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蝶宜
摘 要:隨著“研學后教”理念不斷深入,積極構建“研學后教”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模式,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使得學生得到最大化的發(fā)展。為構建高效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文章提出合理組建研學小組、善于把握合作時機、強化合作學習過程、重視自我展示環(huán)節(jié)、建立多元評價制度等策略,從而有效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研學后教”。
關鍵詞:研學后教;小組合作;合作學習;學習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興起于美國,并被廣泛應用到中小學的教學實踐中。其顯著特點是同伴間的互助合作活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力量激發(fā)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做好小組建設工作是實施研學后教,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重要突破口。有效構建研學小組,提高語文課堂實效,其中重要的是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建設研究,包括小組成員的劃分、合作時機的把握、強化合作學習過程、匯報展示環(huán)節(jié)、小組評價等。目前,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視實質(zhì),缺乏實效”等現(xiàn)象。那么,我們該如何構建高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呢?
一、調(diào)查摸底,合理組建研學小組
(一)遵循小組劃分的原則
學習小組是高效課堂進行的基本單位,它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基礎。合理組建研學小組,既是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實現(xiàn)學生群體合作的基本手段。在進行小組劃分時,根據(jù)學生的性別、基礎知識、學習能力、智力狀況、心理素質(zhì)、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每一小組盡量做到優(yōu)等生、中等生、學困生等均衡搭配。比如,在任教四年級語文時,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有效提高課堂實效,筆者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心理特征、性格特點、學業(yè)成績等方面將班上學生劃分成七個學習小組:“奇思妙想組”“創(chuàng)意無限組”“快樂學習組”“七彩童年組”“力爭上游組”“卓越自信組”和“希望騰飛組”。七個小組內(nèi)的每位成員之間具有不同的個性和一定的互補性,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他們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快樂分享。同時在小組組合時注意到保持組與組之間的同質(zhì),以便促進組內(nèi)合作與小組之間的競爭。七個小組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共同詮釋著“研學后教”課堂教學改革的精神,汲取著“研學后教”課堂教學改革的甘露,并在此過程中一步一步成長。
(二)明確小組成員的職責
科學合理的小組劃分能有效提高研學小組的學習效率,構建好合作學習小組后,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目標,明確學習任務,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重要保證。
以“希望騰飛組”為例,通過合作學習這種方式,組內(nèi)成績好的同學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教給其他人,幫助其他同學更進一步理解新知識,糾正自己不全面、不深刻、不準確的想法和看法。而自學效果差一點的學生則可以從小組的其他成員身上接受新的知識,并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比對,在分析、批判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從而在討論的過程中,使得小組成員的觀點更加清晰。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希望騰飛組”的學習功能,教師在指導學生分工的過程中,充分培養(yǎng)出責任心強、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小組長,根據(jù)每個小組成員的特點與能力明確其職責,通過建立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等方法,促使小組成員全面參與合作學習。
二、注重預設,善于把握合作時機
如果說小組合作學習是“研學后教”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那么,對于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主要實施者的教師來說,是否善于識別和把握好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往往決定了“研學后教”實施的成敗。目前,小組合作學習之所以流于形式,是因為執(zhí)教者只將“研學后教”作為一個上級布置的任務去完成,而不是將它作為一個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去看待。其實,學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師的參與指導密不可分,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得越有效,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越能突顯。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把握好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小組合作流于形式。
“研學后教”的精神在于將學生從傳統(tǒng)的課堂中解放出來,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更高的管理水平和預設能力。為了讓研學小組的合作學習更有針對性與實效性,教師在備課時,應該把握好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在教學過程中就算出現(xiàn)教學意外,也要鎮(zhèn)靜從容,采取形式多樣的引導措施。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小組成員始終圍繞某一個中心議題開展討論、探究,最終找到規(guī)律、獲取方法,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
三、任務驅(qū)使,強化合作學習過程
縱觀目前的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重形式輕實效,導致課堂效率嚴重低下。在一次公開課上,課前,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研學問題:搜集作者資料,并做好學習記錄。課堂上讓每一小組展開討論,交流學習成果,并準備小組匯報。教師話音剛落,課室馬上沸騰起來,煞是熱鬧。一兩分鐘后,教師喊“?!保埿〗M代表發(fā)言,學生無一例外地說:“我知道……我發(fā)現(xiàn)……”發(fā)言的內(nèi)容都是照搬網(wǎng)上找到的資料。結果一節(jié)課下來,只有幾個事前準備比較充分的學生代表在展示,大多數(shù)的學生只是聆聽者,而不是參與者。
教師必須強化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課前保證學生有充分的學習時間,而且要引導他們將合作學習真正落到實處。針對課堂上的學習環(huán)節(jié),要合理安排研學任務,指導學生分層討論、分層達標,先讓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討論,然后小組將分層討論中不懂的問題反饋給教師。堅持分層次學習理念,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實現(xiàn)“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些學習討論記錄卡,幫助學生討論時更具針對性,發(fā)言時更具條理性,從而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
教師作為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參與者,除了引導學生制定學習任務外,還應該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討論,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和調(diào)控作用,強化合作學習過程,保證合作學習有序和高效地進行。
四、增強自信,重視自我展示環(huán)節(jié)
陶行知先生說過:“要解放兒童的腦子,使之能思,要解放兒童的嘴巴,使之能說?!币簿褪钦f要讓學生在課堂中得到充分展示,這是學生實現(xiàn)自我表現(xiàn)欲的重要途徑,也是評價高效課堂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
通過自我展示環(huán)節(jié),既能檢查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的情況,又能檢查各小組的合作互助情況,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啟發(fā),在思維與智慧的交流碰撞中產(chǎn)生新的靈感。然而,由于受到學生認知能力和教師教學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研學后教”的教學改革實踐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展示交流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冷場、流于形式,又或者出現(xiàn)耗時、費力等現(xiàn)象。
針對以上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想方設法逐步消除學生的思想顧慮;及時培養(yǎng)一批愛參與課堂展示的積極分子,為其他學生樹立學習榜樣,以點帶面;幫助學生明確參與要求,由易到難,掌握展示方法。在自我展示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對學生以及每一個小組的點滴進步,都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贊揚,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讓他們體驗到合作學習的作用與快樂,從而以更飽滿的熱情參與到小組的學習和探索中。另外,還可以將個人展示納入評價范圍,建立考核獎勵制度,增強學生參與展示的競爭活力和持續(xù)性。
五、激勵上進,建立多元評價制度
小組評價是對小組合作過程和學生合作表現(xiàn)的監(jiān)控,是促進合作小組健康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激發(fā)組員的競爭意識,可以建立多元評價制度凝聚集體的力量。
(一)評價方式
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可以是多元化的,包括個人自評、互評、小組評、全班評,加上教師評。平時主要以互評和小組評價為主,個人自評和教師評價可以定期進行。評價結果要及時記錄,按時匯總,每周進行一次小組總分公布,評出優(yōu)勝組。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也就成為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一個促進的過程。
(二)評價原則
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參與程度、實踐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評價過程要遵循“及時性、客觀性、公正性、激勵性、團體性”的原則,公正、全面地進行評價,提高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評價內(nèi)容
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迫切追求的一種境界,同時也將之作為學習評價的最終目標和尺度。因此,應該激發(fā)學生盡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華,開發(fā)他們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技能。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價:1. 小組成員關系:是否和其他成員愉快地相處,一起合作完成任務。2. 學習動力:是否積極、主動地交流信息,及時完成學習任務。3. 問題解決結果:在合作過程中個人貢獻是否突出。
通過多元化評價,能有效縮小組內(nèi)優(yōu)秀學生和學困生之間的差距,調(diào)動小組成員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激發(fā)他們的集體榮譽感,也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意識,凝聚集體的力量,充分發(fā)揮研學小組的學習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