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艷
摘 ?要:中國畫作為中國特有的繪畫種類,早已經為世界矚目。小學生作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傳承者,應繼承和發(fā)展屬于我們中國的繪畫。依據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寫意國畫作為初學者的首選。在國畫教學課堂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寫意國畫的長久的興趣,是每位美術教師思索和探究的問題。
關鍵詞:興趣培養(yǎng);精心備課;貼近生活;自探自悟;學會賞析
中國畫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繪畫種類,凝聚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審美精神,它歷史悠久,技法豐富,以其獨特鮮明的藝術風格,越來越為當今世界各國所矚目?!霸绞敲褡宓囊簿褪怯性接惺澜缧浴保W生作為龍的傳人,傳承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是他們責任。所以小學生的美術課堂中中國畫的教學應占有重要地位。
中國畫依技法可分為寫意畫和工筆畫;依內容可分為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寫意畫重在表達畫者的想法和情感,它的隨意性更強,情感更濃。而這一特點正適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讓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發(fā)現(xiàn)世界,用自己的手去描繪世界,正好適用于中國畫。所以作為國畫的初學者,寫意國畫可成為他們最先接觸的繪畫種類。在近一年的國畫教學中,對小學生寫意國畫興趣的培養(yǎng),我認為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花心思和精力備課,設計較完美的教學過程
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備課時要理解課標對新時代美術教學的要求,教師要認真研究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明確每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認真思索達成目標的過程,探索突破重難點的方法。還有最關鍵的一項就是備學生。在備課這三個要素中,課標和教材是相對穩(wěn)定的,而備學生卻存在著眾多的可能性。所以教師備課過程中要不斷地想著學生的種種可能性,用什么樣的情景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性?怎么樣才能把學生生活經驗與課堂教學內容聯(lián)系在一起?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用什么樣的方法開拓學生固有的思維模式?考慮到這些問題,才能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思考、創(chuàng)新、交流合作。
精心地備課,不是課前設計出一篇教案就完事。在課前,預設整個教學活動是備課的開始,在課堂教學中還要對課前的預設根據學生現(xiàn)有的情況進行調整和修正,所以備課過程是個不斷延伸的過程。
二、教學內容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是學生喜聞樂見的題材
寫意國畫的范圍極其廣泛,但教師選擇的一定是符合地區(qū)性學生認知水平,一定要選擇貼進學生的實際生活的。比如就農村的孩子而言,可寫意的事物就特廣泛,山水林地,田園里的水果、蔬菜,家中的牛羊馬等都是他們常見的、熟悉的。把這些題材內容搬到課堂上,一支筆、一張宣紙、一碟墨、一盒顏色就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就激起了學生極高的學習興趣,而這種興趣還可以延伸到課外。假期里當他們在菜園旁、樹林里、花園邊,或者是正與小動物親密接觸時,都可以把課堂學習過的寫意技巧表現(xiàn)在紙上。寫意國畫不要求在形體上有多像,重在表現(xiàn)畫者的思想情感,而這正符合年幼孩子的作畫水平。幾歲甚至十幾歲的孩子不可能在形體的刻畫上有多高的水平,但只要用筆墨畫出了他所見到的、想到的、悟到的,就是最好的。所以小學生寫意國畫教學一定要打破常規(guī)的一板一眼的臨摩教學。要敢于在教學內容上突破創(chuàng)新,讓孩子們能夠見什么畫什么,什么都敢畫,讓他們學習寫意國畫的興趣不斷地延續(xù)下扶持。
三、以生為本,打破教師一筆一教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探自悟,在交流合作中領悟寫意國畫的畫法
傳統(tǒng)的教學,都是老師傳授教學,老師畫一筆,學生畫一筆,要么是老師先看學生畫,然后學生自己畫。表面上看學生學到了很多,作品效果也不錯,但實際上卻大大限制了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探索欲望。陳章良教授曾經說:“創(chuàng)新教育從某種角度來說,應是鼓勵學生發(fā)展他們有個性,有一種創(chuàng)新的意識,千萬別把孩子變成像一個模子里鑄出來的人?!泵佬g教育家勒溫費爾特說過:“兒童只要被給予充足的時間、幫助、獲得與創(chuàng)造性材料接觸的機會,而不是被強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規(guī)范,那么每個兒童都能成為藝術創(chuàng)造的能手?!币虼艘胱寣W生對寫意國畫產生長久的興趣,必須以生為本,從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教師要打破講授式教學模式,讓學生自由探索、嘗試,讓學生體會墨在紙上的不同變化及產生的效果,小組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一些寫意國畫的畫法。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作感受,順著他們的思維進行引導,不能拿成人的審美來要求學生,不要過分強調構圖、線條、層次來約束學生,讓學生真正用自己的審美眼光、想法和感悟去畫屬于自己的畫,讓他們成為真正的繪畫主人。只有這樣,他們對藝術的熱愛及興趣才會源源不斷地涌現(xiàn)出來。其實一周兩節(jié)美術課,對于他們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通過生本式課堂激發(fā)出他們對寫意國畫的興趣,讓他們養(yǎng)成想畫就畫,隨時隨地畫的習慣。農村處處都是風景,一草一木,一果一蔬都是別樣的寫意素材,只要學生喜歡,只要他們心中的寫意繪畫生根發(fā)芽,睜開雙眼,所見都是最美的國畫。
四、欣賞名家作品,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生情操
欣賞名家作品,在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歷代偉大的畫家作品不但表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體現(xiàn)不同時代的審美意識。所以欣賞名家作品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生的情操,是美術教學必不可少的內容。通過欣賞激發(fā)學生對寫意國畫的興趣,“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小學美術課標》也告訴我們要重視優(yōu)秀作品的賞析。
在欣賞上,讓學生利用網絡搜集自己感興趣的畫家作品,了解畫家生平故事,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學生在交流匯報中收獲更多的知識。
中國畫是聞名世界的藝術瑰寶,是我們美術教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源泉。國畫教學要從娃娃時代抓起,讓我們偉大的民族藝術后繼有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應該懂,應該會畫中國畫。國畫教學不要局限于課堂,把課堂中激發(fā)起的濃厚興趣,要延伸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讓國畫扎根到每個學生的心中。
參考資料:
《全國中小學美術教育》 《小學美術課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