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嗣枚
摘要:課改之后,許多課堂的教學機制與方法需要得到改變,同樣的,小學的體育課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也會隨之得到一些改變與進步。在小學體育課上,除了教導學生們基本的體育知識,運動方法與技能,更重要的,是訓練孩子們的綜合體育能力,這個能力不僅僅是學術上的,更有實踐上的。在體育課上,老師通過教導學生們使用不同的體育器材,訓練不同的體育能力,來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體育素質(zhì),補齊學生們在體育短板的同時,挖掘?qū)W生們在體育一些特殊層面上的潛力。所以通過學生們自己來制作體育器材,一方面不僅減少了材料的使用,緩解了經(jīng)濟壓力,同時孩子們自己制作一些體育器材,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和尺寸大小,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體育器材和工具。在這個過程中,最后得到的工具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在這個制作的過程中,在無形之間鍛煉了孩子們的大腦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老師的上課效率也因此提高,所以讓孩子們自制器材對于老師的教課有著實際且良好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體育;自制小器材;實踐分析
引言:
強健體魄已經(jīng)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變得越來越熱門。在人們物質(zhì)和精神需求日漸滿足的同時,也開始將注意力轉(zhuǎn)向了我們“革命的本錢”:身體素質(zhì),所以,體育的存在也變得越來越有必要。人們靠什么能最快的達到健身的目的呢?體育器材當然是第一個考慮到的。體育器材在當下的日漸成熟與更新?lián)Q代直接決定了體育課上體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改革能力[1]。但是我們所想的完美宏圖與現(xiàn)實所發(fā)展的情況卻有所出入,在現(xiàn)在的小學體育課堂中,某些體育健身器材與設施存在著非常大的隱患,器材能耗稿,利用不充分,器材老化陳舊,不安全等問題依舊隱藏在上體育課的孩子們的身邊。所以在這種時候,體育課的自制小器材就變得尤其重要,在科學的,安全的制作下,這些小器材給孩子們帶來的好處是無法估量的,它將大幅提高體育課的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
一、自制小器材存在的價值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資源分配嚴重不平衡的國家,雖然在教育層面上我國每年的開銷逐漸增加,但卻依舊不能完美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那些相對于說比較落后和偏遠的地方是無法得到國家的完美照顧和培養(yǎng)的。然而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體育課上的健身用具又非常的吃損耗,所以那些落后地區(qū)的學校里,體育健身器材更是破損不堪,無法使用。所以在政策無法照顧到的情況下,學生和老師們必須親自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于是自制體育器材這個想法就浮出了思想的水面[2]。自己制作體育器材的原料從我們的身邊就可以直接獲取,這大大降低了教學成本,同時制作這些器材鍛煉了孩子們的思考能力,協(xié)同能力與動手能力,還提高了孩子們的環(huán)保意識,增加了材料利用率,這無疑是一舉多得的解決辦法。
二、體育課堂自制器材如何利用
(一)廢料亦黃金
既然是偏遠窮困地區(qū),那么首先就要從材料講起,廢物利用是我們第一要考慮的。老師和學生們要多多留心生活,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將其化腐朽為神奇,也就是俗話說的變廢為寶。比如跳的長繩可以用一些汽車的輪胎,將其剪成條狀之后便可以使用,沒有用的布料也可以縫合到一起,變成拔河的繩子。這些都是一些比較簡單易做的小器材。這些小小的制作不危險,帶來的利益又尤為可觀。
(二)寶刀不老
舊的體育器材當然是不能再使用的,生銹的斑駁的體育器材冒險使用可能會導致無法估量的后果。但這并不代表著舊的東西就沒有價值。比如破損的單杠,老師們可以把單杠拆成一根一根的棍子,這些棍子有什么用呢?那就需要老師和孩子們共同去發(fā)掘它的利用價值了,比如兩根桿綁在幾個學生的腿上,這樣這個桿子就可以變成練習孩子們協(xié)同合作性的體育工具,“寶刀拆成利刃”,何樂不為呢?這些變通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壞掉的器材丟掉又可惜,不丟又無法使用,占位置,那把它變成有用的東西不就好了?所以在老師和學生們積極活躍的思維下,這些老舊的東西都是可以變成“寶藏”的。
三、自制器材注意事項
(一)科學,簡單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不像大人那樣可以做出復雜安全的器材。首先從安全的角度出發(fā),孩子們不能因為自制的器材而受傷,所以孩子們應從最簡單的器材著手做起。在做的同時,固然簡單,卻也要遵守科學道理。比如給孩子們自制自行車,用一些最簡單材料拼裝的同時,自行車構架一定要符合三角形穩(wěn)定原理。要讓孩子們做出來的東西可以給他強身健體,而不是因為它受傷。材料的選擇有多種,但在選擇材料的同時,也要審理材料是否能擔當其在這個器材中的強度這些因素,這些都是老師需要親自去指導的。
(二)結(jié)實耐用
耐用也是我們要考慮的,不能說辛辛苦苦做了一天的器材,用了五分鐘就報廢了,這樣不僅孩子們無法健身,更是對他們心靈的打擊,給了他們一種“做了沒用”的挫敗感。所以在做器材的同時,老師們要嚴格審視器材的耐用性,在質(zhì)量保障之后,再開始對器材的外觀進行美化,不能因為先讓器材好看而忽略了器材的實用性,舍本逐末。同時耐用性也直接關系到孩子們的身體健康,若是孩子們在使用器材的過程中,突然損壞,斷裂,這無疑是直接威脅刀孩子們身體的,所以耐用性也是重中之重。
(三)趣味性
當然了,趣味性也是不能忽視的,若是孩子們做出來沒有人去用,那么不僅僅是無法鍛煉孩子們的身體,更是浪費了那些原料。若是孩子們做出來,對其產(chǎn)生濃厚的趣味,不僅可以讓孩子們樂于去做這些器材,更是發(fā)揮了這個器材的作用,即帶給孩子們相應的鍛煉,畢竟樂趣才是學習的動力所在,在強身健體的同時,在精神層面上也得到享受。趣味性的增加也讓孩子們不再以制作器材為任務,反而將它視為一種玩耍和娛樂,這也大大增加了孩子們主動去制作的能動性,隨之帶來的便是高質(zhì)量的器材和孩子們所喜歡的器具,趣味性的存在也因此將健身器材得到自制帶入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
四、結(jié)束語
小學體育器材的制作其實并不僅僅有益于在校的孩子,其實對整個社會都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正面影響。小學體育器材的自制,從多方位上健全了孩子,實可謂難得的方法??傊w育器材的自制不僅滿足了小學體育工作的展開,更是讓體育課堂變得更加多樣化與趣味化,成功的將樂趣代入到了小學的體育之中。
參考文獻:
[1]:黃承國,現(xiàn)代體育課發(fā)展歷史初探[J].體育科學研究,2001,5(2);45-49
[2]:曾海,小學自制器材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田徑,2017(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