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嬌
摘 要:目前,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正在逐漸成為困擾部分教師的一個難題。究其原因,在于體育課程與過去相比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但部分教師因為體育長期被視為“副課”,而缺乏對體育教學的研究與總結,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陳舊落后。二者結合,實際上就造成了初中體育教學的一種“供求”上的矛盾。本文即從靈活采用體育游戲、合理進行個性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學習評價三個方面,對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開展策略進行探討,希望能為廣大同仁帶來一些幫助。
關鍵詞: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開展策略
一般情況下,初中生參與體育課程的熱情普遍較高,但有時“目的不純”。初中生隨著學段的上升,學習負擔日益沉重,中考壓力越來越大,在部分學生眼中體育課程成了一種放松的方式,寄望于得到身心上的休息。對于體能鍛煉、體育知識學習等內(nèi)容,他們的參與度其實并不高。體育課程看似正常進行,實際上在缺乏學生配合的情況下,并沒有完全開展起來。為了扭轉這一局面,教師要準確把握住學生心態(tài),從輕松有趣的環(huán)節(jié)入手,一步步將學生帶入狀態(tài),逐次展開體育教學活動。
一、靈活采用體育游戲,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
上文已經(jīng)提到了初中生在體育課程中可能會抱有的心態(tài)。如果教師只是對學生闡述體育課程對其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等內(nèi)容,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因為初中生天性中對于“大道理”就有一定的抵觸。此時不妨“順應”學生的意愿,組織一些集體性質而且趣味性又比較足的體育游戲,吸引學生充分參與進來。這樣一方面能夠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還可以調動起學生的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興趣,為其他教學方法的開展創(chuàng)造一個較為堅實的基礎。
例如,開始部分教師可以組織一個報數(shù)蛇形跑比賽。即把學生分成幾隊,每隊圍成圓圈,學生分為“1”數(shù)和“2”數(shù)。教師喊“1”,“1”數(shù)學生開始繞著前面的同學做蛇形跑;教師喊“2”,則“1”數(shù)同學停下,“2”數(shù)同學開始跑??茨年牫鲥e次數(shù)最多,就集體表演一個節(jié)目。游戲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千奇百怪非常有趣的錯誤,學生的積極性能夠被充分調動起來,參與熱情較高,起到較好的鍛煉基本身體素質和反應敏捷度的作用。
二、合理進行個性教學,促進學生共同提高
個性化教學在各科教學中已經(jīng)有了比較普遍的應用,比如分層教學就屬于個性化教學的一種主要途徑。體育教學中,也應該充分吸取其他學科的經(jīng)驗,根據(jù)學科需要適當調整應用個性化教學方法。學生由于身體素質、個人愛好、性格特征等各方面情況,在體育課程中的表現(xiàn)千差萬別,教學內(nèi)容總是整齊劃一實際上不利于學生深刻認識并改正自身缺點,對某些存在特殊優(yōu)勢的學生來說也沒有充分發(fā)揮的機會,很難實現(xiàn)全體學生的共同提高,甚至可能會造成體育“學困生”。
例如,學生A體型比較胖,對于正常的課堂體育訓練很難堅持完成。教師可以將此類學生組織在一起,為他們安排更多的有氧運動,從降低其體重、提升其基本身體素質開始做起。又如學生B,體能比較充沛,但是身體協(xié)調性有所欠缺,在籃球等運動的學習過程中,對于某些技術動作很難掌握。對這類學生,教師則可以讓他們多練習一些技巧性項目,幫助他們補齊短板,提升其綜合素質。
三、改革創(chuàng)新學習評價,賦予學生強大信心
在傳統(tǒng)的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習評價的依據(jù)基本就是學生的體育考試成績。這對很多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特別是基礎較差、平時又比較努力的學生,很容易受到信心上的打擊。因為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體育課程同樣如此,不能以簡單的考試成績就為學生下定義。同時,這種評價方式因為缺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其科學性和準確性也是存疑的,教師下一階段的教學方向可能會因此出現(xiàn)偏差,不利于學生的正常發(fā)展。因此,有必要改革創(chuàng)新學習評價,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乃至提升學生在學習評價上的參與度。
以上文提到的學生A為例。學生A的首要任務是減重,體育成績發(fā)生質的提升必然是在減重取得一定成效之后。因此,即使其短期內(nèi)的體育成績沒有明顯的進步甚至稍有退步,教師也應針對其在減重上的努力程度給予適當?shù)墓膭钆c肯定,賦予其繼續(xù)努力的動力。對于學生B,本來體能就比較好,在一些常規(guī)項目的考試中成績一直較為突出,但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身體協(xié)調性訓練沒有什么起色,教師應指導其找到問題的根源,如果存在偷懶等現(xiàn)象,必須進行批評教育。通過以上方式,就能保證學習評價的基本公平,對教學的指導作用更大。
綜上所述,初中體育課程的問題不在于學生是否愿意上體育課,而在于學生在體育課上的身心參與程度有多高,是否能夠切實達到教學效果。為了提升教學效果,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教師應該準確把握住學生特征,從學生較容易接受的角度進行切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進入學習活動,并逐漸具備參與體育課程的濃厚興趣及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強大信心。
參考文獻:
[1]陳志梅.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問題及發(fā)展對策[J].青少年體育,2018(09):40-41.
[2]韓金龍.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體育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