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冰芬
領(lǐng)導要來隨班聽課了,我的內(nèi)心有些忐忑。萬幸的是,我備課比較認真仔細,充分解讀了教材,準備了精彩的教學課件,里面包含了魯迅的簡介、字詞、概括五個小標題,再到各個片段中去感受魯迅的性格特征。到片段教學的時候,我是一個片段好幾張,有重點句子的理解分析,有重點字詞的圈點筆劃,還有背景資料等,一堂課下來,課件圖片等十好幾張。這么一想,就又寬心不少。
不巧的是,教室里的電腦壞了~~怎么辦?我已經(jīng)適應了多媒體的直觀快速的教學方式,就好比吃慣了快餐一般,貪圖它的簡潔、高效。而且個人認為,有了ppt可以省略很多不必要的解說,課堂會輕松一些......如今,沒有了,會不會帶來一系列嚴重的后果?學生是不是就很難理解課文?知識會不會掌握的不扎實?我很忐忑,但也沒有辦法。我硬著頭皮上了講臺。
“同學們,今天我們的電腦先生鬧脾氣了,他要罷工。我們怎么辦呢?”
“老師,就這樣上!”平時就愛接嘴的A大聲地吼了出來。我從未像今天這樣覺得他的接嘴也討人喜歡。因為他的接嘴我剛好可以因勢利導。
“好吧!但是老師有一個請求,請同學們幫幫我!充分調(diào)動你們的各個器官,認真學習,好嗎?”
“好!”呼聲震天。也許是為了凸顯他們對我的支持,也許僅僅是覺得換了一種上課的方式很新鮮,也許是想掂掂我的份量......總之,孩子們顯得有些興奮。
我的腦海里突然閃現(xiàn)了曾經(jīng)看見過的這個教學思路:把學生分成四大組,根據(jù)老師設計的問題組內(nèi)合作學習一個片段,然后派組員進行全班交流。
于是,我在黑板上寫下了這些問題:
(1)這個片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請用小標題表示
(2)這個片段著重對魯迅先生的什么描寫?你讀懂了一個什么樣的魯迅?
(3)還有哪些內(nèi)容是你沒有讀懂的?作為一個問題,請其他同學幫你解答。
學生圍繞著三個問題進行組內(nèi)交流。時間為10分鐘。
片段一:
請學生依次回答問題。剛開始的時候?qū)τ谛祟}學生總是概括的不夠簡練,在我的引導下他們學會了用動詞加名詞的形式:開追悼會......
片段二:談《水滸傳》
生1:這是個愛讀書的魯迅。因為“我”講《水滸傳》張冠李戴他都知道。
師:說明他——
生1:說明他也看過《水滸傳》,他還送“我”書。
生2:這是個愛親人的魯迅。因為我們知道魯迅是很忙的,但他每周末都和家人團聚。
生3:這是個愛笑的魯迅?!拔摇眮y說一氣,他還笑了笑。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這句話,除了讀出他的愛笑,你還讀出了什么?
后面的兩個問題設計的較開放,學生都有話可說,間或加以引導:誰還有補充的?或誰還有哪里不理解的?
因為分組的時候已經(jīng)考慮的學生的不同層次,所以一個組基本就是一個班級學生的縮略,班內(nèi)學生的學習狀況在組內(nèi)基本能顯現(xiàn)上。而且,每個學生都可以對同學的回答進行補充,這樣先調(diào)動了部分愛表現(xiàn)的學生的積極性,對于那部分上課不怎么發(fā)言的學生,在參與討論的過程中,他們也有所收獲。
后來,這堂因為電腦壞了而生成的小組合作學習課,得到了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之后的幾年,我們學校一直致力于研究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有效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堂課不可能完美,但是我們可以讓它充滿活力,只要學生有所感悟,有所收獲,它就是一堂成功的課。需要注意的是,無論什么課,備課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細致,所有的重難點都了然于心,只有這樣才能將學生引向課文重點句的理解和難點的解讀,不至于被課堂生成牽著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