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
設計意圖
竹筒舞來源于我國少數(shù)民族哈尼族的舞蹈,每逢祭祀之夜,祭師開始以竹筒頓樓板發(fā)出第一聲擊打,于是全村人都手持竹筒頓自家樓板發(fā)出響聲,以此驅邪除魔,消災避難。后經一輩輩人加工創(chuàng)造,演變成了今日的竹筒舞。它利用竹筒有節(jié)奏的敲擊地面發(fā)出響聲,舞蹈動作以雙腿的跺跳,小腿彈為基本動律,加之歌聲和竹筒聲融為一體,氣氛十分熱烈。竹筒舞極具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而且簡單易學,幼兒不僅可以在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中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yǎng),還可以學習和弘揚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通過學習竹筒舞蹈可以訓練幼兒身體的協(xié)調性,開闊幼兒視野,培養(yǎng)幼兒既能獨立表現(xiàn),也能相互配合的能力和幼兒敢于挑戰(zhàn)困難的精神,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
活動目標
1.學習哈尼族竹筒舞的基本步法和動作,初步能配合音樂跳出哈尼族竹筒舞。
2.體驗跳哈尼族竹筒舞的樂趣,激發(fā)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重點:學習哈尼族竹筒舞的基本步法和動作。
難點:能配合音樂跳出哈尼族竹筒舞。
活動準備
1.入場音樂,竹筒20根,《其多利》音樂,哈尼族和哈尼族山寨圖片PPT,手鼓一個。
2.教師穿的哈尼族服裝一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導入。師幼一起打跳入場,進行熱身運動。
2.播放PPT,簡單介紹哈尼族和山寨,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講述哈尼族竹筒舞起源的故事,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2.教師教授竹筒舞的步法,帶領幼兒不帶竹筒練習舞蹈動作。
3.教師給幼兒發(fā)竹筒,教師帶領幼兒拿著竹筒練習舞蹈動作。
4.播放音樂,師幼一起表演竹筒舞。
三、結束部分
教師鼓勵和肯定幼兒表現(xiàn),配合音樂有序離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