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學生,尤其是高職高專學生的心理狀況,以及他們在體育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活動特點,在心理學和體育教學之間進行調研和探討,發(fā)現(xiàn)心理學和體育教學相互作用和影響,聯(lián)系緊密。體育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有著積極的影響。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又能同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同時在運用心理學方法進行體育教學時,必須善于把握學生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注重發(fā)揮學生個體的主動性,同時,還應重視學生在活動時的心理平衡及消除緊張情緒的心理訓練等。
關鍵詞:心理學;體育教學;心理訓練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對于真正的“完善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健壯的體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
筆者所在的昆山登云科技職業(yè)學院,這所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在經過三年的理論與技能結合、學習與實踐結合后,就要從課堂走進職場。而登云學院地處蘇州的昆山,昆山市是連續(xù)15年居全國百強縣級市之首的知名發(fā)達的先進城市,光是外資就有8千多家。優(yōu)秀的人才比比皆是。所以職場競爭也是異常激烈。
筆者所在的登云科技職業(yè)學院的院長就主動教授乒乓球課程,并定時定量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
一、體育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有著積極的影響
從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志和基本內容來看,學校體育比其他任何一門學科都將更自然、更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學習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極為重要。
(一)體育教學可以愉悅心情。前蘇聯(lián)政治家加里寧說,要想成為一個健康的人,要想保證生活上有更多的樂趣,那你就應該從事體育活動。
(二)體育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體育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心理學方法,就是自信心的培養(yǎng)。自信心是學生掌握體育技能、技巧過程中,從思想上確定自己學會課堂上所要求的動作,并能順利達到預期目的。
(三)體育教學可以錘煉學生意志力
“經常的體育鍛煉,不僅能發(fā)展身體的美和動作的和諧,而且能形成人的性格,鍛煉意志力?!保ㄌK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堅定的自信心要靠頑強的意志來支撐,如果一個人有了自信心,而沒有把自信心轉化為實際行動的話,那么想達到目標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把自信心與克服困難的意志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心理學教育在體育教學過程當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各種心理現(xiàn)象及其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而在推行素質教育的形勢下,體育教學由于它的特殊性,應用心理學理論進行體育教學就顯得非常必要。
"為了使他有堅強的心,就需要使他有結實的肌肉;使他養(yǎng)成勞動的習慣,才能使他養(yǎng)成忍受痛苦的習慣;為了使他將來受得住關節(jié)脫落、腹痛和疾病的折磨,就必須使他歷盡體育鍛煉的種種艱苦。"盧梭早已說出這種預言,身心靈合一的淺說,但意義深刻。
依照盧梭的先有目的和動機,然后采取行動的說法,我們要說"正確的學習目的和動機是上好體育課的保證?!眲訖C是人參加體育活動的心理因素,目的是參加體育活動所要追求的結果,良好的學習動機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前提條件,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學習動機水平高,學習效果就好,反之就差。所以體育教師要注意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新穎性,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能激發(fā)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欲望。增強他們對活動的參與意識,同時也應根據學生急于求成的心理特點,將動機和目的結合起來,把學習的結果及時地反饋給他們,使他們一方面能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另一方面也能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進步,激發(fā)上進心和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進取心、榮譽感和集體主義感,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樹立信心,使他們從心理上得到滿足,為他們進一步的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三、把握學生的心理并運用心理學方法進行體育教學。
體育教學的知識技能傳授過程,主要是“教”“學”“練”三個環(huán)節(jié)要取得最佳教學效果,教師必須有意識、有目的地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對學生施加心理影響。
發(fā)揮學生體育學習的主體作用。要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必須根據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活動特點,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來進行教學,從而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育教學本身的特點,決定了體育教學中應特別強調個體的主動性,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主動性。
結束語:
體育教學時時刻刻伴隨著復雜的心理活動,在教學中掌握心理學基本理論和運用心理學規(guī)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條重要途徑。
“為了學會思想,就需要鍛煉我們的四肢、我們的感覺和各種器官,因為它們就是我們的智慧的工具;為了盡量地利用這些工具,就必須使提供這些工具的身體十分強健。所以人類真正的理解力不僅不是脫離身體而獨立形成的,而是有了良好的體格才能使人的思想敏銳和正確。”(盧梭《愛彌兒—論教育》)
反之,體育教學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的品質、性格、人格以及認知作用和影響愈來愈明顯及深刻。
參考文獻:
[1]李曉玲:<談談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問題>《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
[2]李建周:《體育運動心理》,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06
[3]劉填年:《體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
[4]劉填年《課堂教育心理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01
作者簡介:
陸文龍,1966年3月生。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F(xiàn)于昆山登云科技職業(yè)學院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