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
新課程改革在我國已經(jīng)實施了十多年,且在不斷深入,近年來,社會上呼吁減負增效的聲音日漸增強,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減負政策,以確保高效課堂的構建。
在此背景下,廣大農村地區(qū)的初中也順應改革的時代浪潮,紛紛提出集中師生智慧,著力構建高效課堂。任務型整體教學模式是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產生,是從整堂課教學的角度組織教學活動的。這里的整體,說的是一種大結構學習框架,由若干版塊式流程組合而成,不同的版塊之間具有一定的聚合力。
一、高效課堂的內涵及現(xiàn)階段農村初中高效課堂構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正在各地深入推進,在實踐層面已經(jīng)進入攻堅階段,朝著構建高效課堂的方向努力。各地圍繞高效課堂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形成了頗具校本特色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如山東杜郎口中學的“10+35”模式,河南鄭州102中學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自主課堂”,安徽銅陵銅都雙語學校的“五環(huán)大課堂”等等。名稱雖各不相同,但其中一個相同點就是都主張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指導學生學習
整體來看,現(xiàn)階段農村初中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xiàn)為如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性不夠明顯。據(jù)我調查,很多教師在自主學習的認識上存在不足,他們以為自主學習就是自學,因而很多時候一堂課下來,教師通常都是在學生展示答案出現(xiàn)爭議的時候進行指正??傮w算下來,他們的發(fā)言也超不過5分鐘。古人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高效課堂的最終體現(xiàn)在當學生在達成某一項學習目標時遇到一些困難,教師能夠授之以法,讓他們可以做到學以致用。
第二,部分教師缺乏專業(yè)素養(yǎng)。我在聽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教師常年習慣使用自己家鄉(xiāng)的方言上課,有時連其他的任課教師都聽不懂,更別說學生了。不能熟練地講普通話是教師缺乏的素養(yǎng)之一。
第三,農村初中生自身學習基礎差,態(tài)度不端正。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教學模式,但是很多學生并不能接受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而且農村地區(qū)教育條件落后,優(yōu)質教育資源缺乏,學校教育質量令人擔憂。而且農村初中普遍存在大量的留守兒童,長期不能從父母那里得到關愛,性格變得孤僻冷漠,在學校中不合群,也很少主動提出問題,創(chuàng)造性素養(yǎng)不高。同時,由于家長監(jiān)管不力,讓孩子養(yǎng)成了厭學和逆反的不良心理。這些都是影響高效課堂順利構建的主要因素。
二、任務型整體教學模式在構建農村初中高效課堂過程中的運用
(一)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設計任務,引導學生主動建構新知
任務型整體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任務的布置應該照顧到班級全體學生,同時還要兼顧差異,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學習任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正向遷移,內化知識,從而高效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還需教師鼓勵學生主動建構文本,挖掘文本內涵,找出蘊藏在文本中的印象知識,促使學生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想象力。學生在后兩個任務的完成過程中,能夠對文本之外的空白進行創(chuàng)造性填充,大膽地發(fā)揮想象力,完成新舊知識的系統(tǒng)建構。
(二)注重學習任務的整體性,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
任務型整體教學模式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既面向全體又兼顧差異,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個整體的感知,以便更深刻地理解相關知識點。高效課堂的構建從來不是優(yōu)等生聽懂就可以的,每位學生雖天資稟賦存在差異,但是在課堂上的學習地位都是平等的,只有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任務的解決中,獨立思考,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突破其最近發(fā)展區(qū),才能真正產改變對這門課程的固有認知,降低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畏難心理,增強學習自信。如英語這門學科是令初中生最頭疼的事情,采取任務型整體教學模式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積極性,逐漸掃除閱讀和詞匯學習方面的障礙,順利突破重難點。
以一堂英語閱讀課“Brave young man”為例,具體闡述該模式在構建初中英語高效課堂過程中的運用方法。課前,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急促的火警聲,讓學生大膽地猜測What’s happening,之后課件呈現(xiàn)出一幅正在燃燒的房屋圖片,通過這種方式導入本課的重點詞匯,激起學生的興趣,將材料背景和重點詞句的講解整合一起教學。在接下來的快速閱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語篇情景的整體輸入這一任務,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如下兩個問題:“Why do we say ZhangHua was a brave young man?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ext?”結合圖片和課件提示,學生能夠對課文中的主要情節(jié)做出判斷,了解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原因,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大意,初步體會作者情感。在接下來的文本細讀環(huán)節(jié),設計整體性閱讀學習任務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掃除閱讀障礙順利地對課文難點展開局部探究。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問題“How did ZhangHua save Mrs Sun?”這個問題展開系統(tǒng)研究,了解搶救孫夫人的全部過程,同時借此機會對文本中的關鍵詞進行解釋,這樣有助于學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通過關鍵詞的回憶復述整件事情的經(jīng)過,進一步理解課文,把握全文概貌。最后,為了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可以讓他們發(fā)揮想象力續(xù)寫文章的結尾部分。
三、任務型整體教學模式在構建高效課堂方面的研究結果
通過對本校部分學科教師和學生的跟蹤調查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任務型整體教學模式的運用,要求教師在教學的全過程中選擇多樣化的方法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激活學生的腦細胞,最大限度地促使學生參與,使課堂教學的效益最優(yōu)化。
第二,整體性學習任務的設計需要立足文本,圍繞文本內容設計貫穿整堂課線索的學習任務,且這些任務最好是集中的,還要注重體現(xiàn)層次性,難度要有一定的梯度。
第三,整體性任務的設計應該獨具匠心,要避免用單一化、結構化。那樣會抑制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
第四,教師可以嘗試著指導學生設計整體性教學任務,促使他們打開思路,這樣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整體性學習任務,更好地達成預期教學目標,構建高效的中學課堂,使其今后始終朝著高質量教學方向發(fā)展。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