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 路翠翠 蘭會平
摘要:目的:探索分析抗菌藥物在兒科感染性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以本院兒科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間收治的120例感染性疾病兒童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用藥治療,觀察組采取督導下合理用藥進行治療。通過治療觀察兩組患兒的用藥治療總有效率,分析合理選擇抗菌藥物的臨床療效。結果:通過對患兒進行為期5天的用藥治療,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7%,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8.3%,觀察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比較結果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探索分析抗菌藥物在兒科感染性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研究表明合理選擇抗菌藥物,根據(jù)臨床病癥合理的劑量應用,對治療兒科感染性疾病具有明顯效果,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值得臨床護理廣泛應用。
關鍵詞:抗菌藥物;兒科;感染性疾病;應用分析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探索分析抗菌藥物在兒科感染性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以本院兒科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間收治的120例感染性疾病兒童作為研究對象,120例感染性疾病患兒中,主要疾病種類包括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觀察組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3-14歲,平均年齡(6.51±2.6)歲;對照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3-14歲,平均年齡(6.32±2.1)歲;
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二)護理方法
對照組:對照組患兒進行常規(guī)用藥治療,不進行特殊用藥選擇和指導。
治療組:觀察組患兒根據(jù)實際病情,進行綜合檢查,通過檢查結果與臨床特征結合,進而制定合理治療方案。應用抗菌藥物進行疾病治療前,需要明確以下問題:1.患病兒童極其家屬是否有過敏史。2.明確不同患兒生理反應,結合生理反應特征,進行抗菌類藥物選擇,以及用藥劑量確定。3.用藥途徑首選口服用藥,新藥物在應用前應根據(jù)藥物特征,進行合理用藥選擇,并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劑量服用。
(三)評價指標
為期5天的臨床治療后:效果顯著:治療后患兒癥狀已基本消失。有效:治療后患兒癥狀具有明顯好轉。無效:治療后患兒癥狀無好轉甚至有加重跡象。
(四)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x-±s)表示,采用 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兩組患兒組間總有效率對比結果
通過對患者進行為期5天的用藥治療,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7%,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8.3%,觀察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比較結果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組間總有效率對比結果如表1所示。
三、討論
(一)濫用抗菌藥物具體體現(xiàn)
應該合理應用抗菌藥物,這已成共識。如何合理應用抗菌藥物,衛(wèi)生部也于2004年制訂并發(fā)布施行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許多治療醫(yī)師沒有對兒童病情具體判斷,甚至不清晰兒童是否為感染性疾病,便采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部分醫(yī)師沒有進行感染性疾病的具體判斷,便為患者運用廣譜先鋒霉素等藥物。同時也有部分醫(yī)師沒有進行感染性疾病的性質(zhì)及臨床特征進行分析,便給予患者靜脈注射進行治療,不僅治療過程較長,同時藥品劑量也過大。部分醫(yī)師對抗菌藥物的作用、特點、副作用了解尚未綜合考量,便在遺囑上告知患者按每日一次或每日兩次進行應用。以上現(xiàn)象均為濫用抗菌藥物的具體體現(xiàn)。
(二)濫用抗菌藥物的危害
首先,抗菌藥物極其容易破壞正常腸道的菌群,會使其產(chǎn)生更多的耐藥菌群。其次,抗菌藥物本身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副作用,例如卡那霉素、鏈霉素等,均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耳鳴、耳聾以及眩暈等癥狀。環(huán)丙沙星則會造成輕度腸道副作用。最后,濫用抗菌藥物容易發(fā)生二重感染,嚴重甚至導致患者死亡。
合理運用抗菌藥物的確對兒科感染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由于兒童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對用藥選擇、用藥劑量等均有較高要求。目前抗菌藥物濫用較為嚴重,應更加注重合理選擇抗菌藥物,保證藥物劑量運用合理。通過對兩組患兒進行為期5天的用藥治療,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7%,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68.3%,觀察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比較結果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探索分析抗菌藥物在兒科感染性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研究表明合理選擇抗菌藥物,根據(jù)臨床病癥合理的劑量應用,對治療兒科感染性疾病具有明顯效果,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值得臨床護理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瓦麗娜·再那里汗. 兒科呼吸系統(tǒng)反復感染的治療措施與臨床療效觀察[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35):107+109.
[2]董娜. 探討兒科呼吸系統(tǒng)反復感染的治療措施與臨床效果觀察[J].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0):5772-5773.
[3]邵霞,劉衛(wèi)娟,劉力行,楊佩珊,彭穎,羅蘇穎. 鼻腔沖洗聯(lián)合拍背吸痰治療嬰幼兒呼吸道感染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 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5,14(09):44-47.
作者簡介:
李彥,女,漢族,籍貫河北。生于:1980年6月22日,畢業(yè)于河北醫(yī)科大學,臨床醫(yī)學,職稱:兒科主治醫(yī)師,大學本科