生互動表演
表演與音樂是緊密聯系的,表演是教學中備受學生喜愛的內容之一。小學生活潑好動,每學一首歌曲,教師都可以根據歌詞內容啟發(fā)他們進行律動或表演,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歌曲,記憶歌詞。
以《四季童趣》為例,筆者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音樂情感,使學生體會歌曲所描繪的美麗的四季景色和童年樂趣,并能運用自己的動作來表達歌曲的意境。首先,筆者在黑板上貼出了描繪“春、夏、秋、冬”四個不同季節(jié)的圖畫先讓學生了解和熟悉歌曲,之后把學生分成小組,并請學生分組討論,怎樣用自己的形體動作、肢體語言來描繪這四個不同的季節(jié)。其次,讓學生分組展示他們創(chuàng)編的動作。在表演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表演,或者跟學生一起表演。再次,教師和學生一起評選出四組(按季節(jié))表演貼切的組,讓他們隨著音樂表演。最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表演:
(1)四組同學表演四個不同的季節(jié);
(2)教師和其他學生演唱歌曲;
(3)以《四季童趣》為主題A,組成回旋曲式。
A→春→A→夏→A→秋→A→冬
在表演之后,教師可以請學生相互評價,取長補短,讓其他同學再進行四季表演的練習,讓看到的人可以從其中感受到四季的樂趣。通過表演溫暖的春天、炎熱的夏天、涼爽的秋天和寒冷的冬天,再配合上音樂,學生就可以讓四季在腦海中形成一幅幅圖畫。
三、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
音樂和生活密切相關。在生活中,歌唱可以讓人愉悅,在音樂中加入生活也可以營造歌唱的氛圍。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進行教學,以緩解學生在課堂上的拘謹,讓學生放松身心,從而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
以欣賞《雨天等媽媽》為例,筆者創(chuàng)設了一個雨天等媽媽的情境,說:“同學們看,老師今天又給大家?guī)硪话褌悖@把傘可不是一把普通的傘,這里還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呢!”(筆者有感情地給大家講故事,配樂,先是晴朗的天氣,有小鳥的叫聲,突然出現了雷聲)。在一個夏日的傍晚,小麗正在窗前專心地做著作業(yè),突然嘩嘩地下起了大雨。小麗一下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下大雨了,可是媽媽早晨去上班的時候沒有帶傘啊,一會兒她怎么回家???怎么辦呢?她焦急地在窗前等媽媽。筆者讓學生假設,如果自己是小麗,會怎么做呢。學生回答后,筆者表揚學生:“你想到的主意真好,都是懂事的好孩子!下面我們就引入歌曲,讓我們來聽聽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樣做的?!保ǔ醪叫蕾p《雨天等媽媽》)筆者再次提問學生:“你從歌曲中聽出來了嗎?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能用歌曲中的話回答嗎?”然后讓學生學唱其中的部分歌曲。創(chuàng)設這種熟悉的生活情景讓學生感悟歌曲內容,并加入生活情景中學生對媽媽的情感,可以讓歌曲傳達出更加深厚的情感。
四、字符化教學
音符、節(jié)拍等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音樂基礎。教師設計簡單而實用的歌曲圖譜或者音符,能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學習歌曲,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使其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
還是以《包子、剪刀、錘》為例,這首歌曲最大的難點就是附點、八分音符、休止符,處理好了這幾個問題,這首歌曲就比較容易了。那如何能讓低年級的小朋友很好地掌握這些知識點,同時又不覺得枯燥、乏味呢?筆者采用形象化的字符來解決,把有附點的字都用大一號的字體和醒目的顏色在幻燈片上標示出來,讓學生在視覺上產生深刻的印象,這樣唱起來也就沒那么困難了。休止符筆者用紅色來標示,并告訴學生,這就像馬路上的紅燈,看到它,就自然不會唱得拖沓了。還有三句“蹦蹦跳跳,快快樂樂”,筆者分別用紅色、藍色、綠色來標示,然后讓學生玩聽辨游戲,在不知不覺中化解了難點。形象化手段的應用,可以把復雜的音樂知識簡單化,讓學生可以形象化地掌握歌曲的節(jié)奏。字符化教學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是技術和音樂的整合,能讓音樂教學更加充滿活力。
五、結語
教師可以通過游戲、表演、生活情景和字符化的方式創(chuàng)造師生互動的機會,創(chuàng)造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向教師的音樂素養(yǎng)看齊,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反思和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也可以增設師生互動選項。在教學后,教師可以反思自己在課堂中是否進行了充分的師生互動,也可以讓學生評價師生互動。
【參考文獻】
田華.互動,讓音樂課活力無限——淺談互動式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讀寫算(教師版),2016(06):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