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路瑤
摘要:語文屬于一門基礎科目,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提高綜合素質有重要作用。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定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審美能力,加強審美教育。因此,文中通過介紹審美教育的特點與意義,提出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是指學生對于美的鑒賞以及體會,是對美的深刻理解與掌握,從當前的教育教學改革的總體情形來看,審美教育成了教育教學改革中不可小視的構成部分。探索學生審美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不斷地提高學生對美的認知水平。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所提出的審美教育主要是基于語言文化來講的。做好初中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審美教育,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培養(yǎng)符合當今社會發(fā)展綜合型人才打好基礎。因此,探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非常必要。
一、審美教育的特點和意義
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教育包含人文、創(chuàng)造以及快感的三個特點。在我國初中師生群體當中,閱讀教學能夠在審美意境上展開情感交流與互動,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建立意境以及體驗意境,促進審美思想與經(jīng)驗的良好融合。語文閱讀審美結構的建立還有助于學生進行學習。我國的美學構建過程中,教師們通過利用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創(chuàng)新出多種語文教學形式,建立起具有特色的意境、營造出良好的審美氛圍,指導并且?guī)椭鷮W生展開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另外在審美構建過程中,學生在自我感知與體驗中獲得快樂的同時保持思考,進而激發(fā)出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策略
1.激發(fā)學生審美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審美意識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當中的重要任務是要激起學生的審美興趣,從而培養(yǎng)出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想要獲取豐富的知識就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需要持續(xù)不斷地進行。初中生的審美情趣需要利用多篇別具一格的文章來激發(fā)。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就需要把文章的特殊之處向學生們指明,有意識地帶領學生進入課堂教學中,獲得美的體驗。因而為了培養(yǎng)出學生的審美情趣,還是要重視積累,需要深入閱讀文章的內容,讓學生們細細地研究文章的內容,碰到鏗鏘有力的句子可以讓學生進行朗讀,促使學生真正地投入文章中,更好地體會到文章的美。
2.帶領學生體會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美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大部分都隱含著充分的美學因素,作家們通過富含情感的筆調為學生們塑造出大批具有高尚品質、美好精神的人物形象。由于美具有形象性的特征,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按照教材中所介紹的人物帶領學生體會人物形象美,從而實現(xiàn)審美教育的目的。特別是那些具有社會普遍性的典型形象的美,能夠給學生們帶來心靈的震撼,在不知不覺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們塑造出優(yōu)秀的品格,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心靈美。比如《我的母親》中的母子情、《藤野先生》中的師生情、《社戲》中的對鄉(xiāng)村生活的熱愛之情等,這些均是通過生動豐富的人物形象所表現(xiàn)出來的。這同樣是語文閱讀審美教學中的關鍵,緊握人物形象的特點,從而深深地感受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反復揣摩,細細品味,讓學生可以做好富有情感的審美評價,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3.多媒體營造審美意境,讓學生感受意境美
教師要采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們提供音樂、畫面意境。由于文學作品中所表達的內容富含深刻的情感,大多數(shù)情況下單純依靠教師的言語無法良好地表達出來。另外閱讀教學還以形象作為特點,所以教師要通過一些手段激起學生的想象力。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師展開教學,營造出審美意境,加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比如在學習胡適先生《我的母親》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們播放胡適先生母親的照片,同時配上《母親》這首歌曲。伴隨著溫情的音樂,懷舊的老照片,非常容易激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們自然地融入課堂中,促使學生可以在審美實踐中,產(chǎn)生對文章內容的好奇心,讓學生們開啟豐富的想象力,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綜上所述,審美教育的推行,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給學生帶來豐富的文學情感,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審美教育。
參考文獻
[1]蔡麗.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教育現(xiàn)代化,2016(34):350-352.
[2]劉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建構[J].課程教育研究,2015(10):72-73.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十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