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婧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在”課程目標”中指出:“積累較為豐富分語言材料和言語活動經(jīng)驗,形成良好的語感”。同時還指出“能憑借語感和對語言運用規(guī)律的把握,根據(jù)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和不同的對象,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文明得體地進行表達交流;能將具體的語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際情境和歷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評價。”這意味著新課標再次強調(diào)“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口頭表達 ??課前演講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在”課程目標”中指出:“積累較為豐富分語言材料和言語活動經(jīng)驗,形成良好的語感”。同時還指出“能憑借語感和對語言運用規(guī)律的把握,根據(jù)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和不同的對象,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文明得體地進行表達交流;能將具體的語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際情境和歷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評價。”這意味著新課標再次強調(diào)“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自高考改革以來,浙江省高考錄取方式多樣化。自主招生和三位一體招生模式的實行,給高考錄取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給千萬學子的大學求學之路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無論是自主招生還是三位一體,大部分高校在選拔中都設有面試環(huán)節(jié),面試涉及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自我介紹、個人規(guī)劃、專業(yè)認識以及各種情境式面試。無論面試的內(nèi)容如何,其實都涉及對一個考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考查。從這一層面來看,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對其自身發(fā)展的影響舉足輕重。
基于以上原因,為學生積累言語活動經(jīng)驗,搭建自我展示的平臺,放手讓學生去表達、去實踐,努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應成為語文課堂的重要任務。筆者認為,課前演講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顧名思義,“課前演講”,就是利用課前3—5分鐘的時間,組織安排學生走上講臺進行演講。
經(jīng)過幾年的課堂教學實踐,筆者切身感受到課前演講教學活動給學生帶去的變化。在此,筆者將課前演講教學的具體做法做如下總結(jié)。
1.介紹有關 “演講”的知識
演講又叫講演或演說,是指在公眾場合,以有聲語言為主要手段,以體態(tài)語言為輔助手段,針對某個具體問題,鮮明、完整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闡明事理或抒發(fā)情感,進行宣傳鼓動的一種語言交際活動。雖然學生對這一語言交際活動并不陌生,但是作為一項長期進行的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正確地較為全面地認識這一活動,教授一些演講的方法和技巧給學生還是很有必要的。
2.明確課前演講的相關要求
首先,認真撰寫演講稿。演講,是語言的藝術。這個語言,既指傳達觀點態(tài)度、思想情感的有聲語言,也只承載情感態(tài)度的文字。一篇優(yōu)秀的演講稿是成功演講的前提。演講之前必須充分準備,認真寫稿。
第二,演講時盡量脫稿。常言說,心無二用。說的是人在一個時空點上腦子只能想一件事。讀稿時,腦子要高度緊張的看文字,念字發(fā)聲,害怕念錯,就不容易出現(xiàn)形象生動的畫面,所以讀出來的語言就容易平淡,不生動。 脫稿演講時,大腦在組織語言時有生動形象的畫面出現(xiàn),有畫面,就會觸景生情,語言自然容易生動形象,抑揚頓挫。
第三,演講的時間為3—分鐘。時間太短,學生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使演講效果打折扣;時間太長,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又無法完成。所以,教師應讓學生把握好演講稿的長度,演講的語速等,將演講時間控制在3—5分鐘。
1.根據(jù)學段定主題。
作為一項高中三年持續(xù)有序的教學內(nèi)容,在實施過程中,筆者根據(jù)不同的學段,制定了不同的演講主題,與此同時演講形式也有所不同。
第一階段:高中一年級——“向青春舉杯”。具體要求:內(nèi)容可以是自我介紹,向新班級新同學介紹自己,力爭形象鮮明,使人印象深刻;也可以針對身邊(主要是校園和班級)的事,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要求觀點明確,理由充分。這一主題的設置,旨在促進新生盡快地融入新環(huán)境,增進師生間的深層了解。同時,也引導學生關注同學、關注班級、關注校園,悅納自己和他人,發(fā)現(xiàn)真善美。更重要的是將這些青春的印跡用有形的文字和有聲的語言傳達出來。
例如,這篇以自我介紹為內(nèi)容的演講讓大家記憶猶新。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剛到新校園,新環(huán)境,告別了早已熟悉的生活和朋友,面對這么多新的面孔,我是緊張的,但,我相信一個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和大家成為朋友,我愿懷著這份心情,帶大家去認識一個叫王新杰的男孩。
平時,聽著歌,看著書是他的一大愛好,歐·亨利和莫泊桑是他的熟友,他熱愛小說,熱愛文字中對荒誕的真實的諷刺,熱愛行列間出人意料的驚喜。他喜歡伴著鄉(xiāng)村音樂輕快的旋律入睡,直至鼻息漸起。當然,他可不是單個有點文藝的“小清新”。他胸腔中也有熱血,有只屬于這個年紀的澎湃,他也喜歡球場—喜歡籃球在指間的躍動,喜歡汗水在脊背流淌,喜歡精疲力盡后大口地痛飲冰水,就像一個永遠有用不完的精力的孩子。但是,面對問題,他也能擺出嚴肅的表情,能收斂嬉笑,認真思考。他還有點臭美,熱衷于擺弄自己的頭發(fā),喜歡對鏡子擺出自認為帥氣的表情,喜歡被聚焦的目光,一切青春期應該才擁有的驕傲、活力、樂觀、自信,都可以在他身上找到。
這就是他,一個父母希望能成為新時代日新月新的杰出青年的男孩。他正向這個目標奮斗,也希望一路上有一群同學老師的相伴和幫助。
我挺喜歡他,希望你們也能喜歡。
謝謝大家!
如東升之旭日,如三月之萌芽,這一陽光少年把青春的朝氣傳遞給全場聽眾。
第二階段:高二年級——“最是迷人書生香”。學生利用課前演講向老師和同學推薦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或者就某一作品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和見解?!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學習任務群5 ·文學閱讀與寫作”的“學習目標與內(nèi)容”中指出:“養(yǎng)成寫讀書提要和筆記的習慣。根據(jù)需要,可選雜感、隨筆、評論、研究論文等方式,寫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和見解,與他人分享,積累、豐富、提升文學鑒賞經(jīng)驗?!闭n前演講便是為同學們提供“與他人分享閱讀感受和見解”的平臺。通過這一平臺,學生們不僅可以了解更多的文學作品,而且在演講和聆聽過程中還會產(chǎn)生思想碰撞。所以,這一階段的課前演講,筆者設置了互動環(huán)節(jié)。即在演講者演講結(jié)束后,其他同學可以針對推薦作品或者作品鑒賞提出1—2個問題,與演講者現(xiàn)場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往往是演講中的高潮,會收到意外的效果,課堂氛圍十分活躍。
第三階段:高三年級——“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教師當堂呈現(xiàn)社會熱點材料,針對材料內(nèi)容,學生即興演講,并且接受老師和同學的提問和質(zhì)疑。這一階段是整個三年課前演講教學活動的提升階段。無論是高考作文還是自主招生考試,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的試題材料都具有鮮明的時代感,這一訓練,對高考考生來說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剖析社會熱點材料,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思考和分析社會生活現(xiàn)象,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并且能夠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生活,體驗人生,激發(fā)寫作欲望,表達真實感情。學生即興演講,是對學生反映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的綜合訓練,也是考驗。而針對演講內(nèi)容的“提問質(zhì)疑”環(huán)節(jié),調(diào)動了更多學生的積極性,這樣,舞臺變大了,演講者增多了,話題材料得到多角度挖掘,思想的火花讓語文課堂呈現(xiàn)有質(zhì)感的絢爛。例如,2018年11月,針對“重慶公交墜江”這一事件,同學們積極參與,精彩迭出。且看這位同學的即興演講片段:
很多人批評車上的人面對這件事發(fā)生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tài),但我認為,雖然這的確是事故發(fā)生的方面原因,但我們更應將注意力放在沖突的挑起者身上,其敢于動手的原因,在我看來有兩點:一是道德力量對人民的約束力過小。作為一種相對軟性的社會規(guī)范,道德的強制力僅僅來源于個人的內(nèi)心信念與輿論壓力。若是一個人本著臉皮厚不怕說的態(tài)度,那么道德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二來個人公共違規(guī)的成本低,甚至都無相關法律可以依靠,從而為部分人違規(guī)行為提供了客觀條件。
由此可見,如何加強人民內(nèi)心的道德修養(yǎng),如何使部分人不敢違規(guī)是現(xiàn)在正迫在眉睫的問題。很多中青年的道德觀念已經(jīng)成型,再想改變難度很大,因此,我們更需要做的,是加強下一代的素質(zhì)教育,法制教育,“人”有兩筆,一筆曰理性,一筆曰感性,理性高于感性則為人,反之則就會變成“入”,入則迷,就是進了死胡同。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教人“立身”,保持理性高位,從而使人行得正,坐得直,有教之人,方為直人。
再之,就是政府要加強法律的約束力,懲罰力,完善法制建設,事實上,道德與具有國家強制力的法律并非完全割裂,法律是最低底線的道德,就好比道德是九天之上的驕陽,人的陰暗就身雜在人影之中,而法律,就是影子的輪廓,有了“法”,影才能有個人樣。
梁曉聲說過:文明可以用四句話表達,根植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無須提醒的自覺,以約束力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我想這邊是我們社會所最需要提倡和發(fā)揚的。
盤盤而言,我想傳達給大家的無非十六個字:人生在世,沐于德陽,行,則正身;影,則正形。
短短幾分鐘,這位同學鞭辟入里的分析,激情澎湃的演講,博得了全班同學的熱烈掌聲。再者,誰說這不是一堂深刻的文明教育課呢?
2.教師示范,師生切磋。
所謂效益,在教學上的最直接體現(xiàn)就是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一個學科很多情況下是從喜歡學科的教師開始的,教師的學養(yǎng)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潤物細無聲”。在課前演講的教學上,教師不應該只是任務的布置者,演講結(jié)束后的點評嘉賓,更應親臨講臺,“下水示講”。筆者曾和學生針對同一材料發(fā)表演講,切磋琢磨。
材料內(nèi)容: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決賽,杭州外賣哥雷海為勝北大碩士奪冠。針對這一結(jié)果,你有什么思考?
學生演講內(nèi)容片段:
……
可能有人會認為,雷海為的工作環(huán)境或許阻礙了他。不可否認,環(huán)境對人的發(fā)展會有影響,但環(huán)境并不能完全決定人的命運。周敦頤盛贊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南朝宋武帝出生貧寒:“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比欢鴦⒃W罱K成了一代明君。還有李白、蘇軾等文學大家,皆仕途不順,卻留下了千古佳作。真正的金子是不會被埋沒。雷海為就是那塊金子,他的外賣工作更像是一種磨礪,將他推向更馥郁的詩歌園地。
雷海為,一個詩詞界的掃地僧。董卿對雷海為說:“我覺得你所有的風吹雨打、日曬雨淋中的奔波與辛苦,你所有在書店里偷偷背下的詩句,在這一刻都綻放了格外的光彩?!彼囟〒碛幸活w赤子之心,才如此癡迷于詩歌并且即使歷經(jīng)艱辛也不松懈對詩歌的學習。詩酒年華,愿沉醉詩歌不復醒!
筆者演講內(nèi)容片段:
……
詩歌未必來自遠方。
文學并不是知識分子專屬,文學和體力活也并不對立,相反,當它和最樸實的生活結(jié)合起來的時候,才格外美妙。如果雷海為每天送完外賣以后,就鉆進網(wǎng)吧,沉迷手游,虛度光陰,那么,你還能想象他有今天這樣輝煌的收獲嗎?當迎著一輪美好的夕陽和晚霞送完當天最后一單外賣的時候,因為熟悉“夕陽秋更好,斂斂惠蘭中”這樣的詩句,他或許更能體會這景致,是生活對辛苦了一天的人的獎賞。
……
師生同臺,切磋琢磨。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角度的分析,不同觀點的呈現(xiàn),不同語言的闡述,這些都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在這種別樣的師生演講展示和交流中,不僅起到了教學相長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當然也會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課前演講教學,在實踐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雖然規(guī)定時間為3—5分鐘,但是各個階段都有超時而影響其它教學任務的情況;再如批改指導演講稿寫作的效果不持久,等等。這些問題有待于在以后的實踐中解決優(yōu)化。
通過三年的堅持和努力,課前演講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以寫促講,以講帶聽,以講促讀,聽說讀寫能力得到了一個系統(tǒng)的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大部分學生不再畏懼在公共場合發(fā)言。不僅如此,通過課前演講這一平臺,增進了師生間的情誼,傳達了許多審視社會的正能量,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具有積極的導引作用。一位通過三位一體考入同濟大學浙江學院的學生回顧自己的高中語文學習時說道:
正在讀大學的我已經(jīng)沒有上過語文課了,私以為我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儲備知識相較周圍的同學要略高些。自信是課前演講帶給我最大的財富,我現(xiàn)在有幸在大學班級里擔任班長,每次在一些場合里講話時,可以感覺到由內(nèi)而發(fā)的自信,我有時也會和同學說我感謝高中對我的影響,尤其是語文課的課前演講,從最初的羞澀到后來的侃侃而談,我很慶幸能有機會改變自己。還記得每次在準備課前演講的時候,總會想著怎么樣講才會生動有趣,內(nèi)容要怎樣的好,但好多次的演講后又覺得自己沒能表達清晰,現(xiàn)在想來都還略帶遺憾。大學里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很多,但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有時面對能力不足的自己會很難過,而我能做的就是像從前一樣慢慢的積累,保持一顆上進的心。
“能夠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審美體驗,表達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和觀念,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如是定義我們的課程目標。
參考文獻:《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