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鑫 鐘琴莉 顏靖靖
摘 要:本研究選擇“英語學習APP+藍墨”應用于高職紡織專業(yè)英語教學中。英語學習APP輔助提升學生專業(yè)英語的綜合能力,藍墨信息化平臺進行教學組織與教學活動,兩者有機融合使用。經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紡織專業(yè)英語綜合能力較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學,得到了提升。
關鍵詞:高職院校;紡織專業(yè)英語;英語學習APP;藍墨云班課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文獻標識碼:B? ? ? ? ? ? ? 文章編號:1674-2346(2019)03-0098-05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國,海量的紡織品服裝國際貿易需要大量擁有較好紡織與商貿英語基礎的專業(yè)人才。紡織行業(yè)企業(yè)要求紡織人才能夠應用專業(yè)英語開展紡織品國際貿易與交流,因此學生應掌握一定數量的紡織專業(yè)英語及商務英語詞匯,能夠書寫規(guī)范的商務函電,進行一些基本的商務口語交流。目前高職類紡織專業(yè)學生其英語水平較差,通常表現在詞匯量水平較低,語法知識不扎實,語音語調不標準,聽說讀寫能力整體偏弱。如何激發(fā)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改善學習效果,提高學習質量,同時滿足產業(yè)對紡織人才英語知識與技能的要求,是眾多教學者面臨的挑戰(zhàn)之一。隨著近年來移動互聯網,教學信息化,網絡教學資源庫不斷普及,眾多新穎的教學方式不斷被應用實踐,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基于移動技術的信息化教學,翻轉課堂以及MOOC在線教學等,這使得教學者能夠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結合不同的教學工具進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本研究探索了基于多種英語學習APP結合藍墨信息化教學的紡織專業(yè)英語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利用智能化手機英語學習APP為學生提供實用的學習素材與練習平臺,借助藍墨云班課進行課程建設,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實施教學管理。
1? ? 確定教學方案
1.1? ? 確定教學內容與目標
根據行業(yè)對紡織人才英語能力的要求,此項目的教學內容分為3個模塊:紡織專業(yè)英語模塊開展紡織工藝與產品專業(yè)詞匯學習;紡織貿易商務英語模塊學習紡織商務函電書寫;職場英語模塊開展職場交流與商務接待等聽說訓練。
項目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掌握2500個左右紡織英語與商貿英語專業(yè)詞匯,能夠瀏覽全英文的紡織產品信息,完成相關的紡織產品介紹;了解商務函電的格式、結構、內容與注意點,并能夠書寫規(guī)范的專業(yè)紡織貿易函電;能夠進行簡單的商務貿易交流與接待活動。
1.2? ? 選擇合適的學習輔助工具
紡織專業(yè)英語學習時長較短,但教學內容較多,而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則因此有必要借助學習輔助工具以切實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從而保證學習效果?,F市面上推出了眾多英語輔助學習的APP,經使用發(fā)現確實能夠幫助英語學習。仔細對比后,本項目推薦使用的英語學習APP有百詞斬、外教社紡織英語詞典、可可英語、多說英語、商務英語口語等。這些移動APP可針對學生英語學習中的詞匯、語法、發(fā)音及聽說讀寫等幾大基礎環(huán)節(jié)給予全面幫助,提升學生英語水平,輔助學生學習紡織與商務英語詞匯、商貿聽說口語訓練、紡織商貿函電書寫等。表1羅列了這些英語學習APP的功能特店及其學習適用性。
1.3? ? 選擇高效的教學輔助平臺
確定了教學內容及學習輔助工具,另需教學輔助工具開展教學組織。目前市面上流行的2款信息化教學輔助平臺是藍墨云班課和學習通。筆者分別比較了這2款平臺的教學資源種類及其管理、教學活動設計與管理、庫管理和移動端投屏等幾個關鍵功能的使用體驗。
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能夠便捷高效地組織與設計各種教學活動對于教學者而言非常重要。藍墨云班課能夠使教學者在PC端快捷地設置各類教學活動,這個功能相較學習通則便捷很多。另外,藍墨云在資源管理、庫管理和投屏功能方面都擁有了更好的用戶體驗感,因此筆者最終選擇了藍墨云班課作為紡織專業(yè)英語的教學輔助平臺,利用它進行紡織專業(yè)英語課程體系設計,開展多樣的教學活動。
2? ? 教學實施
教學實施過程中將英語APP和藍墨云班課有機結合使用。藍墨設計紡織專業(yè)英語課程體系,組織各種教學活動和課后練習任務;英語APP輔助英語學習、練習和評測。
2.1? ? 建設云課程體系
本項目在藍墨上建成紡織專業(yè)英語班課,將課程3大教學模塊中的相關資料,如PPT課件、教學圖片、網頁鏈接、教學視頻、相關文檔等上傳至平臺的資源庫。另外,預先設計好各類教學活動,如課堂測試、任務,以及課后作業(yè)。紡織專業(yè)英語的課程體系及相關的資源與活動建設,如表3所示。云課堂一旦建成,即可快速地在庫管理中搜索或調用各種資源、教學活動以及測試活動,也方便重新編輯與調整這些資源和活動,這便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根據教案,筆者可以在課堂中利用藍墨云班課投屏播放教學PPT、圖片和教學視頻,瀏覽相關網頁,分享與課程相關的資料;舉行各種測試、搶答、選人,以及小組任務、聽說PK等課堂教學活動;發(fā)布每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對應的課后練習任務。
2.2? ? 教學過程
在具體教學執(zhí)行中,課程通常按照教學前、教學中及教學后3個模塊進行設計與準備,其設計思路如圖1所示。
2.2.1 課前準備。課前利用藍墨平臺將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相關的資料和任務要求發(fā)布,同時要求學生提前預習相關資料,做好任務準備工作。
2.2.2 課中組織。課堂組織通常分為課前復習測試、課中知識講解、開展課堂任務及課程總結。開課后前10分鐘,一般利用藍墨平臺完成上一次課程知識的復習小測試,利用藍墨平臺即時發(fā)布測試結果,分析學生們知識的掌握情況。接著講授該次課程的知識點以及重難點。之后開展課堂任務,將課程知識點、重難點融合在任務中,通過讓學生參與任務,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任務,進而提高技能。隨后根據學生在藍墨上提交的任務結果,現場分析結果,并且提供參考答案。最后再次總結該次課程的主要內容及重難點。在任務設計方面,藍墨提供了多種活動模式??稍O置成小組任務,討論答疑,頭腦風暴,成員間PK,或者挑戰(zhàn)活動等。比如紡織專業(yè)英語詞匯模塊學習通常采用小組任務形式開展,商貿職場聽說模塊則利用英語類APP開展組員間PK和挑戰(zhàn)外教活動,商貿函電模塊則利用頭腦風暴和討論答疑形式開展。
2.2.3 課后安排。利用藍墨云班課發(fā)布和批改課后練習任務。課后任務包括每天利用詞匯APP完成20~30個商務及專業(yè)詞匯學習與復習,并打卡,每周完成“多說英語”和“可可英語”各5個聽說系列訓練,每周1篇函電練習及其他相關練習。
2.2.4 評測與考核。本課程考核包含形成性與終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占比50%,主要考核學生課堂表現,課后練習完成質量。終結性考核占比50%,包含筆試與聽說能力測試。傳統考核方法較難評測學生口語能力,如今借助多說英語APP可輕松評價學習者的口語能力。
3 教學結果分析
本課程面向高職紡織品檢驗與貿易專業(yè)大二學生。為了分析這種創(chuàng)新的紡織專業(yè)英語教學方法是否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yè)英語水平,筆者在學習初期和末期對參加學習的53名大二學生進行了英語綜合能力水平測試。為了分析此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是否較傳統法有更好的效果,筆者亦測試了前一屆接受傳統紡織專業(yè)英語教學的52名學生。筆者利用英語APP自帶的測試功能完成學生詞匯量、聽力與口語水平測試。其中“百詞斬”測試使用者的閱讀和聽力詞匯量,“外教社紡織英語詞典”測試使用者掌握的紡織專業(yè)詞匯量。筆者統計測試者的詞匯量區(qū)間?!岸嗾f英語”和“可可英語”分別評測學生的商貿口語與聽力得分,以75分為達標分。筆者統計測試者的聽說能力達標率。學生的商務函電能力則在期初測試函電句子翻譯的情況,期末測試完成函電任務的情況。另外,筆者又統計了2屆學生紡織專業(yè)英語的期末考試成績平均分。根據以上方法,不同學習時期的大二學生,以及未參加創(chuàng)新方法的大三學生的英語能力水平量化的數據如下表所示。
結果表明接受創(chuàng)新教學法的大二學生,其閱讀詞匯量水平期末較初期提升了1000~2000、聽力詞匯量水平提升了800左右,商貿聽說達標率分別提升了32%與43%,函電寫作能力有較大提升。接受該教學法的學生與傳統教學法的學生比較,其閱讀詞匯量水平提高了500~1500,聽力詞匯量水平提高了500左右,聽說達標率分別提高了23%與35%,筆試平均成績提高了6.2分。結果表明該創(chuàng)新方法對學生紡織專業(yè)英語綜合能力提升的效果良好。該方法能取得較為滿意的教學效果,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運用英語APP學習工具結合藍墨云班課平臺,能夠監(jiān)督學生專業(yè)英語詞匯與聽說練習的學習量、進度、以及學習成績,保證了學生足量的課后練習。多學多練是提升英語能力的必要條件之一。傳統方法較難量化學生課后詞匯與聽說練習量,亦難以監(jiān)控其學習進度與學習效果。
2)運用英語APP豐富的教學模式以及科學的復習和練習模式。使得學生學習紡織專業(yè)詞匯、商務聽說以及商務寫作不再單調枯燥,而是形式多樣,難度逐步提高,這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他們所學的知識,從而保證了學習效果。
3)運用英語APP的實時測試功能,實現因人施教,私人輔助教學的教學效果。這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水平,選擇合適的學習資料,最大程度地提升英語能力。
4)運用學習軟件提供的一些趣味游戲,如挑戰(zhàn)外教和組員PK活動等,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5)運用藍墨班課高效的教學輔助工具,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與積極性,有效互動,能夠讓學生及時獲得教學反饋,從而改善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朱挺,周彬,王慧玲.紡織服裝專業(yè)高職學生英語類課程信息化改革的實踐[J].紡織教育, 2016(5):106.
[2]王可,馬倩.混合式學習模式在高職“紡織商務英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紡織服裝教育, 2018,33(2):169.
[3]孔繁榮,黃海,陳莉娜.“紡織專業(yè)英語”課程教學的探討[J].紡織服裝教育,2017,32(5):425.
[4]何芳,王瑋.慕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SWOT分析[J].教育與職業(yè),2016( 9):113-115.
[5]靳帆,林雁. 融入TPACK理念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行動研究[J].鄂州大學學報,2019(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